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的浅说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词的全称为“曲子词”。“曲子”是曲调,即乐谱;“词”则是与曲调相和谐的唱词。词牌(曲调名称,如“浣溪纱”、“满江红”等等)不同,则平仄和押韵的规定也不同。稍微具体地说,词牌规定是单调还是双调(有的词牌如“忆江南”有单、双调两体),全词字数是多少,所押之韵  相似文献   

2.
词谱琐谈     
词是配乐的,早期的词诺要适应乐调的需要来制定、宋以后,乐谱逐渐散失,再加上多数文人本来就不懂音乐,他们填词意在吟诵而不在演唱,于是干脆不去理采乐谱,只按前人词作.逐字逐句注明平民。因此,后世的词谱,实际上只是各个词牌的平民谱。一、诗的律句影响词的律句词者诗之余,它是诗的发展。诗对词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词中的五、七言句,绝大多数与诗的律句一致。历代编词谱的人,大抵只注意到了按前人词作注明平民,而忽视了诗的律句对词的律句的影响。如《菩萨蛮》上片未句,《白香词谱》(下文简称“白话”)控为“卜一肝…  相似文献   

3.
词律探源     
词律探源王明政词律之学源远流长。严沆《古今词选·序》云:“自《花间集》出而倚声始盛,其人虽有南唐、楚、蜀之殊,叩其旨节,靡有异也。”就是说在温飞卿、韦庄的时代,词的平仄谱式已趋于约定俗成。千余年后,清代词家万树在《词律自序》中断言:词“腔之疾徐长短....  相似文献   

4.
词的平仄句式、拗句、衬逗和对仗余怀亭一、词的平仄句式和拗句词的平仄句式与诗的平仄句式颇多相似,词句最短的为一字句,最长的为十一字句。(一)一字句一字句词调只有《十六字令》一调。如蔡伸的《十六字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蝉娟。”上词开始...  相似文献   

5.
读谱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读谱的学习习惯是钢琴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基本环节。作者从乐谱的基本面貌、乐谱的内在信息、乐谱的音乐时代与版本及读谱的心理状态等几方面讨论了什么是正确地读谱及正确读谱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读谱"小议     
读谱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读谱的学习习惯是钢琴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基本环节.作者从乐谱的基本面貌、乐谱的内在信息、乐谱的音乐时代与版本及读谱的心理状态等几方面讨论了什么是正确地读谱及正确读谱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一、词与押韵的内涵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宋人称词为歌词,晚唐、五代时人们称其为"曲子词"。从字义上看,词就是指文辞,曲就是指音乐。"曲子词"就是依照音乐韵律节拍而创作。在古代文论中就有"倚声填词"之说,"倚声"正是合音律之意。按谱填词,谱中字句有"平仄"之格律,按谱其实也是"倚声"之意。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清宋翔凤《乐府馀论》说"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世事变迁,历史演变,这种"倚声填词"的"声"——乐  相似文献   

8.
正对乐谱的学习在音乐基础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乐谱本质上是一种已经演化成能表现音乐思想的符号体系。我们要求学生学习乐谱,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对乐谱的精通,能成为学生发展音乐灵性的一个媒介。所谓精通乐谱,不仅仅体现在快速准确的读谱能力上,还包括能熟练地应用它去表现和创作音乐思想的能力。识谱作为音乐表现的具体形式,是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需要。但什么是识谱呢,它就是读谱吗?首先要明确概念。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识谱主要是对个别音的  相似文献   

9.
声调在汉语诗歌节奏的构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格律诗的平仄谱,就是古人对声调安排技巧的一种总结。但在当时,这一总结基本上只是经验性的,并没有对其原理加以详细的科学说明。后世文人对于平仄谱也只是照搬应用,对其原理未曾加以深究。并且由于后来汉语的语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于平仄谱所赖以建立的中古语音实际情况不甚了解,对平仄谱的本源就更加茫然了。  相似文献   

