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故事选取特定的女性视角,着重叙述金陵14个风尘女子在教堂避难的遭遇。影片在设置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后,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从而反映出崇高的人道主义。本文尝试运用传统叙事学基本理论对电影叙事进行分析,并与同名小说叙事相比较,以揭示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叙事特征和魅力。  相似文献   

2.
小说《金陵十三钗》是非常适合拍成电影的作品,强烈的戏剧冲突、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其极具话题性。正是这种话题性引起了电影制作人的浓厚兴趣。与小说相比,电影在叙事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小说的女性主义视角到电影的英雄主义叙事,完成了对南京大屠杀中妓女拯救女学生这一故事的电影化表达。  相似文献   

3.
作为深受全球化电影制作模式影响的影片,《金陵十三钗》在叙事策略上简化人性,打造救赎主题;注重色彩感官享受,凸显明星身体.以传奇式的叙事策略消费南京大屠杀题材,最终使影片沦为全球化视阈下的大众感官影像.  相似文献   

4.
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和哈金的《南京安魂曲》有很多相似点,都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小说,都写了战争下的女性。比较这两篇小说,有助于我们认识严歌苓和哈金完全不同的写作模式,同时也告诉我们,当作家们在想象"女性与战争"时,如何突破固有的模式,打开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金陵十三钗》是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日本兵、中国士兵、神父、中国女学生和一群妓女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展示了人性的丰富与多样。作者更是执着于探寻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尤其是十三钗在灾难面前、危机关头舍身赴难的动人行为,传达出了一种人情、人性上的感悟与思考.与日本兵身上人性的泯灭和残忍,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让我们对人性进行深刻的的审视、剖析和反省。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叙述方式重述灾难历史,会呈现不同的记忆内容和代际传递效果。本文选取同为亲历者二代书写的《鼠族》和《金陵十三钗》对比,审视中西两种文本叙述方式的差异。《鼠族》采取个体叙事重述历史,通过个人视角描述亲历个体的血泪史,以体现生命的平等,激发同情与思考;《金陵十三钗》运用集体叙事呈现大屠杀事件,通过群像描写刻画被边缘化的受害者群体,进行道德批判与警示。通过文学想象书写大屠杀灾难是一种对历史记忆进行重构和传递的有效方式,不同方式的文学叙述在重构和传递历史记忆中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期望能借鉴犹太大屠杀文学书写历史记忆的完善方式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传递方式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在互文性理论视野中,《金陵十三钗》与《南京大屠杀》、《圣经》以及《羊脂球》这三部作品在主要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互文性,使得小说《金陵十三钗》的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8.
《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它较为突出地体现了张氏电影的一贯特征。文章主要分析其煽情策略和奇观制造,揭示在一些煽情桥段和奇观场面中表现出的艺术风格及话语立场;并通过它与张艺谋此前影片的关联,从整体上对张氏电影进行审慎的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9.
《金陵十三钗》将“妓女出列”这则历史本相,升格为一种崇高想像。电影不仅强化了“妓女救世”的国族寓言,而且将士兵、学生等其他角色征用至其麾下,软弱和苟且被压缩至最低限度。尽管这样迎合了大众口味,然而问题在于,英勇雪耻的情结压倒了身罹灾祸的残酷,战争受害者形象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0.
由于字幕的独特性,字幕翻译成为翻译领域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互联网时代,字幕翻译尤其是网络上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达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目的。依据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在英汉两种语言有较大差异时,要对语言进行重组,力求在译语中最大化地再现原语的意义与文化。由于字幕的特殊性,首先要力求做到意义的对等,其次是语言、文化和美学层面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1.
《金陵十三钗》的文本变异,主要表现在媒介载体、传播方式、体裁类型等方面的变化,对故事细节、叙事视角、人物角色、场景设置,乃至主题内涵做出一定程度地调整。总体上来看,这种修改提高了该作品的艺术水准、艺术影响力与市场知名度。值得注意的是,《金陵十三钗》的文本变异是文化消费市场的规律使然,但是,作品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多次改写的过程中并不明确与突出,从而引发了多种阐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从叙事角度理解作品主旨,以叙事者客观、冷静的叙事心理揣摩人性,能更深刻理解现实中的我们。作品所选取的叙事角度,就是给每一个读者的镜子,照出的不是别人的丑陋,而是自己的冷漠。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迈出了中华民族独立的第一步。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完全、彻底的民族独立。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历史大周期律的体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舍力塑造了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模式,揭示了人民的、正义的力量是战无不胜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个不解之谜,从脂砚斋到鲁迅再到王蒙对《红楼梦》文本都存在过困惑和疑虑。透过这种困惑和疑虑,可以揭示出隐藏在《红楼梦》文本中的独特的叙述形式:即显叙述基础上的幻叙述和隐叙述,以及由叙述三维共同构成的递进环形封闭式叙述。  相似文献   

15.
《库兰》是当代文学和其消费者共同合谋的结果。当代中国精神领域中的某种复杂心态在《库兰》中得到极其自由、自然的表述。通过成人世界的童话等各种视角改写历史 ,取得虚幻的胜利而最终得到精神满足和快乐 ,成为当代小说自我逃避的方式之一 ,也成为当代中国精神满足和快乐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镜花缘》的精髓,不仅在于这是第一部把妇女作为社会主角的小说。而且还是一部五光十色的神话小说、创造许多鲜明人物形象的小说、富有开放意识的小说、愤世嫉俗的讽刺小说和普及科学文化的小说。作者李汝珍创作《镜花缘》的来龙去脉虽有争论,但从孙佳讯辨疑之论来看,已经确凿无疑。《镜花缘》孕育于板浦,主要依赖于这一带淮盐经济的繁荣和乾嘉学派人才的荟萃,风气所染,方使《镜花缘》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7.
战争与性暴力紧密相连,但在传统文化中,只有当女性将之转化为贞节话语的一部分时,性暴力才会被讲述,它成为一种文化禁忌,这种禁忌在现代战争叙事中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再次体现出来。虽然女作家源于性别立场,有着对传统性暴力叙事的变现,但由于将这种变现寄托于民族主义,变现终未彻底。这表明,传统贞节话语因为男性和女性的共谋,使得对暴力主体的道德反省缺乏,性暴力对女性的戕害本质被忽视,这是性暴力行为在日常生活和战争中绵延不绝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