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南,男,山东青岛人,1937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61年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生物系毕业留校工作至今。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国家级重点学科海洋生态方向学科带头人,教育部211高校优秀学术带头人,国际小型底栖生物学会会员,国际海洋生命普查(CoML)中国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2.
《内江科技》2019,(7):96-97
近年来,海洋污损生物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有必要研究防治海洋污损生物的方法以降低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在各位学者研究及发现的基础上,本文简要介绍海洋污损生物的危害,细述几种防治海洋污损生物的主要方法和相关技术,简述防污方法的原理,并根据当前研究现状对后继研究防治海洋污损生物展开展望。  相似文献   

3.
海洋信息共享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展海洋信息共享,是我国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就海洋共享数据库的动态查询检索、海洋信息标准化与空间化改造、海洋基础地理底图研制以及海洋信息在海洋基础地理底图上的配准等关键技术展开讨论,搜索实现海洋信息共享服务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发海洋这一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宝库也已上升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性问题。我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快速发展的经济对资源的需求又不断增加,使得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起到越来越重要。丰富的生物、港口、矿产、旅游等资源,有利的地理位置,显示了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优越性。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海洋运输、旅游、海上油气开采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资源开发不合理、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灾害频繁、领土争议等困扰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为了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到:①实施以淘汰高污染产业、发展清洁及环保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②加强包括宣传、规划、环境治理、防灾减灾在内的综合管理;③发展深海开发、海洋生物和海洋探测等技术,走“科技兴海”之路;④大力发展海洋油气、旅游、生物、化工等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说起“数字海洋”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石绥祥。他是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二级研究员,“数字海洋”的推动者、研究者、拥护者与实践者。1998年,随着“数字地球”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理念的提出,中国的海洋科学家们开始重新思考和审视我国海洋的信息化发展。1999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的科学家首次提出建设中国“数字海洋”的思想。石绥祥研究员深刻意识到,未来海洋信息化工作是“数字海洋”的时代。从此,他坚定地踏上了“数字海洋”的研究与探索之路。历经4年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数字海洋”理论与关键技术的阶段性成果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2003年,我国近海“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作为国家908专项三个项目之一,首次以工程项目的形式展现在无数海洋人期盼的眼神中。  相似文献   

6.
一、大力研究和开发海洋生物科学家们十分重视海洋生物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特别是在利用海洋生物制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就发现了三种具有抗癌作用海洋生物。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海洋药物研究中心发现叶托马尾藻、铁钉菜和蓝斑背肛海兔等三种海洋生物中,具有多种抗癌活性的化合物。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的这一首次发现,是通过三年艰苦努力的结果。研究人员从我国东南沿海数十个海港、上百个岛屿,采集300多份标本进行抗肿瘤药物成分的筛选,发现属于15个科的23种海洋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叶托马尾…  相似文献   

7.
陈琳  尹晖 《情报探索》2010,(9):78-80
以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高校海洋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8):F0004-F0004
管华诗,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药物与食品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海洋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9.
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对于海洋科技情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情报工作的融合为海洋科技情报工作的创新创造了条件,因此确定我国海洋科技情报领域的未来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网络分析法与态势分析法综合模型(ANP-SWOT)开展相关分析,其中SWOT方法被用作确定我国海洋科技情报领域发展面临的环境因素,权重确定和策略排序则利用ANP方法得出。我国海洋科技情报研究应以服务国家涉海相关决策和布局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构建海洋科技情报协同创新平台,助力海洋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洋测绘是现代测绘科学中的重要板块。主要指对海洋水体和海底地形等对象进行测绘工作。传统的海洋测绘中,定位等工作主要依靠无线电、声波等。随着GPS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其在海洋测绘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差分GPS技术的投入应用,与国家信标差分系统的建立,使得GPS技术可以更为方便地在我国的海洋测绘工作中投入使用。在海洋定位、海洋测深和物探工作等多个领域中,GPS技术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目前海洋信息业务系统容量受限,应用服务能力覆盖不足,难以满足当前海洋数据应用需求的问题。研究基于"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海洋综合信息业务平台,利用"天通一号"卫星资源以及民用信关站的传输通道,在民用信关站基础上建立综合应用相关的业务系统,包括短信业务、短报文广播业务、数据回传、用户位置管理及跟踪业务。综合业务管理与应用系统由船载终端、卫星转发器、卫星移动信关站、海洋信息接入单元、海洋业务服务单元和海洋用户管理中心组成。以研究、开发综合业务应用和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研究示范方案设计、示范系统部署等开展系统技术能力验证以及业务化模式验证。根据实际需求提供海上交通管理、互联网接入信息服务、海洋维权执法、海上应急救援、海洋环境监测、海洋通信服务等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12.
黄维平,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与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1986年至1996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工作学习,1996年至1998年在西南交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至今在中国海洋大学工作,曾于2005年至2006年在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作访问研究。近年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等课题研究。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7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相似文献   

