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公 周代三公有两种说法。一说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一说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唐宋时仍沿用此称,但已无实际职务。明清也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2.
<正>"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是天子之下最高管理者的称呼。《礼记》记载:"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在夏朝和商朝以前,并没有"三公"这个职称。商朝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周朝时,"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和太保。秦朝、西汉时,改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西汉末至东汉初,"三公"演变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改"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后来,魏、晋、宋、齐、梁、陈等皆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到了后周,又改回原来周朝的称呼,仍以太师、太傅和太保为"三公"。隋唐时  相似文献   

3.
汉代的三公制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汉朝设丞相府(相国府),宰相办公处称为“三府”:丞相府、大司马府、大司空府。最后改定为太尉府、司徒府和司空府,“三府”的首脑为宰相。  相似文献   

4.
三友 ,旧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见冯庆京《月令广义·冬金·方物》。白居易《北窗三友》诗 ,以琴、酒、诗为三友。三公 ,周代三公有两说。一说 ,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 ,一说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时以丞相 (大司徒 )、太尉 (大司马 )、御史大夫 (大司空 )合称三司。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唐宋仍沿此称 ,已无实际职务。明清虽亦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但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三尺 ,①指剑。剑约长三尺 ,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 :“吾以布衣提三尺 ,取天下。”②指法律。《汉书·杜周传》 :“三尺安出哉…  相似文献   

5.
名词简释     
【三公】古代中央政府中辅助皇帝统冶人民的最高官僚的称谓。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是给贵族元老的虚衔,对皇帝在名义上居师长地位,无实职,不常设;国家行政实权,在卿士手里。秦和西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后改称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构成三公九卿的封建政治机构体系。丞相辅佐皇帝总揽国政;太尉主管军事行政,不常设;御史大夫除主持监察外,执行副丞相职务。这时,三公在中央政府中成为最高的官僚,各有一定的实权;但皇帝经常直接指挥  相似文献   

6.
袁绍,字本初,汝南南阳人,自高祖父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或称四世五公,势倾天下。袁绍幼年为郎,弱冠后为濮阳长。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初置西园八校尉时,袁绍为中军校尉(一说为佐军校尉)。少帝刘辩即位后,外戚大将军何进掌权,袁绍晋升为侍御史、虎贲中郎将、司隶校尉。袁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对于投靠他的士人能倾心折节,因此,有许多士人“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何进被杀后,董卓之乱发生,袁绍被迫逃出京城洛阳,在渤海起兵讨卓,被推为关东联军的盟主,在  相似文献   

7.
一、秦朝开始建立以皇权为核心的中枢权力体系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三公九卿。与前代相比,它强化了官员的行政职能,使宗法关系对于朝政的影响力愈益淡薄。中央执政集团最重要的官职是“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首”,是朝廷首席文官,总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作为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监察百官,牵制丞相大权。太尉是负责全国军事的朝廷武官,但此职位常虚设。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分工管理不同的政府部门,处理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相似文献   

8.
唐代文学经过了初盛中晚四个特色显明的历史时期,绵亘近三百年,到了司空图生活的那些年月,可以说是已经越来越不景气了。司空图生于“甘露之变”后二年(文宗开成二年丁巳,公元837年)七月,山西永济人。其时,他的同乡大诗人柳宗元辞世已经十八年,元稹谢世也已有五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却已经六十有五,只有杜牧(三十四  相似文献   

9.
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职设于秦,西汉时渐成定制。西汉三公制演变分为三个阶段,西汉初期,以功臣为三公,丞相位尊权重;西汉中期,太尉易名大司马,横跨中外朝;西汉后期,大司马专朝,御史大夫禄秩同丞相,三公制日臻完备。  相似文献   

10.
汉代的三公制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汉朝设丞相府(相国府),宰相办公处称为“三府”:丞相府、大司马府、大司空府。最后改定为太尉府、司徒府和司空府,“三府”的首脑为宰相。  相似文献   

11.
<正>题舒州司空山瀑布[唐]李白断崖如削瓜,岚光破崖绿。天河从中来,白云涨川谷。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读。摄身凌青霄,松风拂我足。【司空山简介】司空山,又名司空原,位于岳西县城西南。相传战国时期有位淳于氏,官居大司空,一生为官清正,曾隐居此山,后人就把此山改名为司空山。司空山是禅宗圣地,汉朝道士梅福以及南北朝时禅宗二祖慧可都曾在此修炼,因此,司空山又叫“思空山”“四空山”,取佛门“四大皆空”之意。司空山名胜古迹众多,  相似文献   

12.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卢龙、魏博、成德、淄青四镇联兵反唐。十一月,四镇节度使朱滔、田悦、王武俊和李纳分别称冀王、魏王、赵王和齐王。十二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又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与四王遥相呼应。唐廷以朔方、太  相似文献   

