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断太少"既是《中国小说史略》的特点,也是打开《史略》奥秘的关键,从中可以看到一位矛盾的鲁迅。  相似文献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以小说与稗史的考辨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小说的独特的进化历程。这种建立在对小说与稗史考辨基础之上的小说史观,符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实际,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现代小说的独特审美趣味。重新审视《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对于今天我们构建民族小说理论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一部论述精辟、方法独到的小说史专著。本文通过考察中西两种研究方法在《中国小说史略》的具体运用情况,来说明传统文献学理论和现代方法论对《中国小说史略》学术价值的生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说史略》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奠基性著作,在中国小说界的地位至今仍不可动摇,虽然后来许多小说研究者也对编撰中国古典小说史进行了不懈尝试,许多高校相继出版了关于中国古典小说史的专著,但后续作品从各方面都无法和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相提并论。本文对《中国小说史略》对《水浒传》的分类进行再认识,提出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水浒传》应归入宋人小说类别里的公案小说。  相似文献   

5.
研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产生过程,不难发现:鲁迅不仅描述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而且通过构建小说史,实现了文化批判和"学问根柢"重建的目的。"全本"《中国小说史略》应该是学术专著和课堂教学两种存在形态的统一。从"教学版"到"学术版"的变迁,《中国小说史略》通过小说类型命名和增删等将现代意义的"小说""历史化"和"自然化"了。鲁迅重写小说史不仅在于大学教育体制内作知识的更新,而且重新反思小说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体现了中国传统学术在视角和方法上的长处。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小说史略》的成书过程和版本流变,以及目录学和校勘学的方法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具体运用情况,试图揭示传统文献学方法对《中国小说史略》学术价值的生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诚望杰构于来哲也”──鲁迅论《中国小说史略》钟扬一、“此稿虽专史,亦粗略也”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它问世之初,就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胡适除了在他的小说考证中多次借重鲁迅的成果(当然,鲁迅在《史略》中...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的文本是构成文学史本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文学史的叙述都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意义,它既是文学史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目的所在。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出版之前,小说在文学史研究中受到的关注还极为有限,更缺乏对具体文本历史与文学兼顾并与文学史著融为一体的眼光与叙述策略。《中国小说史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此书第一次通过大量小说文本的直接引述,以精选、凝缩的方式,向读者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概貌。从中可以看到这位小说史开山者对文本的重视及其独到的文学感悟与史家见识。当然,作为一部特定历史阶段的个人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某些"举例"也有所不当,随着文学史、小说史研究的深入,文本"举例"的不断更新也是学术发展的一个表现。在重建文学史的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文本的精读以及对富有小说史意义的片断的提取,将从细节上改善小说史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陈西滢不止一次指斥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整大本的剽窃"。其言之凿凿、斩钉截铁,造成了颇为广泛的影响。鲁迅在名篇《不是信》里回应十分得体而且雄辩。彼时的学术规范与时下有所不同,未一一注明出处有时代的原因。"整大本的剽窃"语出顾颉刚,而陈西滢信以为真。十年之后,盐谷温著作有了中译本,《中国小说史略》有了日文版,鲁迅仰天长啸,要将"谎狗"的旗子,回敬自称"正人君子"的陈源教授。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成书过程极其艰辛,其书在学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地位,对从事小说史的中外研究而言,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谭正璧《中国小说发达史》写于1935年,主要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参考,并在其基础上更新了部分史料。此作因被《中国小说史略》的影响力所遮盖,以及解放后没有再版等原因,历来所受关注较少。以《中国小说史略》为参照,发掘和分析《中国小说发达史》的小说观念与言说体例,期待展示其中别有洞天的学术风景和谭正璧自家的研究旨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宋之志怪及传奇文》写道: “……毫州谯人秦醇字子复(一作子履),亦撰传奇,今存四篇,见于北宋刘斧所编之《青琐高议前集》及《别集》。……一曰《赵飞燕别传》,序云得之李家墙角破筐中,记赵后入宫至自缢,复以冥报化为大鼋事,……”吾阅《青琐高议前集》,发现鲁迅叙述《赵飞燕别传》情节有误。《别传》从赵飞燕入宫写起。飞燕入宫,因貌美得庞于成帝,被封为赵后。赵后引援其妹,使之亦得庞为昭仪。成帝又独幸昭仪,赵后愤然,但久计无效。赵后昭仪皆无子,凡宫女所生之子,昭仪皆嫉恨而令人杀之。昭仪又误进春药于成帝,使成帝脱阳而死。太后遣人追究成帝得疾之因,昭仪畏罪,乃自缢。一日,赵后梦中见成帝,问昭仪所在,帝答曰:“以数杀吾子,今罚为巨鼋,居北海之阴水之间,受千岁水寒之  相似文献   

13.
小说向被士大夫文人视为小道,故而从无专史,有之,则从鲁迅始。 《中国小说史略》体大思精,从神话传说谈起循朝代为序,钩稽小说发展状貌,迄至近代,一气呵成,颇有“气吞全牛”之概。 既有“钩稽”,又有“参证”。参证之资料长编有三:《古小说钩沉》三十六卷,辑周至隋散逸小说三十六种,为《史略》第三篇至第七篇的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创了中国人独立撰写小说史的先河,以宏大的学术视野和精辟的理论概括,奠定了中国小说史写作的基本格局.之所以如此,除基于鲁迅杰出的艺术感受力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外,也与鲁迅对小说史这一研究体式进行了成功的理论设计密切相关.作为现代中国学人对小说史写作的最初尝试,<中国小说史略>对"小说"和"小说史"的理论设计,及鲁迅小说史研究背后的文化选择,在中国小说史学的发生阶段均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和“意”是《中国小说史略》中使用频繁的两个概念.它们都和《典论·论文》的“文气说”密切相关,“文”和“意”的使用构成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批评表述方式的重要特征,《中国小说史略》这种表述方式的运用显示出了《典论·论文》中“文气论”的传统思想资源与现代学术发展相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龚鹏程认为《中国小说史略》“切开了整体文学史,孤立地谈小说”,比较意识也很薄弱,表现出鲁迅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论文认为,鲁迅的小说史著述在知识结构上有缺陷是事实,这是由文献和精力不足造成的,鲁迅本人也在不断努力对之加以修订和完善.而规避中国小说的说唱传统,孤立地谈小说,则是因为鲁迅致力于撰写中国小说专史而有意为之的,并且与他的教学实际情况有关,并非单纯的知识结构缺陷.正视这些问题对全面客观地把握鲁迅的小说史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一部开山著作,也是一部奠基著作.它初版于20世纪20年代,出版以后,以它丰富翔实的资料、严谨精辟的论断,深受学术界的推崇,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同被奉为研治中国通俗文学史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8.
"文"和"意"是<中国小说史略>中使用频繁的两个概念,它们都和<典论·论文>的"文气说"密切相关,"文"和"意"的使用构成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批评表述方式的重要特征,<中国小说史略>这种表述方式的运用显示出了<典论·论文>中"文气论"的传统思想资源与现代学术发展相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及<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对中国小说的演进作出了系统的梳理,从对古典小说的评述中体现了他的小说观,即推崇魏晋小说的简洁淡雅,在讽刺手法上重视婉曲的风格,强调真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 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两书,不仅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就从论述观点和方法方面来看,也是学术论著中永世不刊的杰构。至于搜罗宏富,抉取精萃,断制严谨,更是不待多所陈述的了。这里,仅就个人初步学习的体会,概略地谈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