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传承有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文章从文化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的本质和武术文化的传承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认为:武术文化的“原点”是具有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人体动作是武术文化的“物的载体”;把武术动作运动下去是传承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2.
头部功法“头为周身之主”,端“坐”于人体高处。通过颈项活动,可作多种倾、仰、转动动作。头又是人体“司令部”——脑的所在地。人体的各种活动信息都集中在这里进行处理,然后再发生行动“指令”。在武术运动中,头是全身的行动纲领。练习武术,若要身法正,须从“头”开始;  相似文献   

3.
武术本体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武术是什么,什么是武术”的“武术本体论问题”是武术研究者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因为这是武术学研究的起点,是武术学学科大厦的第一块基石。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本体进行了思索与探寻。研究认为:武术是一种有着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人体运动文化的角度,在广义语境中进一步解读与阐释武术概念及本质。认为:“武术能否实战”需辩证看待,武术的本质属性是人体攻防运动。武术概念广义上是指中华民族孕育形成的人体攻防技术,它是以个体之间的徒手或持冷兵器械的攻防对抗为核心,通过招数的变化与劲力的运化,达到搏、艺、身、心兼修的系统性人体运动。狭义的武术是指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武术。  相似文献   

5.
武术的概念是进行武术实践、理论研究的基础。当前武术著述、研究领域中对武术概念的认识定位较低,不能准确表述武术的本质,不能表达武术负载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文章通过对武术内容的深入研究,全面审视武术的各方面信息,提出“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施用于人体的。力的运用智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为理顺武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确立与“大武术观”相适应的广义武术概念,首先剖析了狭义的“体育武术”概念存在的问题,在回顾武术的体育化进程的基础上,剖析了“坚持武术属于体育范畴”的几个典型观点分别存在的问题,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武术内容都属于体育,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或是将来,体育都不能涵盖整个武术。基于以上讨论,遵循形式逻辑界定概念的原则,提出广义武术的概念:武术是源于中国的围绕技击而拓展的徒手或持械的人体运动文化。  相似文献   

7.
“高、难、美、新”,被确立为今后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以来,引起武林人士的高度重视。王金宝总教练、庄亚军、吕伟教练就此撰文认为:①竞技技术的发展既要着眼于武术的本质特征,又要从武术的外延吸取营养;②相互肢体的发展,可作为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再尝试;③在发挥人体最大潜能的同时,充分展现出武术的“高难美新”。  相似文献   

8.
武术不只是人体的运动,还是修德养性的文化精神活动。人类最初的武术就从实用技击超越,具有某种社会生活的意义;套路演练则成为社会的仪式化动作;在武术的“势”和“斗”中表现了人的生命本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站桩是武术的基本功之一,它能使锻炼者的“意、气、形”三者合一,可起到“凝神练气,练气生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的作用。它可促使人体经络畅通,气血运行,肺活量增大,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另外还能提高人体的协调性、动作的精确度,使人体获得整体发劲的效果。站桩的研究、运用对武术爱好者提高训练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术套路技术教学一直处于迷茫和缺失的状态,表面上是由于技术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和片面性造成的,实际上是武术套路技术教学目标定位发生了偏差。从理论上探讨了武术套路的本意与当今存在价值的思考,从而提出了武术技术课教学应以人体动作为核心形成的人体文化的“格斗文化”教育为目标。根据这一新思路重新制定了套路技术教学模式,创意实行体育院校武术套路课程技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考核方面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1.
车天民 《武当》2003,(10):33-34
少年拳第二套的特点新大纲中的武术教材之一——少年拳第二套(以下简称“二套拳”),是一个很好的武术套路。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它体现了武术的风格,尤其是体现了以长拳为基础,以基本功为基础之基础的武术特点。全套动作精神英勇、严肃,姿势朴实大方,动作刚劲有力,形象雄壮优美。从技击的特点而言,虽然全套动作结构很简短,但表现了武术的“四击”、“八法”、“十二型”的技击法则和人体动态的规律。以“四击”中的“踢”和“打”而论,就有蹬、踢、踹、弹、钩、冲、  相似文献   

