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耕情缘     
贺建成 《钓鱼》2013,(19):14-15
至2013年,《钓鱼》杂志已创办二十周年,可喜可贺。二十年来,《钓鱼》以生动活泼的版面、内容丰富的栏目、超前一步的思维、朴实无华的文字、服务钓友的宗旨而获得国内众多钓友的青睐。作为《钓鱼》的忠实读者和作者,在长时间学习钓鱼知识和写作钓鱼文章的过程中,我既是《钓鱼》的铁杆粉丝,又是实实在在的受益人,我几乎是伴随《钓鱼》的发展进步而成长的。《钓鱼》给我带来了更多的钓鱼知识和钓鱼思考,我能在钓鱼领域笔耕多年且获得丰收,并出版两本书,这些都与《钓鱼》的沁心润泽是分不开的。我当然也不会忘记感谢编辑们对我的帮助,同时祝贺他们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相似文献   

2.
王大禄 《钓鱼》2006,(5):68-69
我酷爱钓鱼。从少年时代的斑竹竿到,现在的碳素竿断,断续续几十年的钓鱼生涯,铸就了我对钓鱼的执着和痴迷。而真正感受到我钓鱼我,快乐我,辉煌那,就是2005年了。2005,我自己的钓鱼年!  相似文献   

3.
覃建谋 《钓鱼》2013,(6):20-21
我钓鱼虽然已经30多年了,但退休前并不知道《钓鱼》杂志。退休后,钓鱼的机会多了,就经常去渔具店。2001年有一天,我去渔具店,发现柜台上有一本报纸式的《钓鱼周刊》(8开),翻看内容相当不错,就借回来看。从此我才认识《钓鱼》,并开始订《钓鱼》。后来我从网上还知道全国共有钓鱼类杂志5家,就把其他4种同时订了一个季度回来看。经过对比,我认为《钓鱼》比较适合于本人阅读,就从中选优,开始坚持年年订《钓鱼》。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过去业余写作,主要是写诗和写民间文学。由于  相似文献   

4.
我今年65岁,从15岁开始钓鱼至今已有半个世纪钓龄,您要问我钓技如何,那可是水蝎子——不怎么着(蜇)。虽然近年有所长进,那也全得益于我的良师益友——《中国钓鱼》。我是从2002年退休后开始认识《中国钓鱼》的,屈指算来,我已经是《中国钓鱼》"五年级"的学生了,"学业"有所长进不说,只说说我对《中国钓鱼》的新感受。今年,当我拜读《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5.
邹思全 《钓鱼》2013,(15):18-20
钓鱼,大多是跟老人们学会的,而我未跟任何人学过就会钓鱼,算无师自通。自从订了《钓鱼》杂志后,在这位良师益友的指导下,我的钓鱼技术更是突飞猛进。父亲是1998年退休后才跟我学会钓鱼的,儿子、女儿、媳妇也都跟我学会了钓鱼。父亲邹成德:钓鱼是一项高雅的户外运动,既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又能锻炼身体。水边空气清新,氧离子丰富,是老年人不可多得的休闲场所。  相似文献   

6.
钓无国界     
中国的钓鱼爱好者同仁们,祝你们新年好! 自从10年前我首次参加在北京怀柔水库举办的中日联次钓鱼比赛大会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已去中国钓鱼16次。 我去过世界上26个国家、地区钓鱼,而在这10年中,去中国的次数最多。 我的拿手戏是钓巨大的鱼,然而我在中国尚未钓到过巨大的鱼。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是我去钓鱼次数最多的国家,这是因为我认为钓鱼这项活动,绝不仅仅是钓鱼。我孜孜以求的是“钓无国  相似文献   

7.
钓鱼的理由     
侯增福 《钓鱼》2009,(14):66-66
上班太累了,我要休息,所以明天我要去钓鱼! 家里太闷了,我去透透气,所以明天我要去钓鱼! 明天是个好天气!所以明天我要去钓鱼!  相似文献   

8.
罗有年 《钓鱼》2013,(6):21-21
我有一件T恤和一件钓鱼背心,两件都是《钓鱼》杂志寄给我的纪念品,都以大红色印着"《钓鱼》杂志读者俱乐部"。已记不得是哪年哪月了,只记得先得到的是钓鱼背心,后得到的是T恤。自得到那天起,我就把它们视为重要的纪念品,是《钓鱼》杂志给我的鼓励,很长时间都珍藏着舍不得穿。直到自己那件钓鱼背心穿烂,才拿出杂志社  相似文献   

9.
周围的同志说我是钓鱼迷。其实,我的钓鱼历史并不长,也不过七八年的时间。 过去在“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我曾把钓鱼活动视为不务正业。我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因此,对钓鱼之事从不问津。我的孩子有时背着我去钓鱼,也要受到训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10.
垂钓坐磐石     
钓水 《钓鱼》2013,(21):61-61
我钓鱼已有十几年了,从一开始的狂热痴迷、难以自拔,到如今的淡然,有人说我变了。其实不然,我仍爱钓鱼,且深爱,只是内心变得不再狂热,已从当年单纯的为钓鱼而钓鱼,到如今的为娱而钓鱼,亦或是比自己认为的还要高一些的境界,在钓鱼中求得内心的平静,求得思想上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蒋勇 《垂钓》2013,(2):22-25
有人在网上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喜欢钓鱼?有人说是基因遗传,有人说是家族影响,有人说是天然本能,有人说是后天学习,不一而足。我也经常问自己,我为何喜欢钓鱼?我的爸爸伯伯为何喜欢钓鱼?我的儿子为何喜欢钓鱼?  相似文献   

