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总书记改进文风的要求,新闻界在力求短实新上做了一些探索,在宣传效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阶段性成果面前,我们媒体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进文风只有开始,没有终点。在接下来的征程中,我们需要在遵循新闻规律上下更大功夫。 相似文献
2.
基本功一词来自戏剧界,近年来用得日益广泛起来。基本功,在戏剧界指的是演员吊嗓子、练武功等;用于体育界,则指的是运动员的基本动作的练习、体力的锻炼等。由此,我以为,基本功指的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训练。各行业都有业务技术,因此基本功应包括业务技术的基本训练。新闻工作是文字工作,又是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所以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不只要包括新闻写作技巧之类的业务技术的锻炼,而且应当包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方面的锻炼。有的同志把调查研究、思维能力的训练作为记者的基本功,我想,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东西,反映我们的时代,拓展了新闻报道的新领域。在传统的新闻实践中,普通人的生活很难成为新闻报道的题材,这种置广大的人民群众之痛痒于不顾的新闻状态,被当作新闻方针严格地执行着。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打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口号,给观众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新闻报道观念、视角和表现手法,开辟了新闻报道平民化尤其是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有人把新闻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我看很有道理,因为一般人读报先读题目,题目吸引人,然后才会使人有兴趣往下读。特别别是那些会议新闻、政治要闻,你四平八稳地标标题,与抓住新闻的核心来标标题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先举一例,今年4月30日各报刊登了新华社发来的几则有关李鹏总理访问中亚四国之行的最后一站——蒙古之行的新闻,其中有的是中蒙两国总理会谈 相似文献
5.
曾经专门有人对“新闻联播”、“中国新闻”、“晚间新闻”和“新闻30分”这几个栏目的新闻播放量做过统计,其中“新闻30分”是条数最多、密度最大的栏目,几乎达到平均每分钟播放一条新闻的速度。其它的栏目平均每分钟大约播0.5—0.9条新闻。 相似文献
6.
夏冰 《记者观察(上半月)》1997,(4)
仅有497名干警的忻州地区公安交警支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业绩的先进集体。这个队承担着全区189条4491公里城乡道路(其中:国道476公里,省道1123公里,县乡公路2770公里、专用公路122公里),5.6万辆机动车、58万辆非机动车,78229名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管理任务。多年来他们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特别是开展学济南交警以来,他们更是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规范的交通指挥动作,热情的便民服务,严格的执法态度,谱写出一曲 相似文献
7.
新闻编辑学是新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新闻媒介发展与新闻业务改革.新闻编辑领域的创新和探索也受到广泛重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新闻编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对教学方法大胆创新.教学效果显著.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精品课”。本刊约请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开设系列讲座.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体会贡献给广大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林立、资讯发达的今天,一篇新闻作品要想留住人们的眼睛和耳朵实属不易。“画”新闻是经过实践证明有助于张扬记者个性、让新闻栩栩如生的一手妙招。 相似文献
9.
"编辑用体"即受众,是以使用编辑产品的人、编辑产品检验者、编辑活动效果实验者和体验者、编辑活动效益兑现者的身份参与编辑活动的。"编辑用体论"的提出,不仅进一步确立了受众参与编辑活动的重要地位,也有助于编辑主体强化为受众服务的意识,提升编辑产品的价值,使编辑学研究更加完整、科学。文章从精神产品的价值属性及其提升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编辑用体论"提出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在这次“新闻采写一得”征文活动中被淘汰下来的作品里,有一部分作品经反复阅读,发现其有着很具特色的“得”的,只是由于作者未能很好地将它提炼、总结出来,仅仅泛泛地讲了一下一篇作品的采写过程,便落了个功亏一篑的结局。应征作品《爱有源头情不碣(竭)》,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从这篇应征作品和作者附来 相似文献
11.
在节目题材高度同质化的局面下,需要“主持人”逐渐向“主播”标准迈进,强化主持人编辑意识、提升编辑能力,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的一环。“主播”需要兼具“主持”、“编辑”跨界素养,以强烈的主场意识带动创作激情,对节目进行全局多维的动态把控,表达观点,自如诠释。其亲自介入编辑环节,以综合的视角、流畅的思维链条、个性的镜头前表... 相似文献
12.
“未来编辑杯”衙文竞赛的参加者,是高等院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两年一届,2004年举办的是第四届。这一届征文的主题,是面向出版活动的一份调查报告。这个主题得到了热烈地响应。院校推荐参评的文章共有116篇之多。这本文集共收获奖文章39篇,涉及出版活动的很多方面。一篇文章就是一份调查报告。每份调查报告都有可取之处。这本文集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关出版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这本文集还告诉我们,大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摄影中,明确报道思想,确立主题的过程,也常常是摄影记者苦苦思索的过程。记者一旦获得鲜明的主题,引出报道思路,采摄最能表现这一主题的题材,就能比较准确地完成报道任务。富有思想深度的主题,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往往能吸引读者非仔细欣赏不可。正如有人说:“要把主题加工得象一席美味的午餐,使人‘吃’过以后还想舔舔余味。”新闻摄影主题的诞生,并非记者想象力所及,而是来源于记者的实践真知,他以唯物论的反映论为指 相似文献
14.
工程设计或化学配方,在多种参数的条件上,要求画出它的最佳设计值或配方值,一般是用直角坐标系的方法运算。在判断新闻价值这个问题上,也有它的多因素,能否把上述方法移植到新闻学上来探求新闻价值?我认为有一些近似点,似可一试。 按照新闻学的常识,衡量一条新闻的价值的诸因素,一般有及时性、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普遍性、真实性、宣传性等等。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宣传性、吸引性和新闻的规律性这三种要素。这是因为:既然叫新闻,就要符合新闻的规律;既然是无产阶级的新闻,就应成为党的喉舌;既然是新闻传播,就不光有传播者,还要有广大“受众”乐意接受你的传播。这样,就决定了“三要素”的不可分性和相互依存性。 一条有价值的新闻,这“三要素”非但不能分开,而且相互之间还应紧密地融为一体。正如亚里士多德在一个著名的命题中所指出的:“整体不等于局部的叠加,各个局部加起来不等于整体,整体要大于各个局部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编辑直接面向的是受众,受众的心理以及需求都影响着传播的效果。随着新闻受众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心态的变化,其心理接受也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受众的心理和眼光出发是新闻编辑创新的重要思路。本文在阐述受众与传播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受众心理的新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新闻编辑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所谓“隐形新闻”,指表象内隐的新闻。比如,隐含在会议材料中的新闻,生活琐事中包含的新闻,以及社会日常生活浮象下不易被人察觉的新闻……等等。这些都是“隐形新闻”。 要想及时发现“隐形新闻”,必须具备非常强的新闻敏感才行,从这个角度说,能发现“隐形新闻”,能让“隐形新闻”显形,这是新闻工作者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何让“隐形新闻”显形呢? 相似文献
18.
“袁建平不太好找”,2个月前接受采访他的任务后,熟悉他的人这样告诉我,“他经常下去”。 果然,3月中旬,借到萍乡评选全省优秀电视节目之机去找他,未能遂愿。回南昌后,从省电台通联部要到了他的电话,并按通联部 相似文献
19.
20.
在泸州日报社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结合新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我思考得最多的是: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怎样把握正确的新闻观这个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总开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