12.
武术项目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其中的各种技术奥妙,还有待人们深入挖掘,武术的“劲力”就是其中一个需要重点挖掘的内容。文章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对武术的“劲力”进行了再认识和再分类。指出武术的“劲力”就是在武术技术攻防要求下的人体肌肉力量的运用技巧。文章从文化层面、发劲方式、劲力特点、发劲效果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能够较好的将所有劲力包容到相应分类中去,以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黎华 《中华武术》2000,(5):44-45
家喻户晓的电影和电视,现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文化生活的重要视听艺术。影视武打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人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现象,泛指以侠义、神怪、武侠、功夫、武术、动作等为娱乐主题的电影和电视剧,俗称“侠义片”、“神怪片”、“武侠片”、“功夫片”、“武术片”、“动作片”或“时装片”等。可谓名目繁多,片名各异。但万变不离“武”  相似文献   

14.
0前言呼吸是人体特有的生理机能,是人体与外界环境吐故纳新以及人体内部所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武术运动是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月u柔虚实等矛盾的互相变化的规律编成的套路运动,十分强调动作与精气力神的协调配合。因而在武术运动中,呼吸的配合与调节显得十分重要。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如何掌握好呼吸方法,并合理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人体机能能力,节省能量消耗,还有利于提高武术运动技术和动作质量。本文试图对武术运动中呼吸的常用方法作一探讨。1呼吸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呼吸运动与武术动作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5.
武术套路演练是表现人体动态美的一项具有攻防特点和表演形式的体育运动,它给人们美感。本文试图以美学的理论分析套路演练中人体形体美的展现,进一步认识武术的审美价值,探索套路演练中时间和空间特征的“美感”。如果说美术是用色彩和线条构成空间的美,那么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武术散打的健身养生功能分析,阐释了武术散打在健身养生中的价值应用。目的在于为探求武术散打教学训练的健康内涵和养生价值,揭示人体技击运动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结论认为:武术散打训练能够提升人体机能、素质,但在养生价值上的应用尚需开发,需借鉴练养结合的传统技击,从而达到康强的健康要求,实现“天人合一”及和谐健康的养生观。  相似文献   

17.
武术运动对人体各部肌肉、韧带的柔韧性要求极高,练武术的人首先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柔韧性训练,以增大身体各关节(主要是腰、腿、肩部)的活动幅度,以适应武术运动的需要。即做出的动作姿势准确、造型美观、舒展大方、劲力顺达。拳谚说:“练拳先练筋”,“打拳不溜腿,终是冒失鬼”、“练功不活腰,总是艺不高”。这里说的“练筋”、“溜腿”、“活腰”都是柔韧性练习的传统说法。为了取得更好的柔韧性训练效果,运用生理理论探讨一下柔韧性练习的意义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冰球运动员“可穿戴式冰上负载抗阻训练器”整体构想的基础上,研发训练器的链接与缓冲模块。采用实验、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连接部件的形式与尺寸、外负载端的连接方式、近身端的连接方式等几个方面为研发要点,通过对设计方案、实验品的不断筛选,优化得出训练器的链接与缓冲模块的基本结构与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上海体科所研制的“WJ—88型力量训练器”最近经有关方面专家评审,通过了技术鉴定。该训练器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它成功地将微机技术应用于力量训练,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同时,其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论武术文化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术文化”与“武术”,由于视域的不同,既相互统一,又各有侧重。“武术”作为现实存在的“技术”形态,表现的更为真实、直接,以技击、表演、比赛等形式存在于社会普遍认知之中。而“武术文化”则侧重于“非技术”的成分,注重“武术”的文化体系、艺术审美、价值功能等方面。两者既非包含与包括,也非融合和互补,而是角度不同的思考与认识。“武术”称之为“武术文化”,源自武术的“中国性”及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因。从广义上,武术文化包括文化遗产中的武术、体育领域中的武术、影视中的武术、文学中的武术、学校教育中的武术等;从狭义上,武术文化专指传统武术拳种流派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武德要求、传承制度等。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共同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融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