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SCI源期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JCR最新版本对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出版的SCI源期刊进行了系统分析。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大陆的SCI源期刊为72种,首次进入全球前lO名。我国的SCI源期刊主要集中在数理化、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方面,其中化学化工、材料科学和物理学、数学等学科在SCI源期刊相应学科总量中占有较高比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SCI源期刊无论是左数量上还是盾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为此,有必要打造我国自己的世界一流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2.
客观评价SCI全面应用SC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我国出现的SCI现象入手,讨论了SCI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不足之处,引导人们客观公正地评价SCI。随后,从理论和实用的角度提出全面应用SCI,并提出了使用SCI的三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SCI、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学科期刊评价指标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文章按照影响因子的高低介绍了35种被SCI、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期刊,介绍了SCI、SSCI收录期刊的原则和范围,提出鼓励图书情报人员向影响因子高的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投稿,并希望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早日入选SCI、SSCI。  相似文献   

4.
SCI、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期刊评价指标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文章按照影响因子的高低介绍了35种被SCI、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期刊,介绍了SCI、SSCI收录期刊的原则和范围,提出鼓励图书情报人员向影响因子高的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投稿,并希望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早日入选SCI、SSCI。  相似文献   

5.
1999年第2期《编辑学报》的几处小疵及联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的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很少有不知道《编辑学报》和《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的。我们都把它们视作工作的规范,编辑的经典。然而,我们在阅读了1999年第2期《编辑学报》(以下简称2期学报)后,发现有几处小疵,现予指出并做评述,也联想到其他某些科技期刊的类似问题,顺便指出,供同行参考。 1)SCI等不应用斜体。2期学报的目次及第96页的“消息”中5次出现SCI,均用了斜体。我们认为,SCI应该用正体。《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中就是将SCI、EI、CA、SA等全部用了正体[1]。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SCI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比较SCI和CST-PCD收录论文的变化趋势。2000年SCI收录期刊刊出我国科技论文3万1 040篇,其后逐年上升,到2009年增加到12万6 249篇,增加了306.73%,较同期CSTPCD收录期刊刊出的我国论文增加百分比(190.20%)高出116.53百分点。10年来,SCI期刊收录的中国论文的几何平均增长速度为16.86%,CSTPCD的几何平均增长速度为11.24%;发表在SCI期刊上的中国论文影响因子≤2的论文数平均为72.21%,≤3平均为85.42%。10年来,我国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的中国论文数量逐年上升,增加幅度明显高于CSTPCD,但其影响力有限。要区别对待SCI期刊,控制在影响因子≤3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鼓励在>5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  相似文献   

7.
Web JCR数据库的检索与评价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出版的网络版《期刊引文报告》Web JCR数据库的概况、检索功能与特点,调查、统计、分析、评价了2003年SCI收录我国科技期刊的状况,就我国科技成果如何尽快与国际接轨提出建议,即鼓励科研人员向影响因子高的国际重要期刊投稿,争取我国更多科技期刊被SCI收录。  相似文献   

8.
SCI的体系及其逻辑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引文索引》(SCI) 的科学组成体系。提供了SCI 原始的引文功能说明。分析了引文思想如何在SCI 中的体现; 分析了SCI 的引文思想在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中的体现方法; 分析了索引间的逻辑体系和逻辑关系。同时指出了SCI 在印刷版基础上发展的光盘版、网络版在实际使用中的相关操作, 及文章在发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使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 充分利用SCI 了解和掌握全球科技动态。  相似文献   

9.
从SCI看我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地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介绍了我国科技论文入选SCI的情况,分析了我国科技论文入选少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科技论文及科技期刊国际地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LDA的科研成果SCI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SCI进入中国后,我国许多科研机构、大学管理部门把SCI作为我国科研绩效评价工具。针对SCI评价的局限性,从模式识别理论视角,应用线性判别分析(LDA)理论重新客观全面地评价了SCI收录情况,建立科研成果SCI评价模型。该模型将不同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论文被引用次数进行修正,并从这两个维度综合评价科研成果,对传统SCI评价方法进行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以《化学文摘》和SCI数据库为统计源,通过对20世纪90-代中国化学论文、专利产出数量和SCI收录中国化学论文及其相对引文影响的统计分析,说明我国化学研究不仅在论文和专利的数量上已经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表明,我国的研究工作还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还未做出有世界影响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SCI、EI性质与论文收录率关系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研究了SCI、EI性质与论文收录率的关系,指出科研人员要提高论文在SCI、EI的收录率,应掌握向SCI、EI源期刊投稿的途径和技巧并且按照SCI、EI的要求撰写论文。  相似文献   

