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空气推动塞子时,热能减小”的演示实验:取一个大口厚玻璃瓶(图1),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瓶内水面上方有空气和由于水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塞子的开口往瓶里打气,当塞子跳起时,可以看到玻璃瓶中出现了雾。本实验中,塞图1到的,但瓶中出现的雾却很不明显,所以学生对“物体对外做功,热能减小”感到很难理解。怎样改进才能使现象明显,实验变得有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呢?本人运用了酒精代替水做实验,发现实验时现象很明显:产生了浓浓的白雾。因为酒精极易蒸发,瓶内产生了大量的酒精蒸气。当温度降低时,酒…  相似文献   

2.
如图1所示: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P18,实验2: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教材要求的做法是:拿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水上方的空气中有由于水的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气,图1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小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  相似文献   

3.
脑筋急转弯     
1、有半瓶饮料,瓶口用软木塞塞住,在不敲碎瓶子,不拔去木塞,不在塞子上钻孔的情况下,怎样喝到瓶子里的饮料?  相似文献   

4.
盛试剂的广口瓶、细口瓶、滴瓶,因长期放置而取不下塞子或滴管。原因是液体试剂蒸发,一些盐类结晶与玻璃粘在一起,或是附着在瓶口上的固体试剂受潮与塞子粘在一起而打不开。 现介绍一种开启瓶塞的简单方法:取一个比被开启的试剂瓶口(包括细口瓶、广口瓶及滴瓶)稍大一点的烧杯,倒入多半杯热水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实验》是在一个瓶里放入一些碱的粉末,倒进一点水,使其湿润,再倒入一些醋,瓶里就会产生二氧化碳,然后在瓶口塞紧带有玻璃弯管的塞子,把二氧化碳由胶管引到广口瓶里。通过实际操作,该实验装置不理想。由于此实验装置是固定的,向瓶里加碱粉与醋很不方便,而碱粉与醋反应的速度又快,学生往往来不及塞紧瓶口塞子,(还没有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时),它们的反应便结束了。为此,学生做此实验时,常常是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足或收集不到二氧化碳,导致实验难以成功,直接影响了学生…  相似文献   

6.
用过的透明高层饮料瓶,去掉瓶子表面的商标,洗净后,稍加改造就可以替代实验仪器,做一些简易的小学自然实验. 1 做大气压力实验 将带有漏斗的塞子紧塞饮料瓶口,然后从漏斗往瓶内加水,瓶内看起来是空的,就是装不进水.松一松塞子,将瓶装满水,再塞紧塞子,把瓶子倒过来,瓶子里的水就是倒不出来.说明大气压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1 著名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高斯(1777——1855年),在青少年时代就有独特的钻研精神,学习成绩优异,智慧过人,取得了不少让他的同伴们羡慕的荣誉.同伴们动足脑筋想出一道难题想当众难倒他,出他的洋相.他们在大街上拦住高斯,把一个薄玻璃瓶举到高斯面前,这个瓶的瓶口是用塞子塞紧的,塞子上用棉线悬空挂着一个钱币在瓶中,要高斯既不打破瓶子又不打开塞子而把瓶中的棉线弄断.高斯很恼火.但这个有趣的问题马上吸引了他.大街上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那天天气晴好,阳光灿烂,高斯拾头看见刺眼的阳光:马上想到“阳光会帮我的忙”.他从袋子里拿出一个放大镜,对着瓶子里的棉线照着照着,不一会儿只听见铛啷一声,棉线断了,钱币落到瓶底.围观的人群都盛赞高斯的智慧,他的同伴们则再也不出难题为难他了.2 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费米(1901—1954)于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分子运动论、内能)一章中,“气体膨胀做功、温度降低”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拿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水上方的空气中有由于水的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观察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这个实验的理论结果是:当塞子跳起来时,能看到容器中产生白雾,因而说明空气推动塞子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空气中原来看不见的水蒸气凝成可见的小水滴。我用一个150mL的集气瓶做此实验,实验数次没有成功。究其原…  相似文献   

9.
一.空气占据空间实验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一课的作业1是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的:用带漏斗的塞子塞住瓶口,往瓶子里装水,水流不进瓶子里去。用这个实验揭示空气有一定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曾多次做过这个实验。但每次都有一部分水流入瓶中,实验总是失败.我分析了出现这种现  相似文献   

10.
用过的透明高层饮料瓶,去掉瓶子表面的商标,洗净后,稍加改造就可以替代实验仪器,做一些简易的小学自然实验。1做大气压力实验将带有漏斗的塞子紧塞饮料图1瓶口,然后从漏斗往瓶内加水,瓶内看起来是空的,就是装不进水。松一松塞子,将瓶装满水,再塞紧塞子,把瓶子...  相似文献   

11.
毛毛今年五岁了。一天,妈妈叫他到小店里买酱油。小店离他家二百多米远。当毛毛拿了瓶子和钱走出大门时,妈妈又叮嘱一声:“不要买醋啊!”毛毛“嗯”了一声,走了。过了一会儿,毛毛拿着瓶子回来了。妈妈打开瓶塞子,一股酸气刺鼻。意料之外,毛毛买来的却是一瓶醋。  相似文献   