13.
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2010年-2020年的数据,从科研产出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发展力、科研创新力、发文的研究方向、发文期刊、基金资助机构、国际合作等角度,分析了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6所海洋类高校的学科竞争力,结果表明:各高校学科竞争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厦门大学综合表现最佳,其次为中国海洋大学,但与厦门大学存在差距,其他4所高校表现各有亮点;发文方向、期刊、基金资助机构各校都很类似,总体国际合作比例不高,最后提出了各高校应不断提高发文质量,优化学科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的建议,以期为海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海洋经济运行基础信息的分布显示、分析统计、综合处理等功能需要,以SuperMap作为开发平台,Oracle1lg作为后台数据库,设计开发了海洋经济WebGIS系统。介绍了WebGIS系统的概念、设计原则、业务流程及功能模块划分,深入探讨了基于WebGIS技术的海洋经济信息查询服务功能的实现和基于中间件的数据库访问技术。系统初步实现了海洋经济一张图的概念,系统时于区域规划、决策支持和海洋科学管理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是我国近海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渔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国海洋牧场的建设理念不断深化,由投放人工鱼礁和放流资源生物,逐步过渡为改善海域环境和养护渔业资源。如今海洋牧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已完成64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但如何实现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从理念现代化、装备现代化、技术现代化、管理现代化4个方面论述了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理念。针对我国温带和热带海域特点,基于陆海统筹蓝色粮仓建设的需求,提出了海洋牧场与集约化精准养殖场、海岸带生态农牧场、离岸深水智慧渔场融合发展新模式,以期为现有温带海域海洋牧场升级和热带海域海洋牧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予国,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筑峰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1—2004年在德国弗赖贝格矿业技术大学地球物理所和柏林自由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承担德国研究联合会(DFG)科研项目。2005—2010年在美国斯克列普斯海洋研究所从事海洋电磁法研究工作。2010年回国任职于中国海洋大学,主要从事电磁场正反演方法研究和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工作。李予国教授在电导率各向异性介质电磁场正反演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地球电磁学研究中应用数学和数值数学前沿的标志性成果”。在斯克列普斯工作期间,多次出海参加海洋电磁勘探项目,对海洋电磁技术仪器设备原理、主要指标参数、采集技术、数据处理解释方法有深入研究。回国工作以来,先后承担了863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及中国地质调查局专项等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7.
张训华,博士,研究员,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兼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与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主编、《海洋地质前沿》主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IODP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兼职教授,青岛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海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方法测量了全国36个涉海城市的海洋创新能力,并利用空间统计工具分析了创新能力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涉海城市的海洋创新能力呈现“金字塔”结构,能力较强的地区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海洋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其余多数城市的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空间特征表现为异质性强、外溢效应不明显。因此,应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实现不同涉海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推进海洋产业集群与技术空间扩散,加快中国海洋领域的创新资源整合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和福祉。有效监测数据不足、科学决策信息缺失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4)的顺利实施。地球大数据具备宏观、动态、客观监测能力,可在支撑SDG 14实现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的支持下,基于地球大数据相关技术和方法,我国已有效开展了海洋缺失数据集生产、目标本地化模型构建等具体实践。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地球大数据共享,加强科技创新对SDG 14实现的驱动,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治理计划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球性的海洋开发利用和向海洋要资源、争夺海洋空间的浪潮推动着我国海洋管理、研究、开发和利用的步伐,由此带动了对高时效、全方位的海洋数据和信息产品的热切需求,亟需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的海洋信息化进程,研究数字海洋,建设数字海洋,将最新的战略理念和科学技术应用到数字海洋发展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