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一次体会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间的联系,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在进行多角度观察中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七)巧列加法算式题目换了,狼还是输了,弄了个“六连败”。狼恨得咬牙切齿。狼经过几日几夜的深思,又想好了一道难题。但它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不但亲朋好友不知道,连代当裁判的梅花鹿也一无所知。按照约定,小羊准时来到了应试场地。小羊刚坐下,周围环境也来不及看一眼,狼就把题目公布了: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一位数、两位数或三位数,然后列成一道加法算式。列出的加法算式中,1、2、3、……、9九个数字只能出现一次!要求:最少列出三道这样的加法算式。小羊一口气连读了两遍题目,然后静下心逐字逐句推敲题…  相似文献   

3.
诗文等式     
星期天,小动物们都来到动物园假山上玩。小动物们在山上跳来跳去,忽然,小山羊发现半山腰的石块上刻着一首诗歌,便吟起诗来: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动物们听见小山羊吟诗,都围了上来。小猴精精吟了两遍后,把这首诗写成了四道加法算式: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小刺猬走上前说:“上面这四道竖式中,每一个汉字代表不同的数,谁能把这四个等式改写成相应的加法算式呀?”“我们来改一改。”小鹿花花说,“这四个加法算式都可以用统一的算式表示,如:A+ABBC小猴豆豆说:“由这…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初步培养口算能力。2.学生从植树活动这样具体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能力,培养归纳和有序整理算式的能力。3.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案例:在练习课上,我出示了一组思考题:110+120+130+140+150=()×(),230+240+250+260=()×()。这道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已经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懂得了只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是,上述两道题的加数都不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一册第44 ̄45页中的例1、例2和“想想做做”。目标预设:1.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3.通过直观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评析:从教材的目标设定来看,教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都很清楚,目标较明确、具体、全面,为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同…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8—70页。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出示课件,画面大门上写着加法算式:2+3+65+5+53+7+84+4+4+49+1+62+2+2+2+2)师:你喜欢做哪道就选择哪道题。(学生自由选择算式并计算。)师: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卡片分成两类)我发现“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二、认识“几个几”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生1:我数兔是2个2…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和减(一)”中的内容 ,包括教科书第50页的例题、试一试和第50 -51页的“想想做做”的第1 -6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能根据一幅图同时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的基础上 ,通过一图四式组织教学的。从联系场景图计算结果 ,到自己看图列出相应的一组算式 ,逐步体会、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按照新课标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所提出的要求 ,本节课提出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学生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  相似文献   

9.
〔教材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四册P88 -89内容。教材分析〕数学苏教版第四册数学教材“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一单元中 ,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教材编排与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样 ,都是先从一幅情境图编出三道应用题 ,列出三道算式 ,再观察、比较得出关系式。教学结构的相同有利于学生的迁移推理。笔者认为 ,“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教学的 ,学生已经具有了类似的推理经验和方法 ,同时 ,学生在学习减法验算时 ,已经初步认识了“差 +减数=被减数”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10.
(答案请在第6期上找)(河北省张家口市张亮摘荐)会用笑去面对。左算式“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代表1 ̄9中不同的数字,右算式“喜迎北京奥运”代表0 ̄5中不同的数字,你能很快写出这两道有趣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吗?迎奥运讲文明 树新风2007喜迎北京-奥运200859迎奥运 解趣题@要二  相似文献   

11.
黄子芩 《中国教师》2010,(Z1):391-391
<正>在一天作业中,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有两群鸟,头向着中间,一边4只,一边1只,请学生学生列出算式,因为是一年级学生,而且刚学过加法,所以绝大部分学生都列出了4+1=5的加法算式,有几个学生列出了4-1=3的减法算式,而作为教者的笔者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列加法算式的正确,列减法算式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林革 《初中生辅导》2010,(31):21-23
大家都知道,在四则运算的算式中,加法竖式算是最为简单的一类。从表面来看,加法算式没有什么深文大意,同学们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每一步的计算中,以快速正确为要旨。  相似文献   

13.
猕猴种的桃子丰收了。为了庆祝丰收,猕猴特意举办一场组合算式游艺会。请到会朋友把4个1组成一个算式,评委按照算式得数发桃子。刺猬想: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肯定用乘法能多得,我用乘法计算1×1×1×1。评委只给它1个桃子。狸猫想:还是加法比乘法强,我用加法计算1+1+1+1。结果评委给它4个桃子。水獭(tǎ)想:评委没限定组合方法,何不把两个1组成一个数,再用加法计算11+11。照这种算法,水獭得到22个桃子。受水獭算法启发,黄鼠狼说:“看来只有采用加法,方能多得桃子。”于是黄鼠狼把算式列成111…  相似文献   

14.
一、复旧引新.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要将65-40×5+10这道算式的运算顺序改变为先算加法和减法,再算乘法,应怎么办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改变后的算式是求两个数的"差"与两个数的"和"的积是多少,所以"差"(60-40)与"和"(5+10)这两个  相似文献   

15.
怎样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思维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引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学生分成两组,演算数值相同的连加法算式,并进行比赛。一组计算算式中有两数和为整百数的算式;另一组计算没有整百  相似文献   

16.
袁淑仪 《生活教育》2014,(24):113-113
在第11周,我进行了一次微课,微课的内容是对"8和9的加减法(一图四式)"进行教学内容重点上的整改。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并发现有以下方面需要改进:一、要培养学生的数感不足:在教学时出示图形让学生列出算式,他们对于加法的算式比较熟练,但对于减法的算理掌握得不够。例如,本节课是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  相似文献   

17.
【铺垫练习」【试探练习I 1.从亚数到20。1.看图列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式题: 2.看图列出四个算式。O000O *On***回回 人二二二二 *OO ) ()=)())=)) )=)) ()=) ) )=))*)=))、)=))()=) 3。填空。2.看图列式: O)15 17 20 aoaaoaaoaO ·八八八 八八八八乙么 10()7()10()() ()=()()(  相似文献   

18.
[例1]分数乘以整数 1.9/2的意义是什么?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 1.2+1.2+1.2+1.2=()×()。 3.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8×3=()+()+(); 0.3×4=()+()+()+(). 4.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5.根据4个9/2是多少这一命题作图填空:(1)用线段图表示4个9/2;(2)4个9/2,用加法算式来写,可写成();(3)把写成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可  相似文献   

1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求看到算式就能很快地说出得数。根据教学要求,我重点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训练。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两表”,即加法表和减法表,从中发现规律。统编教材五年制第一册第82页中的加法表将20以内进位加法的36道题都编排在其中。对于这张表的应用,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懂得计算原理。  相似文献   

20.
正"乘法的初步认识"作为乘法学习的起始课,对学生之后学习乘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该课内容的教学,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上,教师一般的做法是:由书中出示的主题图入手,学生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连加算式。将所列的连加算式进行分类,发现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教师告诉学生此种情况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的读法,教师强调每个因数的意义,然后进行大量练习巩固。这样的做法,学生往往掌握了将相同加数的加法改写成乘法的方法,但对加法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