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3.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  相似文献   

3.
[命题思路] 要求考生默写出古代诗文中的某些句子,命题的材料一般来自于古诗文的名篇,重点考查那些有表现力的名句。往往是课内有诗有文,课外或诗或文,设置若干句,要求选出规定数量的句子;或者设置两题,任做其中一题。命题采取填空的形式,一般给出上句或下旬,要求考生默写出相关的下旬或上句。近年来开始尝试规定情境、规定内容、规定意象、规定作者的命题方法,如“两篇文章总结秦灭亡原因的句子”“都是对月兴怀的句子”等等。  相似文献   

4.
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提高人文素养。为此,这一考点在1999年、2000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考试内容”部分删除之后,200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将此再度列为“考试内容”。鉴于复习时间过于仓促(考生看到《考试说明》已是2001年3月),2001年高考语文暂未列入考试范围,但它将是2002年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如何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牢固识记面广量大、需要高中三年掌握的名句名篇,是摆在众多考生面前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笔者以为只…  相似文献   

5.
6.
我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传世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其中,名句名篇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语言艺术的精华。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人生哲理,或反映生活真谛,或描摹人物情貌,或表现事物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范例简析例1(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②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解析】答案:①秋水共长天一色②为有源头活水来③往  相似文献   

8.
徐家永 《新高考》2009,(1):20-21
诗文名句默写填空题是高考的传统题、必考题,有的试卷单独设题,有的试卷则把它与文学常识合并在一起设题,分值在4~8分之间。然而有  相似文献   

9.
10.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2002年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笔者以为只要科学实施如下三条复习对策,还是可以突破“名句名篇识记”这一考点的。一、明确三条原则,突出复习重点。“名句”的范围应如何划定?对1993-1998年高考语文考查的28条名句作一剖析,我们发现了三条基本原则,可供我们组织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高考语文中的名句默写题型谈起,质疑单纯记忆型默写的科学性,呼吁识记、会意与活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名言名句”题沉寂了几年(1999年—2001年,三年未考),今年又将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这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化的感情”的需要,是培养中学生学素养、增强其人底蕴的需要,也是“学习语言”过程中必要的硬功夫。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高考语文中的名句默写题型谈起,质疑单纯记忆型默写的科学性,呼吁识记、会意与活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名句名篇的考点大多比较稳定,大家也比较熟悉,一般以主观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一、考查的目的和要求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意在引导学生重视阅读,扩大积累,接受熏陶,提高素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然,考查识记能力并不仅仅要求学生能机械地识记,更要能对识记的内容理解、吸收,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二、考查范围范围以“常见的”和“有名的”为主,既有课内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又有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名句。“常见的”应该是学生学过的或熟悉的,不会故意为难考生。“有名的”就文体而言,侧重于诗歌和散文,从时间上说大多集中…  相似文献   

15.
2002年《考试说明》将“名句名篇”这一考点重新列入考查范围,并且2002年和2003年高考连续两年对这一考点进行了考查,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高考对这一考生考查的新动向,下面以2003年高考题为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6.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高考语文对考生的要求。笔者认为,名句名篇的复习,在内容上应侧重以下几方面:其一,教育性,如“人不学,不知义”;其二,哲理性,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三,审美性,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四,思想性,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坚决突破难字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很多同学都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不能得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僻难写字的书写有误。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克服懒惰思想,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书写。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相似文献   

17.
旷远 《广东教育》2007,(5):11-12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相似文献   

18.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金辉煌2.甘下风3.仗义言4.然长逝5.要言不6.不矜不7.按就班8.渣泛起9.赫一时10.不思索11.食不腹12.命途多13.芳百世14.蛛丝迹15.故重演16.返归真17.如隔世18.然成风19.计日功20.露头角21.私语22.无仅有23.心而论24.纷至来25.鞭辟入26.若若离27.相形见28.阴谋计29.世外桃30.直了当31.融贯通32.出不意33.轻歌舞34.深众望35.汗流背36.之即来37.里藏针38.一脑儿39.素平生40.老卖老41.卓不凡42.披沙…  相似文献   

19.
识记过的事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 ,这是一种常见现象。高三迎考的学生 ,他的大脑几乎被几年来所接纳过的信息填满 ,不但新知识的幼苗很难在这个遮天蔽日的知识森林中存活 ,而且原有的树木也会凋落、枯萎。学生此时感到某些内容模糊了 ,印象淡漠了 ,有些知识甚至全都忘掉了。这并不奇怪 ,因为要把识记过的材料完全在头脑里保持下来 ,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只有把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丢弃 ,才能把那些重要的东西记牢。如果不顾大脑的承受力 ,而一味进行超负荷识记 ,那么只会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 ,而且会增加遗忘的不良因素 ,使记忆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一、名句名篇题的命题特点对2008年全国19套高考卷的名句名篇题作一剖析,我们不难探寻出界定"名"的三条基本原则:朝代上侧重于先秦和唐宋,文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