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象一:老师问:这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来回答?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我……有几个甚至离开座位,勇敢地走向老师,把他的小手举到老师的眼前,甚至做一个蹦跳状。当老师说:××,你来回答。其他学生的手依然高举着,等不及的就在座位上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现象一: 老师问:"这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来回答?"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我……"有几个甚至离开座位,"勇敢地"走向老师,把他的小手举到老师的眼前,甚至做一个蹦跳状.当老师说:"××,你来回答."其他学生的手依然高举着,等不及的就在座位上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我去市里听课,课上得非常精彩,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所以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有一大半儿的孩子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说,我说……”有几个孩子还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勇敢”地走向教师。当教师确定某位同学回答后,其他学生依然高举着手,叫着“我来我来”,甚至有些学生还大声自顾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景: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讲台下便小手如林,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我……”;有的学生甚至一边举手一边说出自己的答案;更有甚者大声地抢着说自己的想法……当老师叫起一位学生回答时,一部分学生会长叹一声,  相似文献   

5.
案例: 师:什么叫钝角? 生,兴冲冲地第一个举手:老师我知道!大于90度的角叫钝角。 师:是吗? 师一边用拖长疑惑的语调,一边将征询的目光投向其他学生,众学生立即明白这个回答是错误的,纷纷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6.
班上有个叫李小燕的女生课堂上总爱问个"为什么",被同学们称为"小问号"。一天,在讲解"杠杆的类型"时,我问学生:跷跷板是什么类型的杠杆?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等臂杠杆。"小问号"却举起手:"老师,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7.
邓文卓 《班主任》2014,(10):38-39
新高一开学伊始,我以学生入学体检表上的身高为依据编排了座位,自认为还算公平公正。可众口难调,这不,临时班长来"为民请命"了:"老师,李群眼神不好,坐在后排看不清黑板,能给她调换一下座位吗?""让她自己来找我。"刚接手这个班,我对很多学生情况的了解还只局限于他们的学籍卡片。  相似文献   

8.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变得热闹了,课堂上看到的都是林立的手,这说明我们的孩子胆子大了,敢说了,会说了。但是,我们同时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举得高高的,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了一点问题,这些学生更是急不可耐,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老师,我来!我来!”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课堂教学逐渐变得"活"起来了,教学内容不仅开放、灵活,还留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但揭开这些热闹、自主的华丽外衣之后,一种放任、随意和浮躁的不良风气也在某些课堂不断上演。一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时,问学生:"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哪位同学来回答?"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约而同地一边举手一边喊:"我说,我说……"有几个胆子大的都离开了座位,跑到讲台上跃跃欲试,更有几个调皮捣蛋的甚至踩在凳子上猫着身子急得抓耳挠腮。当  相似文献   

10.
一杯水……     
公开课前,执教老师端着一杯矿泉水,慢慢地,从三年级一班孩子的座位旁边走过。他一边走一边说:“请大家集中精力,注意品味空气中的‘香’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杯子举了举,问:“哪位同学闻到了杯中水的味道?”有一个学生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他再次走下讲台,端着杯子,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上完课后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下面一片沉默。下课离开时,还不放心,特意再叮嘱一句:"真的没问题了?如果还有不懂的来办公室问我。"之后却没见一个学生来问。我想,可能是学生真的掌握了。结果第二天课堂测试,成绩并不理想。反复几次后,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为什么学生明明没有掌握,但就是没问题可问呢?看来现在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乏。的确,在传统课堂,都是教师不断提问,学生不断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老师独揽了主动提问的大权,学生只是被动地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问题是老师的问题,思路是老师的思路。学生没有去思考、探究的兴趣。如何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2.
空座位     
看着教室角落那张空着的座位,我心中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座位的主人叫张铁,他同村的学生今天捎给我一张字条:尊敬的李老师:当您看到这张字条时,我已经随别人外出打工了。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很舍不得您和同学们,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我会永远想着您和同学们的。您的学生:张铁看着手中的字条,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留着长发、性格倔强的男孩儿。忘不了那次学校篮球赛,他投了一个漂亮的三分球,兴高采烈地跑到我面前,一边喝水一边问:“哈,怎么样,李老师?”我明知他是希望得到我的夸奖,但求胜心切的我却说:“一开始…  相似文献   

