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7月份,我大学毕业,进入报社工作。这两年时间里,我先后在《嘉兴日报》新闻中心、专刊中心和《南湖晚报》成长周刊部、嘉周刊部担任记者、编辑,现在是嘉周刊部的执行主任。两年中,我在报社这个大团体中扮演的角色较多。转换也比较快,因此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2.
2005年6月,我完成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实用传播学专业三年的硕士课程,结束论文答辩,静等毕业的临近。在将近一个月的等待中,自己也一直比较徘徊犹豫,毕业后何去何从,是回老家嘉兴还是留在上海,是呆在上海财经类媒体中静等机会,还是回到基层报纸从头锻炼。现在回过头来想这段日子,很庆幸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因为在《嘉兴日报》工作近一年后,我发现这里能提供给我的平台远远大于我自己的预期。  相似文献   

3.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浙江嘉兴开展了“我为南湖增光辉”的活动,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贾闻《彩笔洒下南湖情》一文,报道了嘉兴日报在参与和报道这一活动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2007年11月3日至5日,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浙江嘉兴召开。来自中宣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记协、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记协和《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5.
档案你我他我曾祖父,也就是我的太爷爷,名叫黄天香。清政府时期,我太爷爷在绍兴一带行医,红极一时,为杭嘉湖地区的民众看病。清代行医是好行当,家里都是几进几进的门,买地几百上千顷,嘉兴东门现在几大队几小队那些土地,当时都是我太爷爷的。我太爷爷人称九斤公,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爷爷自然继承了我太爷爷的事业,也做了中医。我爷爷名叫黄锦林,民国时期也做得极好,嘉兴、嘉善、绍兴,都有我爷爷的诊所。爷爷还与蒋介石的表兄在浙江开办两省陆军医院,我爷爷任院长。我爷爷的照片当年挂在我家客堂间里,日本人到我家,看到那…  相似文献   

6.
四十年回想祝《新闻战线》四十周年安岗我对于新闻工作,一直有这样一个认识:出报很重要,但有两件事一定要跟上,一件是培养人才,办新闻学校;一件是办新闻刊物。只要在新闻领导岗位上,我总是想办法做这两件事。1955年奉命创办人大新闻系,办了一份《新闻与出版》...  相似文献   

7.
1980年以后,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一套《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其中《“一大”前后》(一)(二)(三)由我负责编辑。为此,我向北京的党史研究、教学单位和有关专家请教,学习、研究了党史件、资料,还去上海参观了“一大”会址,以及“一大”胜利闭幕时代表们在浙江嘉兴南湖所乘的游船。在此期间,同时了解了党的“一大”前后有关出版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3日至5日,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浙江嘉兴召开。来自新闻评论学术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正>一、朱生豪的翻译成就1912年朱生豪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个商人家庭,幼年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5岁便开始读《山海经图说》、《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12岁时朱生豪进入美国教会办的私立学校读书,结识了后来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英文教师詹文浒先生,从此对英国文学,特别是英国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大量莎士比亚的优秀剧作。在进  相似文献   

10.
陶克强  陈健 《今传媒》2007,(10):15-15
6月30日,《嘉兴日报》在杭州举办"《嘉兴日报》评论记者工作机制研讨会".浙江省委宣传副部长高海浩,省记协主席马雨农、副主席傅上伦,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武亮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新闻战线》《新闻记者》等单位的30多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对《嘉兴日报》的这一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浙江档案》即将迎来创刊第300期,这是浙江档案界乃至全国档案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作为她的一名忠实读者和作者,我谨表示热烈祝贺。与《浙江档案》结缘已经整整20年。早在安徽大学档案专业学习期间,我就知道《浙江档案》是一份质量较高的档案刊物,每次阅读,总有收益。1990年,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其间开始涂鸦一些文字,投寄给包括《浙江档案》在内的档案刊物并得以发表,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从事档案学研究的信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浙江档案》就是引导我开展档案学研究的启蒙老师,是…  相似文献   