10.
赵梅 《考试周刊》2011,(65):227-227
我曾读到一篇有关“帕瓦罗蒂不识谱”的文章,读后颇感惊奇,总觉得在帕瓦罗蒂辉煌的音乐成就面前再去追究他不识谱的事实,给人小题大做之嫌。后来又有人以帕瓦罗蒂不识谱为由对中国音乐教育中的乐谱教学提出质疑。我甚至还看到过两位资深音乐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有关乐谱教学问题的文章.观点对立至极.使由来已久的乐谱教学问题再度升级。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普通音乐教育中的乐谱教学问题呢?我想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乐谱识别是小学音乐重要的教学内容。乐谱是了解音乐的基础,教会学生识别乐谱,促进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提高音乐素养。教师要掌握音乐识谱教学的有效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2.
明代徐师曾所著《文体明辨》是一部文体学著作,其附录中“诗馀”部分九卷,即清初沈雄《古今词话》所称为《词体明辨》者,共收录词调332调,424体,例词573首;前为平仄谱,后为例词,事实上具有很明显的词谱性质。这是继周瑛《词学筌蹄》、张铤《诗馀图谱》之后的明代第三部词谱著作。而成书于晚明,在清代影响颇大的《啸馀谱》,实际是程明善杂取各书纂辑而成的;其中《诗馀谱》部分正是完全照搬徐氏的《词体明辨》。由于《文体明辨》卷帙繁重而流行不广,晚明以来的词学家尽管时时提到《啸馀谱》,却无人发现并指出其剽窃《文体明辨》的同书异名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该文继前人的研究,对《太古传宗》乐谱中尚较模糊的历史价值与历史境遇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该谱是元明以来北曲音乐的遗存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其处于南音竞艳斗芳的时代,因此,该谱南音化的倾向也不容置疑。但其南音化程度尚属早期,所以,《太古传宗》乐谱对于北曲音乐的研究仍是现存较早的不可多得的善本。  相似文献   

14.
乐曲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乐谱是一种以印刷或手写制作,用符号来记录音乐的方法。有些乐曲有谱,有些则无谱;有些乐曲在演奏时完全按照乐谱进行,有些在演奏某些部分甚至整个乐曲时则会“脱离”乐谱。本文以竹笛曲《幽兰逢春》(视频:赵松庭演奏版;乐谱:赵松庭、曹星曲)为例,分析并阐述乐曲和乐谱之间这种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乐曲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乐谱是一种以印刷或手写制作,用符号来记录音乐的方法。有些乐曲有谱,有些则无谱;有些乐曲在演奏时完全按照乐谱进行,有些在演奏某些部分甚至整个乐曲时则会“脱离”乐谱。本文以竹笛曲《幽兰逢春》(视频:赵松庭演奏版;乐谱:赵松庭、曹星曲)为例,分析并阐述乐曲和乐谱之间这种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陆十多年来关于唐宋词与音乐关系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从研究内容看大致分三个方面:词的起源与音乐;词的体制、曲调与音乐;词的宫调、乐谱翻译和演唱。在词的起源与音乐关系上,学界较集中于唐宋词与隋唐燕乐的关系问题上,肯定者坚持认为词是隋唐燕乐的产物,是新生的音乐促生了新的文体;反对者或认为词体的产生完全不必和新的音乐相关,或否定律词与音乐的关系。对于词的体制研究,既有音乐文献上的考论,也有结合唐宋乐谱的具体音乐说明,比以往的研究更加深入。而对词的宫调、乐谱翻译和歌唱研究也有一批新成果,特别是在唐宋词乐谱的整理与翻译方面,一些成果颇具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视谱的提前量 一个人在视唱或视奏时,眼睛正在看的乐谱常常不是正在演唱或演奏的乐谱,而是后面将演唱的部分,这种视唱(奏)时眼睛提前看到的一部分乐谱的多少,就叫视谱的提前量。具有不同视唱能力的人及面对不同难度的乐谱时,视谱的提前量是不相同的,一般人大约有二厘米左右的长度,经过训练的能达到七、八厘米,有些人可以达到十几厘米甚至更多。 二、视谱提前量的重要性 具备一定的视谱提前量是保证连贯、完整地视唱的基础。我们在视唱练耳课教学中常可以看到初学视唱的学生面对视唱练习曲  相似文献   

18.
乐谱制作中出现的种种错误是出版社、作者和读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包括音高错误、时值错误、符号错误和引用错误等。研发更完美的制谱软件,培养既有音乐专业知识又有动手制谱能力的计算机乐谱制作人才,增强制谱人的责任心,先小批量印刷再成批量印刷等应对措施,能使乐谱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教授古典诗词 ,自然会涉及到格律“平仄谱”的一些知识。有学生提出 :平仄谱是怎么来的 ?我细想 ,觉得这还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问题。现在我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汉字四声与“平仄谱”  要知道“平仄谱”是怎么来的 ,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平”、“仄”。我们知道 ,任何语言都离不开形、音、义 ,但汉语除了这些之外 ,还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其中之一就是语音。汉语的语音 ,除了一字一音之外 ,更独特的是这“一音”还有四个声调 :平、上、去、入 (现代汉语则分为 :阴、阳、上、去 )。平声称为“平” ,“上、去、入”…  相似文献   

20.
“平仄和押韵”作为唐诗、宋词、元曲共同的声律符号意象,离不开以“四声和八病”为主要内容的永明声律论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唐诗表现为“平仄黏对、押平声韵”;在宋词表现为“合律的平仄长短句、押平声韵、仄声韵、平仄换韵”;在元曲则表现为“入派三声、平仄通押、一韵到底”。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中,“声律”犹如一条不可或缺的主线,将三种不同的文学样式珠联玉贯起来,成就了诗、词、曲的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