13.
别样的课堂     
正今天,杨老师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同学们也不约而同地翻开语文书,这时,杨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公告:杨老师的喉咙哑了,请看黑板上课。大家肃然起敬,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再没有人窃窃私语,东张西望了,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杨老师便用手势,眼神心灵来跟同学们交流。老师在黑板上罗列出几个问题,然后转过身来叫同学回答,咱们班的徐俊杰迅速地举起了双手,一边望着杨老师,一边用手在空中不停地转动,好像在跟老师用手来对话:"我来,我来。"杨老师高兴地用手指了指徐俊杰,徐俊  相似文献   

14.
一、激发学生敢说 现行小学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年级越低,回答问题越积极,课堂气氛越活跃,常常是手举得高高的,有的惟恐老师看不见而站起身来,有的甚至着急地喊起来:"老师让我说!"……然而,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反倒 越发不愿发言了.  相似文献   

15.
"李老师抱抱!"翔翔张开双臂要我抱抱,我又一次弯腰把翔翔抱了起来。我的搭班老师说:"他又没哭,干嘛抱他?"我向搭班老师笑笑说:"我儿子嘛。"开学初,翔翔哭得特别厉害,我一边从翔翔妈妈的怀里"硬"把他从妈妈身上"剥离",一边对他说:"李老师来抱抱翔翔,  相似文献   

16.
王志昂 《海南教育》2014,(20):60-61
一、个案基本情况 "老师,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吧!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在家里他可是一句话也不听啊!"放学时,一位中年妇女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跟着莫老师走进办公室。作为莫老师搭档的我,自然得关注这事儿了。从中年妇女的哭诉和莫老师的介绍中,我得知了原委:这中年妇女是班中吴××的妈妈,因为在家管不住孩子,只好向老师求救来了。  相似文献   

17.
3月28日 晴 今天上午,爸爸带着我去《青少年日记》杂志社参加小记者活动,一路上我很兴奋。来到了报社大院我碰到了很多的同学,我和同学们手拉手地进入了会场。我进去后看到了同学们热热闹闹地说笑着,我找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我一边注意周围环境一边和同学们打招呼。这时,老师大声说:“大家静静!开始上课了!”会场立刻一片安静。老师认真地讲起课来,大家细心地记下每一个细节。老师让大家分组,找了组长,最后再起口号。  相似文献   

18.
朱丹丹 《班主任》2012,(11):29-29
我曾经是一个忽视课堂评价语言的老师,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常常用"好、不错、还行"等简单的语言进行评价,有时甚至没有评价,只是两个字"请坐"。教研室杨老师听了我的课后,指出了我的问题。我发现杨老师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不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我开始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学生读书的音质不错,我说:"你的水平和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相差无几。"学生写了一篇不错的文章,我说:"其实你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作家水准。”……听到这样的赞美,学生总是笑嘻嘻的,我也很得意,以为自己已经懂得了课堂评价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刚刚进行了卫生大扫除,我在巡视班级时却发现一个男生座位下有一层瓜子壳。对这种不讲卫生的人,我一向很反感,就不高兴地问了一句:"你的脚下怎么这么脏啊?"他回答说:"不是我扔的。"我最恨那些做了错事又不敢承担责任的人,就语气严厉地追问道:"那,是哪个呢?"他梗着脖子瞪大眼睛,紧盯着我说:"老师,你不相信我?"那是一双满怀疑虑却又充满期待的眼睛,明亮的眸子里浸润着丝丝失望。  相似文献   

20.
荷包蛋王子     
我们沈老师问我:"你会烧什么菜?"我大声地回答:"荷包蛋!"沈老师扶扶她的眼镜,没有继续问我。我的死党梁嘉辉问我:"你的拿手菜是什么?"我很自信地回答:"荷包蛋!"他"切"了一声就走了,似乎很瞧不起我的样子。拿手菜是荷包蛋怎么就被人歧视啦?要知道我做的荷包蛋可是与众不同的哦,我还光荣地被妈妈封为"荷包蛋王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