13.
三,西汉、三国职官汉初承袭秦制,后来才有所更改。(一)中央官制(仍行三公九卿制,后来又出现六部之萌芽)(1)三公先是相国、太尉、御史大  相似文献   

14.
《考试报·高二历史》2006年4月21日第1107期第三版有这样一道试题:秦朝老百姓如果告官,按照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找A.御史大夫 B.太尉 C.丞相 D.郡首答案为 A,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在职官方面的主要措施就是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之中,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总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  相似文献   

15.
欧阳询及其书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有唐一代书家辈出,仅初唐书家识其名姓而其书作复见于多种著录者,不可谓不多;以书体娴熟,自成面目而言,“初唐四家”首开大唐三百年浑然多采之书风,而欧阳询及其书法则又独步于“四家”之首并以诸体兼备,自开一派存珍于华夏书史。 欧阳询,字信本,生于南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两《唐书》均有传。出身于南朝世家望族,祖父欧阳,为南陈大司空,父欧阳纥,亦仕陈为广州刺史。欧阳纥,后因坐谋反罪被诛,按陈之刑律,欧阳询当在株连之列。南陈尚书令江总为欧阳纥故史,念旧收询养之,欧阳询得以幸免。据史载,欧阳询貌虽寝陋,而聪悟绝伦,“博览经史,龙精三史”。公元589年(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隋灭陈,陈尚书令江总入隋,欧阳询随之,并以书工入仕,为大常博士,“以书名于世,尺牍所传人以为法”。其时,河东抚慰大使李渊喜欧阳询书,常延其为上宾,往来甚密。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王朝,欧阳询遂仕唐,深得李渊、李世民器重,累擢给事中。武德七平(624年),高祖下诏欧阳询与裴矩、陈叔达等编撰巨著《艺文类聚》,“奏之,赐帛二百段,官银青光禄大夫。”。唐大宗李世民十分看重欧阳询书法,誉其为第一流书家;并与虞世南、冯承素等一起受封为当时的最高学府“弘文馆”学士,专门传授由各地精选来  相似文献   

16.
初中《中国历史》第79页说:“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公元8年,外戚王莽乘机夺取西汉的政权,做了皇帝,改国号新。”这里说王莽“公元8年”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新,是只将中国古代的年号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而没有顾及到月份的换算。《汉书·王莽传》记载,居摄三年十一月,改元为初始元年,“戊辰莽至高庙拜受金匮神嬗。御王冠,  相似文献   

17.
两汉时期士族地主兴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士族地主出现后,地主阶级内部产生了清浊、士庶、高寒之分,相对等级化、凝固化了。并且,地主阶级内部这种阶级构成一直到唐代未发生显著变化。东汉末以儒学起家的士族地主太尉刘宽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卒,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其裔孙(刘)爽为其修碑,仍能清楚地“记其世序”。欧阳修就此事在《后汉太尉刘宽碑阴题名》中说;“呜呼!前世士大夫世家著之谱牒,故自中平至咸亨四百余年,而爽能其世次如此之详也。唐世谱牒尤备,士大夫务以世家相高……,惟恐坠其世业,亦以有谱牒而能知其世也。今之谱学亡矣!虽名臣巨族未尝有家谱者,然而俗习苟简废失者非一,岂止家谱而已哉。”欧阳修所述这一情况,恰正说明汉代士族地主对后世影响的深远。因此,正如对战国、秦、西汉军功地主的兴起要注意研究一样,对两汉兴起的士族地主也应予以注意。本文仅就有关汉代士族地主兴起的若干问题谈一些意见,错误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8.
东汉太尉李固,是与外戚、宦官坚持斗争的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长柳村(今属城固县柳林铺李固村)人。东汉永元六年(公元九四年),他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祖父李颉,精通儒家经学,官至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父亲李郃,继承父业,亦通五经,累官司徒(全国最高的政务官)。李固从小受家学影响,勤奋好学。常不远千里,步行求师,博览坟籍,通晓五经。至长,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名而就学。  相似文献   

19.
庆元西洋殿     
西洋殿又称松源殿,座落在庆元县城以东五大堡乡西洋村。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原称吴判府庙,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重建后改用今名。西洋殿是祀奉香菇鼻祖吴三公的最大的一座菇神庙(吴三公原名吴三,邑庠吴十五公的第三个儿子。相传父子皆精通法术,曾被明神宗敕封为‘判府相公”,因发明人工栽培香菇技术被奉为菇神,并以“吴三公”尊之)。此殿颇具规模,依次有照墙、前门、前厅、戏台、月台、厢房。大殿,东山墙外还有观音堂,西山墙外原有附舍,今废。整座殿宇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白墙黑瓦与青山相映,显得庄…  相似文献   

20.
车水马龙     
汉章帝即位后,尊明帝之后马氏为皇太后。公元76年,一些趋炎附势的大臣奏请章帝,给皇太后的兄弟封爵,马太后坚决阻止了这件事。第二年夏天,各地闹起旱灾,有的大臣又借机上书,说旱灾是因为不封外戚造成的,要求立即封爵。马太后针锋相对地说:“天旱与封爵有什么相干?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