12.
听说范先生得了一个宝贝瓶,可以做梦到唐朝去逛一逛,你想去吗?啊!这么神奇啊!那我得去!近几天来,我发现,我做的梦有些奇怪,仔细想来,这该是从我在院子里栽桂花树的那一天开始的。那天,我撬开院子边上的几块水泥方砖,在地上挖出一个小坑,准备将树苗栽下去。突然,我的小铁锹“当”的一声碰在了一个硬东西上,我蹲下身去,用手一摸,从泥土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瓶子,扁扁的,没有塞子,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再定下神看看,又仿佛可以看到瓶子里有点儿似烟似雾的东西弥漫着。嗅一嗅,没有任何气味。这实在是个意外收获!我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将桂花树往坑…  相似文献   

13.
星期天,妈妈让我学拌凉菜.我取出妈妈刚买的一瓶香油,倒出几滴后,又把香油瓶塞塞上.我刚一松手,塞子调皮地从瓶口跳了出来.奇怪!明明是塞进去了,怎么还会弹出来呢?我仔细观察香油瓶,瓶中除了香油,看不到别的东西呀!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将橡皮塞子弹出来呢?这个从没遇到过的怪问题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4.
(上课铃响.教师出示一瓶塞子中央带玻璃管的饮料,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到这瓶子上.) 师:同学们都喝过饮料,我想请同学品尝一下,哪位来? (一同学上台,不论怎样吸都吸不到,拔松塞子就吸到了.) 师:两次“吸”,有什么不同? 生:瓶子塞紧时,液体同外面的空气隔绝,瓶塞拔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初中物理四年制第二册第二章“做图 1   图 2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节有两个小实验 :实验 1 如图 1所示是向空气压缩引火仪里面放一小团硝化棉 ,把活塞迅速压下去 ,从而使硝化棉燃烧起来 .这样做实验不容易成功 ,多年来笔者一直改用 1至 3个火柴头代替硝化棉 ,效果较好 ,成功率很高 ,而且火柴头是日常生活用品 ,容易取材 .实验 2 如图 2所示 ,拿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 ,瓶内装入少量的水 ,用塞子塞紧 ,然后通过塞子上的孔往瓶里打气 .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 ,瓶内会出现白雾 .按原实验做不容易成功 ,即使有白雾出现也比较少 ,实验现象很…  相似文献   

16.
跳蚤为何跳     
跳蚤会跳,谁都知道,但会跳的原因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去寻找跳蚤会跳的原因。捉几只跳蚤,放进一个盛有少许沙子的玻璃瓶,用橡皮塞塞紧。塞子上插有两根胶皮管,并用两个夹子分别将这两根胶管夹死。一会儿,瓶里跳蚤便钻进沙子里,一动也不动了。然后,放开某一根胶管的夹子,用嘴对准该胶管的外端,往瓶里吹气,刹那间,跳蚤就活蹦乱跳起来。之后,将上述胶管夹死,再将另一根胶管松开,向瓶内注入含二氧化碳5%的空气,跳蚤的蹦跳  相似文献   

17.
一、简易气压式温度计的制作 用一薄壁细小瓶子,往该瓶注入大半瓶的红墨水,然后用一个中间插有细小的、长的、空心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不能漏气,玻璃管需插到瓶底。 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未装满红墨水的瓶有空气,当空气受热或冷却时,相应地发生膨  相似文献   

18.
1.氢气发生器材料:广口瓶(200—300毫升),破底的试管(口径2厘米),瓶塞(木质),试管塞(木质,穿插有导气管),铜丝一团(如鸽蛋大,从电线中抽取),橡胶管,橡胶管夹(铁丝弯成)。安装法:在瓶塞中心垂直挖一个可插入试管的洞,把试管从这洞穿进瓶去,试管的底部和瓶底相距1-1.5厘米,试管底部的小破洞用铜丝堵牢、试管口塞上塞子,塞子上穿插导气管,连结着橡胶管,用铁夹把橡胶管夹紧,整个装置不能漏气。(见图1)  相似文献   

19.
取一干燥的250ml抽滤瓶,在支口上接导管并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抽滤瓶中放入适量无水碳酸钠固体,上口接连有塞子的150ml分液漏斗,内装10%醋酸溶液lOOml。另备同样装置将醋酸溶液换成同体积饱和苯酚  相似文献   

20.
1问题再现——实验分析难到位(1)如图1中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将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现象。(2)如图1中乙所示,在大口玻璃瓶内装入少量水,并滴入几滴酒精,用气筒往瓶里打气,当塞子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这两个实验的现象都比较明显,实验甲可以观察到:棉花燃烧,玻璃筒内发光;实验乙可以观察到:活塞跳出的瞬间,瓶中出现白雾。然而,教学中却常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实验现象虽然明显,学生却未能充分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