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生价值这个亘古常新的课题,又一次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和挑战,一些人在这场大变革中出现了人生价值取向的误区。唯物史观认为,人生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给予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所具有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这是人的潜在价值,即自我价值;二是把潜在价值发挥出来,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是人的现实价值,即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就体现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任何脱离其中一方面孤立地强调另一方面的行为,都是片面的,都必然导致人生价值取向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国内有些哲学工作者主张实践是人的本质,笔者认为这种论点是不能成立的,理由如下: 一、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人在具体历史条件下,构成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着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立场、经济观点,决定着人的思  相似文献   

3.
试谈管理中的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指人的本质属性.人都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指人体在生物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特点,是由人的机体组织所决定的.人的社会属性,指人在社会方面的特点,是由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人的各类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人性假设”,或称“人性观”,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哲学的,是指有关对人及其本质的基本看法.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特质是:人会劳动,人会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人会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体系中劳动,人会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体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一句话,人的本质,在于人具有社会性.由此看来,学习也是一种劳动,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的实质就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人格价值和人生价值。人的价值在各方面应该是统一的,但往往存在分离状态,这就是人的价值的异化。人的价值异化的消解,就是创造条件使人的人格价值与人生价值统一、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统一。一、统一的经济条件:物质财富充沛物质财富充沛是消解人的价值异化的必要条件。即使人类社会具备了充足的物质财富,未必就不存在人自身价值的异化。但是,如果没有达到物质财富的充沛,那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人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知识和能力等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人生价值只有在社会发展的主流中才能呈现出其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7.
论人的价值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人的主客体二重性所决定,人的价值可分为人格价值与人生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四个方面。人格价值是人作为价值主体所应得到的满足、尊重和权利;人生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对他人或社会的作用和意义;自我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之“我”对作为价值主体之“我”的维护、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弱化: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隐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和终身教育的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但是 ,从目前看 ,成人高等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就是成人高等教育自身主体性的弱化导致成人高等教育依赖或附属于普通高等教育 ,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性现代社会中 ,人的基本特征是独立性或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在其各种社会关系中是最集中体现人的本质的部分 ,是人在作用于社会环境和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并表现于人的自尊、自立、自强、自律。它使人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清醒的认识 ,有高昂…  相似文献   

9.
人生价值是基于一定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的特殊价值,在本质上是个人和社会的需要与人的生命实践活动之间的对应或契合关系。在不同的评价方面和标准中,社会评价是人生价值评价的主导性评价,社会评价标准是评价的主导性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主导性标准在于个人的生命实践活动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和精神奉献。人生价值评价的对象在本质上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实践关系的评价,具体为对作用于主体需要的人的长期的、稳定的、一贯的、总体的生命实践活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论人生价值及其实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认识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深刻认识人生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人生价值就是人生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有用性。是一个人一生的所作所为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社会与个人既互为目的,又互为手段,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属性,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因此,当一个人作为社会的客体,在一生中对社会尽了一定责任,做了一定贡献时,就说  相似文献   

11.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但长期以来,我们在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的理解上,只是局限于马克思的如下论述:“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样,人的本质就被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诚然,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社会关系是一个既成的事实。一个人既不能选择自己的社会关系,也不能超脱这种社会关系。他的本质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决定。但另一方面,从整个人类来说,社会关系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它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小康社会与中国古老理想中的小康社会具有思想传承上的关系,但却超越了传统小康思想的历史局限,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社会;是一个具有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的社会;是一个具有公正的竞争规则的社会;是一个超越生存竞争,竞争发生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更高层次的社会.现代小康社会的和谐是一种动态和谐,在实现人类社会关系的和谐的同时,实现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与其它社会关系相区别,家庭是由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构成的,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最亲密的社会关系,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不能不打上这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形式的烙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有一段著名的论断: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版,第 1卷,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这个论断揭示了人是现实的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它是我国学术界公认的对人的本质的经典的科学概括。但是,人们由这个论断又引申出如下的观点:既然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 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 马…  相似文献   

15.
称呼形式与社交距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关系指示语是揭示社会成员的社会身份,表明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语言结构。这种结构由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联结所决定:例如表示礼貌的人称代词、头衔称谓及其他称呼语等。Levinson(1983,90)指出:“对人的尊敬只有通过采用以示尊敬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尊敬称谓表明了社交成员之间的年龄、性别及社会身份的差异,并表明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交距离。kvinson还认为,通过对有关指示语形式的选择,例如.T/V形式及不同的称呼形式,说话人与受话人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交距离就使人一目了然。本义拟从T/V形式及称谓系统的变化来探讨由此形成的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联结和社交距离。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生价值,时下流行两种观点.一是以哲学理论为基础,认为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倡导积极人生;一是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认为人生价值在于占有和享用社会财富的多少,追求人生价值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前者倡导积极人生观,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后者较容易被人接受,但往往由此而忽视道德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引起歧义误解.那么人生的自我追求和人生的社会预求之间有怎样的一种矛盾关系呢?本文从理论上对个人价值观建设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人生价值是个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个人能否并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需要。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应是积极投身于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实践。江泽民关于人生价值的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体育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体育的自然属性包括人体的生理机能、运动技能等方面;体育的社会属性包括社会关系、人生价值等方面。体育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体育自然属性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特质是:人会劳动,人会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人会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体系中劳动,人会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体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一句话,人的本质,在于人具有社会性。由此看来,学习也是一种劳动,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与其他劳动方式、其他社会实践方式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实践的主体是学习者自身,实践的客体仍然是学习者自身。学习方法、学习手段、教师、教材教具和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都是中介系统。学习的最终目的,既不是学习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社会领域目标和要求是:让幼儿能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社会规则和日常生活规则是幼儿阶段社会性教育的重头戏,也是一直以来困扰着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一个人只要处在某个社会群体,他就必须适应和遵守一定的规则。儿童世界里有两种基本的社会关系,也就相应地有两种规则:一种规则:幼儿与成人关系的他律规则。是那些与已成熟的方式存在于现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中的规则。由成人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