12.
李鹏 《青年记者》2007,(9):60-61
3月5日,浙江《嘉兴日报》“嘉兴时评”专栏和评论专版面世,“本报评论记者×××”的署名首度出现在评论专栏里。作为一种新的评论样式和工作机制,嘉兴日报的新探索引起了广大读者、网民以及国内新闻界的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张扣林  杨自强 《今传媒》2007,(10):12-13
在传播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优先获得独家新闻日益困难,而发表有影响的有新锐思想的独家言论却成为可能。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浙江《嘉兴日报》积极探索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今年1月,该报开出10万元年薪面向全国招聘评论记者;今年3月5日,正式推出“嘉兴时评”。半年多来,评论运行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也将于2007年11月3日至5日在嘉兴南湖举行。《嘉兴日报》为何推出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的举措?“评论记者”机制如何才能高效运行?应该处理好哪些重要问题?本刊特推出《嘉兴日报》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专题,供业内人士和新闻传播理论工作者参考、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何凯 《出版广角》2014,(7):34-37
正文艺与新民——兼谈知识分子写作柴春芽:我觉得30岁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30岁之前我是像堂吉诃德一样向外去战斗批判的角色,做了八年的记者,有过被撤职的经历。我在30岁这年发生了一个思想的转折——启蒙先启自己,新民先新个人。30岁那年我做了一个选择,去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的一个牧场做义务的老师,在那里生活一年,这是没有报酬的。那个地方没有电,没有通讯,没有公路,我每个月要去县城买食物,需要骑马走九个小时,但那九个小时的路不是像蒙古草原那么平坦,而是山路,特别陡峭。我为什么做这个选择?就是希望先  相似文献   

15.
李伟 《河北广播》2006,(3):76-76
首先我想代表城管便民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对《百姓30分》开播两周年表示由衷的祝贺!两年来我们一直和《百姓30分》这个栏目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我们的工作性质不同,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服务理念就是为百姓做窭事做好事。在这个栏目成功的开播两周年的时间里,也给我们反映了很多的事情,像井盖丢失、路灯不亮……也给我们反映了很多的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想借助各位的掌声向《百姓30分》这个栏目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6.
《浙江档案》2008,(7):34-40
首先,我代表《中国档案》杂志社全体人员,对《浙江档案》创刊3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非常高兴出席这次有特殊意义的会议,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可以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对办好档案期刊做一个全面的探讨,也是我们向《浙江档案》学习的一次好机会。  相似文献   

17.
我在这儿战战兢兢,因为我不能算这个领域的专家,我是一个学习者。我和《百姓30分》有合作的关系,主持《(百姓30分)的优势和广播民生新闻的发展》这样一个科研课题,我觉得是一个光荣。对于我来说,对于《百姓30分》来说,我们的研究过程有非常大的启发,希望我们的合作保持下去。关于《百姓30分》的个案研究,我们上一次在北京的研讨会的时候我已经做了一次报告了,  相似文献   

18.
我与秦山     
●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30万千瓦压水堆型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12月15日凌晨零时15分在浙江海盐并网发电,从而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海盐属嘉兴市。《嘉兴日报》记者丁燕近年来多次去秦山采访,从总经理、总工程师到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她都有频繁的交往,写了许多有一定影响的消息、通讯和报道文学。在中国正式向全世界宣布秦山发电成功以后,她于去年岁尾写下《我与秦山》一文,抒发了这几年她在泰山采访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杨杨 《图书馆杂志》2005,24(11):85-88
我想介绍一下钱钟书的文学创作。因为钱钟书在今天构成了一个话题。对学问家的钱钟书,大家大概不会有什么争议,但作为文学家的钱钟书一直到今天还是有争议的。我们不妨看看一些有影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譬如杨义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将钱钟书小说放在上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范围里来论述的,也就是说,在这一范围里钱钟书的创作才显得有意义。另外就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30年》,对钱钟书的论述也是放在上世纪40年代框架中来论述,指出他作为讽刺作家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嘉兴电视台的《新闻日记》,是一档新闻评论性栏目,创办五年来颇受群众欢迎,当地群众称它为“嘉兴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足见其影响之大,口碑之好。正因为如此,在嘉兴电视台建台2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盘点成果,选择《新闻日记》这个栏目是很有典型意义的。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