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一种力求解决的心理状态,并引发敢问、爱问和善问的学习行为。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那么,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有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就拿写作来说,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根据我几年的教学经验,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小学生在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事故责任界限众说纷纭,在国家校园安全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学生伤害事故及其赔偿引发的纠纷呈现上升趋势,在给受害家庭带来不幸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带来影响,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中小学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做到为形成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教,为学生健康快乐地可持续发展而教。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的创新意识、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等。学生的数学素养从何而来?来自于学生的质疑反思。好的问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受多层面影响,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其实,这才是教师教学的最大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通过四先四后学习法(先预习后听课,先理解后记忆,先思考后动笔,先复习后作业)与五主体教学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来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指出 ,系统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是必不可少的。解决 ,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的事 ,但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认识老问题 ,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并标志着科学上的真正发展。可见学生能否提出问题 ,是否具有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它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 ,究其原因不外有以下几点 :①无疑可问。传统的应试教育是结论性教学 ,教师讲 ,学生听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动学生思维 ,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 ,由于教师传授的往往是无可置疑的知识 ,没有暂无定论…  相似文献   

7.
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说善于发现疑问,才会善于思考和学习;“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这是说善问对增长知识的重要性。然而纵观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少学生在课堂处于压抑状态,两耳竖起只一味地听从老师的讲解,思维缺乏活力,尤其是不能主动提出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勤问、善问呢?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尊重学生,使他们敢于提问1、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  相似文献   

8.
王莹 《陕西教育》2011,(1):141-141
科学课是一门介于自然课与社会课之间的一门学科.是以观察事物自然现象,动手操作作为基础的学科。科学目标提出:让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自然事物的观察和发现。并提出问题.这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布鲁姆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提问题。”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的真正开展。  相似文献   

9.
从本质上说,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弱到强的过程。那么,这一过程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地完成呢?下面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生物课,学生们拿着图文并茂的新教材很是兴奋。课时过半,学生已经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了对生物特征的归纳。我正准备实施下一部分的教学计划,一学生突然举手站起说道:“老师,我觉得书上还是没把生物说透!”我一愣,不知道他接下来会说些什么,但我意识到不能扼杀他提问的热情,随即鼓励他说:“为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12.
13.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有过一段精辟论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教学应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创设探究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创设宽松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大胆思维和畅所欲言。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质量如何,教师都应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说、敢问。  相似文献   

15.
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挖掘学生的学生潜能、如何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如何使学生地学习"盲点"消失,都可以归为一个字——问。"问"是学生突破学习瓶颈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我们的教学还应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内在因素,所以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宋莲 《陕西教育》2006,(7):85-85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问题是思维之源、创新之基。  相似文献   

19.
<正>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早在上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因此,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强烈的"问  相似文献   

20.
古语说:“学起干思,思源十疑”,这是说善于发现疑问,才会善于思考和学习;“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这是说善问对增长知识的重要性。然而纵观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少学生在课堂处于压抑状态,两耳竖起只一味地听从老师的讲解,思维缺乏活力,尤其是不能主动提出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勤问、善问呢?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