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新课引入”作精心设计,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3.
学生厌学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教师牢骚满腹,学生苦不堪言。学生对学习真的没有热情可言了吗?不,在那表面平静甚至有些逆反捣乱的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热情,有待教师去激发。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神经学家认为只要条件适合,学生就能够轻松快捷地学习。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可以在令人愉快的条件下高速运转。疲惫不堪、暴躁任性、注意力不集中、  相似文献   

4.
【教例】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断 :师 :同学们 ,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除了按一般的运算法则和顺序外 ,还要灵活运用一些运算技巧 ,才能使计算又快又好。例如 :计算 :0.75 - 3516 +0.4学生练习。师 :你是采取什么方法计算的?生1 :我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计算的。生2 :我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师问 :第二题的结果会怎样?)第二题的结果是近似值。生3 :我是把第一题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把第二题小数化成分数计算。师 :你为什么这样计算?生3 :因为第一题中的 35 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而第二题中的 16 不能化成有限…  相似文献   

5.
“开心辞典”进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前教师充分备了课,上课时心里想着若按这个思路施教,一定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带着这份激情和美好的憧憬步入教室,目光注视全体,学生安静下来,开始上课。一般先是以旧引新,大约需要5分钟;接着是新课探究,大约需要15分钟。当课进行到20分钟左右时,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新教材“想想议议”内容灵活应用到物理教学的几个环节中进行论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做教师久了,就会慢慢习惯一成不变的教学生活,懒于改变,疏于创新,但是,偶尔不走寻常路,做点新尝试,也会有别样的风景。问好,老师先来我教的这班孩子,性格大都比较内向,上课发言小心翼翼,平时见我不是低头不语,就是故意放慢脚步拉开距离,主动向我问好的少之又少,偶尔有问好的表情也极不自  相似文献   

8.
曾经听过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 学生:老师,四则混合运算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啊? 教师:(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嘛,“先乘除后加减”是国务院规定的。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错误恰恰可以成为教师最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以教学"混合运算"为例,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不但能化解错误,还能收获新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物理》第一册 (必修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中 ,“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被安排在牛顿第一定律之后 .这节课内容是为牛顿第二定律做知识准备 ,实际上是从牛顿第一定律向牛顿第二定律过渡的教材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 ,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所以“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首先要结合实例说明 ,所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运动速度 (大小或方向 )的改变 .即物体有了加速度 ,从而把牛顿第一定律关于“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认识上升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 ,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  相似文献   

11.
1.课始设悬,激情引趣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36-36÷3,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36-36÷3=0÷3=0或36-36÷3=36-12=24。出现这两种情况,正住我的意料之中。我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顺势引入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  相似文献   

12.
吴杰 《西宁教研》2001,(6):39-39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具有综合性强,联系的概念和法则多,定律和性质运用集中,方法灵活等特点。在运算中,学生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影响教学的效果,那么,怎样防止出错呢?下面根据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引入不仅是新、旧知识的纽带,承上启下的桥梁,更应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想像力,激励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关于如何进行新课的引入,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品需要精心雕琢,而课堂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出奇制胜的引课方式会使一节化学课堂更加的完整和高效.新课引入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历史故事引入法  相似文献   

16.
对“新课引入”作精心设计,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19.
新课引入是新课教学的起始环节,有着“承前启后”的功能,要克服引入中的“过”与“不及”,做到“及而不过”,既要研究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性,也要研究学生认知发生的自然性,还要经常反思教学引入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20.
谭念君 《湖南教育》2006,(10):39-40
分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除法是在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以及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教学的。分数乘法编排在前,除法随后,这是因为分数除法的计算是将之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解决的,而分数乘、除法的学习又为后面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作铺垫。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正好体现出数学知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