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认为文章、诗歌的创作要立足现实。解决现实问题。课堂练笔也应当如此,我主张课堂练笔“合为时”而做。所谓“为时”,就是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课堂练笔应该抓住时机,找准进行“语用”训练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集中体现在他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诗道”里,而这所谓“诗道”又是同他的政治主张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白氏认为诗歌的本质是言情达意,它有声情融合的特点,要用美刺比兴的创作方法去达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创作目的。由此出发,白氏批判了周衰秦兴以后历代的诗歌及其作者,结合现实状况,得出诗道崩坏、六义丧失殆尽的结论,从而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挽  相似文献   

3.
《卖炭翁》是《新乐府》五十首中比较有名的一篇。《新乐府》和《秦中吟》一样,都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比较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体现了作者“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作者自己把它归之于讽喻诗一类。这类诗一般都是“一吟悲一事”,讽刺的目的比较明  相似文献   

4.
是芳吉以“旧形式写新思想”的诗歌主张,在新学运动中独树一帜。其“白屋体”既锤炼了一切现代口语新词,叉继承了古典诗词的词、汇语法,而且有丰富的内容。他的独特的诗歌形式和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在诗歌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响亮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涛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并致力于实践,创作出《秦中吟》等大量的新乐府,以“裨补时阙”,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做出了一大贡献。斯人已逝,古训犹存。“文章合为时而著”,是历代文人墨客富于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对时代风云的一种关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明发展的一种责任与使命。作为读书人,不仅要有“为时而著”之心,而且要真心撰写出关注时事民生之文。  相似文献   

6.
一、知人论世,知人论诗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这就说明了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不仅是唐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而且是一个卓有贡献的著名文学评论家。他热诚关心人民疾苦,直言敢谏,政治上提出“节用爱民、止狱措刑、轻税敛、但兵革”等一系列改革意见。思想上,反对苛捐赋税,揭露统治者荒建无度的生活,宣扬爱国主义,同情妇女并关心其命运。与其相关,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认为要使作品取得“惩劝善恶的社会效果,诗歌创作须著减去伪”,强调“风雅美刺”精神,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他创作才借出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尤以讽喻诗为最,《上阳白发人》便是其…  相似文献   

8.
在“慰劳信运动”风潮的感召下,卞之琳于1938—1939年陆续创作了20首“慰劳信”体诗歌,合为《慰劳信集》。从原始报刊爬梳慰劳信运动的大致过程和整体景象,可见慰劳信运动对《慰劳信集》的形式和内容产生的深刻影响:运动过程的真实场景、各阶层的意识觉醒被纳入写作题材;在慰劳信运动大众化思潮的影响下,卞之琳在择取口语词、方言词和农业意象入诗的同时,依然坚守抗战前诗歌写作的“纯诗”逻辑和形式自律,为抗战诗提供另类风格;卞之琳延续1930年代“小处敏感”的诗艺,从日常生活点滴窥见西北、华北地区新气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诗人白居易的生活环境、人生态度、社会政治理想出发,结合白居易的创作实践,论述了白居易的诗学思想,具体阐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学主张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之间的深刻联系,对诗人前后期的创作态度也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代表诗人自居易告诉我们,文章是为国为民为事而作,是对现实社会的关注。然而,当下中学生们“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导致他们写作思路狭窄,文章陈旧、呆板、单调。本文试图从“让作文题目与现实社会接近些,再接近些”和“培养学生养成读报、写报习惯”两个方面阐述如何拓展写作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