12.
《钓鱼》杂志社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贵刊的一个忠实读者。自2000年订阅《钓鱼专刊》以来,我从中学到不少钓技新知识、了解了钓坛新动态和各种新钓具,真是受益匪浅。《钓鱼专刊》改为周刊,今年又从周刊升级改版为《钓鱼》杂志。告广大读者,订阅《钓鱼》杂志,可加入读者俱乐部,并免费赠送钓鱼背心一件。在订阅杂志前,我心里还在想,送钓鱼背心,怕是不可能的事,全国订阅杂志的读者成千上万人,送得了那么多?可万万没想到,最近我就收到了贵社寄来的钓鱼背心,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我也成为读者俱乐部的一员了。当我第一次穿上钓鱼背心去钓鱼时,那种…  相似文献   

13.
钓鱼幽默     
路安 《钓鱼》2006,(2):69-69
独自钓鱼钓鱼迷甲:每次我想独自外出钓鱼,一般来说,我都会仔细想两遍,然后再这么做。钓鱼迷乙:为什么呢?想两遍和想一遍有什么区别?钓鱼迷甲:是这样的,首先,我得想出一个能出去钓鱼的理由;其次,我还得想一个不能带妻子一块儿去的理由。钓急性子鱼张三是出了名的急性子,他见邻居每次外出钓鱼都钓好多鱼回来,十分羡慕,便提出要同邻居一起去钓鱼。邻居说“:你性子太急,哪有耐心坐着等鱼上钩呀,所以,你不适合钓鱼。”张三听后,急忙回答道“:我可以站着钓急性子鱼嘛!”去没有水的地方钓鱼周末,爱好钓鱼的丈夫想带女儿一块儿去水库钓鱼,女儿非常高…  相似文献   

14.
朱乃洲 《钓鱼》2014,(22):64-65
我是个喜欢钓鱼的人,却又是个钓鱼懒人,怎么说呢? 首先我没有齐全的钓鱼装备。别人钓鱼要啥有啥,鱼钩不小心甩上树了,人家就用钩刀将树枝割断,很容易地取下鱼钩,而我就没有这样的钩刀。别人钓鱼大多要带上鱼护,会把钓到的鱼立即放进鱼护养在水里,这样鱼就不容易死亡。我也没有鱼护,每次钓鱼只是带个塑料桶。  相似文献   

15.
有许多事情是出乎常理的,比如钓鱼。我的钓技属于末等,所以我的"钓兴"也不高,"我缺乏那耐心,性子急",我常这么说。我的儿子——《中国钓鱼》杂志专业编辑、业余钓鱼"高手"——反驳我说:"恰恰相反,钓鱼需要急性子。"实验的结果是他对我错。多少次去钓鱼,鱼儿已经舍身咬钩一心要成全我,我却不能迅速将它  相似文献   

16.
钓鱼小将     
我从小就爱好钓鱼,6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去钓鱼,学上鱼饵、弹竿、如何看漂和提鱼,就这样我在鱼塘边长大了,成为了一名钓鱼小将,有些钓鱼的老翁还钓不过我呢! 但有的老渔翁不信我一个毛丫头会钓鱼,哈哈笑着说要同我赛一赛。我憋了一口气,发誓要钓出个样儿来给他们瞧瞧。  相似文献   

17.
徐锐 《垂钓》2009,(9):53-53
我的养生经验是钓鱼。我是一个退休职工,已72岁。退休前体弱多病,食欲不好:退休后参加了钓鱼协会,学习钓鱼,由于参加钓鱼活动,饭量增加了,晚上能安睡,也不容易患伤风感冒了。我觉得垂钓的确能健身,想跟老年朋友们聊一聊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我钓鱼常与回家联系在一起。 老家就紧邻一座较大的水库,里面鱼肥水美。因此,常有众多的钓鱼爱好者在此垂钓。我也是一名钓鱼迷,也常去钓鱼。其实,我钓鱼不仅是去享受垂钓给我带来的乐趣,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常常回家,去享受那浓浓的父爱和母爱。  相似文献   

19.
感谢钓鱼     
于中海 《钓鱼》2010,(4):1-1
迷恋上钓鱼已有20年之久了。 感谢钓鱼!你使我的生活富有情趣。很难想象,假如没有钓鱼,我的人生又将是何状况。  相似文献   

20.
文四清 《钓鱼》2005,(4):6-7
2004年,在《钓鱼》杂志“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的钓鱼理念的熏陶下,在“2004年为钓鱼推广年”这个伟大倡议的推动下,中国钓鱼运动走过了充满激情和进步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