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主要对近代汉语"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作一个初步的考察,近代汉语"比"字句式的否定形式共有四种。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中的句式如"X比Y不同"、"比X不如"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不再使用了。从语义上看,比较后项之后的信息肯定与否,比较项的省略与否,上下文语境等对明确语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比"字句的教学一般出现在针时第二语言习得者汉语教学的基础阶段.本文试从第二语言习得者语言习得和认知的角度探讨"比"字句否定式的教学策略,侧重于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的研究,更侧重于课堂教学内容顺序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邓世俊 《文教资料》2008,(16):40-42
比较句本身是一种逻辑表达形式,本文从逻辑关系出发进行分析,指出"比"字句的否定形式的语义特征.把"不比"句和"没有……W"句进行比较,指出两者表达意思的异同,阐明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应该是对称的.并进一步搜集语料来证实"比"字句否定形式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丛丽姿 《中学文科》2007,(10):128-129
表示否定意义时,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往往大不相同。英语中,除用not和no直接表达否定意义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暗否定”形式在词组和特殊句型中体现。因此,在高考阅读理解和翻译中,尤其要特别注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朱华平 《学语文》2003,(3):44-44
某高中一年级语文测试卷有这样一道试题:把句子“鸟的翅膀遮不住太阳的光辉”变换成对应的把字句。让学生颇感头痛的是变换时句子里的否定形式可能补语不好处理。介词“把”带的宾语有强烈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比"字句可能触发的四种预设:存在预设、事实预设、种类预设和性质(或程度)预设。"比"字句通常都有存在预设和事实预设,这是"比"字句的最基本的预设。影响"比"字句预设分析的主要是比较对象、共比项和结论项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已有的“比”字句研究成果下,试图通过美国初级学生作文中的“比”字句进行偏误分析,探讨美国学生习得“比”字句的特点和规律,以求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表示程度差别的汉日语比较句(本文称为差比句)的否定形式进行对比,找出汉日两种语言差比句否定结构上的不同,进而归纳出汉日两种语言差比句否定形式之间的意义对应,并用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9.
“把”字句一直是汉语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把”字句的各种研究成果相当丰硕.对于“把”字句的研究基本偏向于描写层面,各种教材性质的书中都对“把”字句的用法或特点进行了描写性的规定.然而,还没有专门对否定词前置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相关专题或相关论文.本文拟在前人对“把”字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用结构主义与认知主义语法的相关理论,对“把”字句否定词前置的原因进行解释,以深化我们对“把”字句否定词前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比”字句的教学一般出现在针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汉语教学的基础阶段。本文试从第二语言习得者语言习得和认知的角度探讨“比”字句疑问式的教学策略,侧重于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的研究,更侧重于课堂教学内容顺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由表示“已经”意义的副词“都”组成的“都”字句。“都”一般读轻声,强调事情的已然性;句末有“了”。这种句子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富于表现力,口语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上古汉语的m声母包括明母和微母,即现代汉语中的全部m声母和部分w声母。传统语言学认为声母是不表义的,但在古汉语中大量带有负面意义的字,是由有“消极、否定、阴暗、阴性”等负面意义的“m—”前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3.
功能语言学从社会角度分析了话语的人际功能—话语的意义产生于交际双方互动过程中。否定句在语篇中不仅具有对某事实相反表述的概念功能,还因其自身蕴涵着肯定命题,具有对话性,被看作是作者与读者及社会其他成员(多重声音)之间交流的语法资源,体现了作者拒绝与他人进行意义协商的人际潜势。  相似文献   

14.
谭利彬 《双语学习》2007,(7M):140-141,144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its peculiarities in negation. And the method of negation in Englis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hinese.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negative sentence in English, we should make clea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key points of negation first.  相似文献   

15.
标记性差异假说是解释二语习得中出现负迁移现象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能够对英汉否定句的标记性差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英语否定句习得中易出错之处。对学生进行英语否定句习得情况的测试结果也验证了标记性差异是引起负迁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理论家贝尔的一个理论假设,但他没有解释清楚“意味”的来源。李泽厚用物质实践解释艺术形式的起源,用生活积淀来解释“意味”的产生,从而对艺术的超越性做了合理的解释。由此可以知道“有意味的形式”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时间的流失,让人们忘却了内容;二是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把握了意味而创造了“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古汉语中一般用“荷”、“任”、“擔”、“挑”、“担”、“扛”、“揭”表示现代汉语中的“肩负”义。先秦时期,一般用“荷”和“任”;汉魏时期,“擔”字用例逐渐增多;宋时开始,用“挑”“扛”“担”表示这一意义;明清时期,“担”、“扛”、“挑”取代了“荷”、“揭”和“任”。  相似文献   

18.
"从来"句的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深层语义及语用角度重新审视时间副词“从来”所在句子即“从来”句,可以发现在表层句法结构和意义背后隐藏着人们使用“从来”句的主观心理认知基础,即对某一主观事态的强调申明,或对某一客观事态的强调评断。“从来”句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无论在否定句还是肯定句中,说话人对前文或隐或现的某种个人看法或公认看法的积极否定提供了“从来”句的语用前提和背景。  相似文献   

19.
以最简方案理论为基础,从句法研究的角度讨论了L2英语否定句习得。否定句习得要经过三个阶段:VP、IP和CP,其中IP是否定句习得的关键一步。每个阶段习得者会表现出不同的否定句句法形式,文章还结合语料分析了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被”字句使用广泛.但不宜滥用。本文对“被”字句的滥用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正确使用“被”字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