13.
SCI(E)已成为全球公认的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为帮助科技人员提高论文被SCI(E)收录率,本文详细介绍了SCI的选刊原则,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科技论文撰写和投递的基本格式和步骤,最后对向SCI(E)刊源投稿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科技期刊统计源中的49所医学高校的科技论文在1989-1998年被《SCI》的收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评价中国医学高等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结果显示:中国医学高校科技论文的产出虽然比较稳定,但每年被《SCI》收录的情况变化较大,且呈马鞍形发展的趋势,被收录论文的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综合类学科;被收录数差异悬殊,且呈不均衡性。与此同时,对医学高校科技论文被《SCI》收录少的原因作了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价:①中国医学高校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②存在语言障碍问题;③与世界重要检索系统,尤其是《SCI》的联系沟通不够。最后就医学高校科技论文如何进入《SCI》的系统还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以供医学高校学报界同仁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SCI统计工作的现状分析,说明自从我国开始自己的SCI统计工作以来,历次结果都显示了高等学校科技人员在统计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SCI系统统计方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SCI(E)的选刊原则与投稿指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SCI(E)已成为全球公认的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为帮助科技人员提高论被SCI(E)的收录率,在详细介绍SCI的选刊原则的基础上,阐述了科技论撰写和投递的基本格式和步骤,并就向SCI(E)刊源投稿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SCI的引文统计指标及其与研究评价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引证类型和检索系统统计源期刊组成分析SCI的引文统计数据及相关指标与期刊和论文学术水平间的不对应关系,并从引文统计时段、论文类型和期刊大小等方面探讨影响因子本身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的被引情况指出SCI中引文数据的统计错误。认为在我国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期刊评价中,一定要具体分析SCI的统计数据,适度、合理地使用引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技论文是科学计量的重要内容,利用科技论文的统计结果评价科研机构的科研绩效,是近年来国际、国内科研机构非常关注的话题。SCI和CSCD是评价我国科技论文的重要工具,通过利用SCI和CSCD的统计数据,定量、客观地分析了我军的科研绩效。特别是通过与其它机构科研绩效的对比,展示了我军科研机构在国内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引文索引有两种功能:情报检索功能和学术评价功能。引文索引的这两种功能既有其独到之处,也有其不可否认的缺陷。按照加菲尔德的最早设想,引文索引是一种适合于学者使用的功能卓越的检索工具。引文索引的学术评价功能,则是后来才发现的。对于引文索引在情报检索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关注、评论者不多;而对于其学术评价功能,却多次引起很大的争论。争论在美国发生,也在我国发生。“SCI这个检索工具象把双刃剑。它覆盖的学科面宽,能介绍今天、追溯昨天、跟踪明天,颇有威力。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后果”,“勿轻视SCI,勿滥用SCI”(孙亦梁、徐克敏)。关键在于要深入理解依据引文索引的引文分析究竟能测度什么,不能测度什么,怎样利用才是恰当的,用什么来弥补它的缺陷。关于引文索引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问题,除侯汉清教授这篇译后记和本刊2003年第1、4期,2004年第1期加费尔德的文章外,推荐参看下列4篇文章:(1)从统计方法到评价标准的转变——对SCI在科学评价体系中作用的再思考,王丹红(《科学时报》记者),《科学时报》2001.3.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陈佳洱答记者问,《科学时报》2001.4.3;(3)谁来决定中国基础研究方向,蔡睿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时报》2001.4.3;(4)勿轻视SCI,勿滥用SCI,孙亦梁(北京大学化学院教授)、徐克敏(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1-4。  相似文献   

20.
SCI收录中国论文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论被SCI收录和引用成为评价论质量的重要依据出发,介绍了SCI收刊原则、学科分布情况、SCI收录论的写作规范。分析了投稿时需注意的问题,为中国科研人员提高SCI论收录率进行导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