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教师的体质优势与子代性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多个城市的约 15 0 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表示 ,1个家庭中 ,父母某一方为体育教师时 ,子代的性别具有与亲代同性别倾向性 ,这种情况也许是由于体育教师的相对体质优势对子代在性别上具有某种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运动生理学     
G804.2 20022996体育教师与子代的同性别倾向性[刊,中,I]/王洪彬,吕强国//体育科学.-2002.-22(1).-110(SJ)体育锻炼//教师//性别//遗传//身体素质G804.2 20022997运动员合理减轻体重的生理学分析=Physiologicalanalysis of athletes’reasonable weight losing[刊,中,I]/龙建新//体育函授通讯.-2002.-18(1).-67-68参6(SJ)运动员//减重//生理学//分析//体重控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体育行为的调查发现:体育教师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少于非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高,练习时间不长,练习方式单一,主要以隔网对抗性项目为主。工作、学习任务重、家务忙、压力大是影响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重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表明:多维度的因素对多维度的体育锻炼动机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兴趣爱好是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体育运动能力、学校运动设施是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主要影响维度,体育教师素质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及其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了在杭两所高校的152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和人格的调查。调查发现,有大约一半的学生平时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其中女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性别、年级和专业等是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人格也会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神经质”和“开放性”的影响作用比较显。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应该从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和人格特点的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激发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桂林市6所高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了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涉及桂林市高校体育教师的锻炼习惯、锻炼目的、在体育锻炼上的支出和影响参加锻炼的主要因素。建议高校要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负担;迅速扩建体育场馆设施;采取措施鼓励高校体育教师以理论指导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体育教育的承担者和体育锻炼的践行者,其一举一动都会对学校的体育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从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论述体育教师以身作则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为体育教师塑造良好师表和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在普通高校推行教师绩效管理改革的背景下,对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8%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师是一种压力"较大"或"很大"的职业,其主要压力来源体现在:工作负荷、自我发展需要、学生因素和职业期望等四个方面;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普遍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其应对方式在性别、职称、学历存在差异;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被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所普遍使用。最后从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教师压力的认知和科学参与体育锻炼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师作为特殊人群,承担着较大的工作负担和职业压力,让越来越多的高校体育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对提高高校教师的健康水平、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以及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并得出结论。大众传播媒体、职业特征、环境、经济等都是影响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高校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参与锻炼,取得积极的锻炼效果,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与前几年相比,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流失率很高,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男女性别比例差距越来越大,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也达不到要求;教师的能力也急需提高。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镇居民体育作为特殊的文化运动和新的社会体育形态,将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影响到城镇体育的发展目标。在体育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受自然环境、民俗习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影响,导致各个地区人们体育锻炼质量存在明显差距。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性别、年龄和学历3个角度对滇辽两省居民的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次数、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价值观大致相同,都把增进健康,祛病延年排在首位;受性别、年龄、学历因素的影响,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有所不同;体育锻炼首选项目球类运动受场地设施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2020,(4):30-31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广大体育教师为了提高居家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尝试了大量的网上视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乃至家长的居家体育锻炼效果。但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部分居家锻炼的设计缺乏有效性和实践性。笔者通过对线上体育锻炼指导发生的有效性因素分析,尝试从主体需求、环境、器材、方法、强度、监控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针对具体项目设计可行性方案,希望为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后续居家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一、居家体育锻炼影响因素(一)主  相似文献   

13.
何颖  季浏 《体育科学》2004,24(5):32-35,52
研究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抑郁水平和个体对自身躯体状况的评价和态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锻炼组被试抑郁水平和Body—esteem水平都有显著变化,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针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改善抑郁水平、Body—esteem水平的效果不同;Body-esteem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4.
选取50名大学生实施体育健身方案,考察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而影响其参与锻炼的行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行为习惯和主观标准两个维度;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对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标认识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和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和行动存在很大偏差,新课标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学校体育地位有待加强。农村体育教师比较热爱本职工作,但教学目标重点不够明确;认为根据学生身心需求,设置特色课程、自选教材、保证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和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村小学的体育设施较差、专职体育教师短缺、体育活动难以开展的现状,我们陕西大荔县从1993年开始在规模大小不等的三个乡(镇)进行了试验: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实行统测,“达标”成绩纳入学校工作总评;纳人班主任、任课教师考评;纳入学生个人总成绩及评选“三好学生”的条件。这种做法,促使了学校领导重视体育工作,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也争着上体育课,家长主动购置跳绳、垒球等体育器材支持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经过两年试验,这三个乡(镇)的“达标”率由65%提高到84.8%,同时,学生的语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属22所中职学校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属中职学校普遍对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安排不足,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安排专门的体育教师或班主任指导,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2)福建省属中职学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过低,体育锻炼的强度不够、持续时间不稳定,严重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针对这一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习压力的关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33名中学生体育锻炼和学习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性别、学段、年级、父母陪伴、体育消费、学校体育设施、课外体育培训对学习压力和体育锻炼的影响效果显著;学段和性别能正向预测学习压力,父母陪伴、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能负向预测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该校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项目、目的、时间等项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体育课的需要,为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动伤害是指从事体育活动时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和疾病。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锻炼,同时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妨碍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