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经济吸纳、社会排斥的“半城市化”道路对于中国乡村民主的影响.在“半城市化”模式下,农村人口作为生产要素被吸纳到城市的经济体中,但不享有城市公民或当地村民的各项权利.这种城市化道路对乡村民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在中西部以人口输出为特征的传统村庄,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出,导致村庄政治精英的流失,同时削弱了村庄的社会信任,从而降低了村庄民主的质量;另一方面,在东部地区以人口输入为特征的城市化村庄,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外来人口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的局面,外来人口被排除在乡村民主和治理结构之外,形成新二元结构,这种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地方性公民权”限制了村庄民主的包容性.改变现有的城市化模式,重构城乡关系,是乡村民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主要有生源数量不断减少、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农民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等.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建议有同步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同步保障城乡学生安全、同时加大城乡教育投入、同步提升城乡教育质量以及合理处置闲置教育资源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对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兴起。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尤其是培训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着重从培训内容、监督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来探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以期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提出参考和建议,促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模式的建构和健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打破了城乡相对隔离的封闭状态,受到城乡差距“推拉力”牵引的农民大量离开农村涌入城市,在不断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农民工”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他们涌入城市,意在摆脱贫困,却无形中被纳入城市化进程中“边缘化”的困境。这种“边缘化”集中表现为身份的二重性以及精神世界的矛盾。究其深层原因,则是“农民工”力图摆脱贫困的主观能动性与城市生活的规则与其惯有方式对农民工心理上的排斥而造成的。因此,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良性心理互动是有利于农民工摆脱困境命运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视野看,我国传统社会长期因循城乡一体的结构体制.这一体制随着近代西方现代化的深入而瓦解,中国近现代的城市化走上了一条“以地为本”的发展道路.“以地为本”的城市化给我国当前社会带来了城镇化率虚高、半城市化、逆城市化等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当今中国的城市化就其实为“土地的城市化”.当今中国城市化发展应该进行由“以地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转变,走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面临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状态,这种现状不仅制约着农民工的自我发展,也影响着城市化的进程。通过分析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的种种显性表现,发现农民工身份认同正确与否,与农民工自身素质及消极的“自我归类模式”、城市居民的偏见及两者的“群际隔阂”、城乡不同的文化及“二元体制”的禁锢等因素相关。要化解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应以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同时采取建立社区支持体系,消融城乡二元分割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宓现义 《成人教育》2012,32(5):23-24
城市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由于他们的身份特殊,在对他们的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误区.通过研究,提出构建城市农民工创业成长性继续教育新体系的构想,目的在于实现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消解.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构建城乡统筹和谐的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乡村体育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破解乡村体育教育发展的教师教育政策城市化倾向有利于乡村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研究梳理了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城市化倾向形成历史过程,描述了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城市化倾向在体育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从政策的路径依赖、城乡二元结构、政策精英决策模式三个方面揭示了其成因,指出了其造成的不良结果,进而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投入、吸取乡村教师建议、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和认同感、给予公平待遇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化倾向破解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民职业流动是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是城市化的重要环节.当前农民职业流动具有规模庞大、流动不稳定、职业地位低的特点.这与当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城乡差别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有别的教育资源配置等原因有关.只有取消对农民职业流动的各种不合理限制、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才能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民工”城市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民工现象持续多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农民工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从农民工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制约我国“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和解决农民工城市化的思路等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一套科学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改革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应建立一种有利于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立以社会救助为基础、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社会福利为重要补充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受侵正由“显”到“隐”,维权形象和能力不容乐观,其维权方式的失效同城乡移动所带来的“权益共同体”的中断密切相关。乡民在乡村受到乡村“权益共同体”的保护,走入城市意味着乡村“权益共同体”的失效,而城市又没有为其提供相应的维权方式对接,从而造成维权效果低下。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地方性权益空间建设为基础,以国家法律法规等体制为依据,以新生代农民工人大代表和权益领袖为主体,通过“事件化”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建设社会诚信空间,最终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表现为强势的城市文明对乡村从生活空间、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乡土文化等多维度多层面的解构和渗透,乡村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有走向凋敝和衰退的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乡村重构的历史契机,城乡统筹是乡村重构的核心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重构现代化的魅力乡村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于“离土不离家”的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呈现出城市化、多样化、自主化等现代性特征,但囿于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限制,其婚恋现及婚恋行为遭遇了现代化的困境.社会应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选择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消除旧有的社会歧视;而新生代农民工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变迁,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5.
从宏观上看,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子工程”和“支撑点”,对于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础以及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明乡风、推进建设教育强国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当前的乡村教育在价值追求、教育质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瓶颈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障碍。因此,要进一步塑造尊师重教良好家风,提高乡村受教育水平;积极树立爱农强农观念,追求乡村振兴大目标;统筹协调城乡教育发展,推进教育一体化进程,从而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双向耦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二元制社会治理模式下城乡差距加大,必然导致农民工流向城市,而二元体制的社会治理结构又无法避免"民工荒"危机.二元体制的户籍制度致使农民工遭遇身份歧视,企业用工要求不断提高和城乡工业化差异成为农民工有序流动的障碍.职业教育在促进农民工流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支持,输出地和输入地的通力合作等路径以促进农民工有序高效流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他们有着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强的城市梦,但是在他们城市化的途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城市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他们游离在城市与乡村之间。通过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从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工自身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的中国式歧意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大量农民工因经济衰退失去在城镇的工作岗位,返回乡村,生活将陷入困境,于是,很多人提出,政府应当更为积极地推进城市化,“人口必须大规模集中在城市”。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语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近年来语言生活调查研究的成果,考察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语言状况。通过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情态分析其言语交际方式,探讨农民工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对乡村和城镇语言生活及其发展的影响,同时总结我国城镇化进程对语言文字工作和语言文字研究的影响并提出建议:结合城市化进程和城乡语言生活加强对语言服务、语言教育、语言变迁以及语言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鹤 《华章》2010,(29)
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初见规模.但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过度的关注城市利益的扩大,忽视了农村利益的保护而造成了城乡矛盾日益加剧.形成了包括了失地农民返贫,农民工、农二代、留守儿童,价值观的迷失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可以统筹发展的原因及二者良性互动的方式,提出了在城市化建设中进行新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