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良知为住房民生呐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房价绑架了无数中国人的幸福。谁是高房价的真正推手?谁攫取了高房价的暴利?中国的房价未来两年的走向如何?从房地产市场看,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如何?公众为何因为住房问题承受着如此巨大的压力?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本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选编自该书,看专业人士时寒冰如何解读高房价。  相似文献   

2.
安倍内阁通过决议,决定重新解释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这一决议将对中国周边安全以及中日关系产生何种影响?中国当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08,(9):64-64
如何利用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契机塑造好中国形象是外宣工作者面对的重大课题。一、改革开放30年之际,中国经济发展面对严峻的内外环境,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否出现了拐点?对世界有何影响?对此要有好的表现方式。二、西藏及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形势怎样?30年来,民族宗教问题对于中国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事关中国的完整性,也是当今世界的—个热点。三、奥运会报道的效果如何?北京奥运会是中国30年发展中的一场重要仪式,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怎样看待这种变化?中国文化未来将走向何方?在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一时间点上,这是一些非常值得审视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和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的期待,我们拜读了由姚铁军策划、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著名学者张颐武先生主编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一书。  相似文献   

5.
冷凇 《声屏世界》2007,(1):61-63
冷凇:哈里特女士.您好!请问您这是第几次造访中国?对中国首届玉溪国际环保纪录片节有何印象?  相似文献   

6.
阅读《思想中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然而当你读完最后一个字,合上封面,会发现这个看似过于"宏大"的书名用于吴励生这本著作其实再合适不过。从邓正来、周宁、汪晖、陈平原,到许纪霖,这几位国内一流学者所思考的问题和吴励生对其思考的再思考,完全当得上"思想中国"这四个字。何谓思想中国?又为何要思想中国?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是当下的中国?其实这些日子以来发生的一系列新闻事件,堪称"什么是当下中国"的最佳注解。众所周知,日本地震除了引发海啸,更引发了严重的核危机,而这场危机的后果绝不限于日本本土,几乎是立即地,  相似文献   

7.
但午剑 《新闻窗》2009,(6):88-89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发达国家借力经济强势、技术强势、传媒强势在世界范围内极力推广他们的文化价值观,这对于非西方文化而言的中国文化是福是祸?中国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应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本文对此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中国的传媒业已成长为国民经济中拥有巨大发展前景的产业。传媒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传媒经济增长有哪些主要因素?传媒经济增长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本文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银行转制的钥匙──《走向商业银行》评价刘广云当今时代,各国金融改革风起云涌、奔腾向前。银行商业化、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在这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中,面对国际金融挑战,中国怎么办?中国金融向何处去?为了回答事关中国经济、金融前途和...  相似文献   

10.
郑丽芳 《大观周刊》2012,(24):261-262
石头、鸡蛋是两种普通的物,可在中国却变成了有着特别喻意的两种人。这两种人即不是白种人和黑种人,也不是黄种人和黑种人。而是代表“强势”和“弱势”的两种人,中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免话,就是:“鸡蛋敢碰石头?”何者为石头?何者为鸡蛋?强势者为石头,弱势者为鸡蛋。在中国,几千年来,这石头打鸡蛋似乎已成天经地义。 好久;好久了。该做石头的做石头,该做鸡蛋的做鸡蛋,这是人为,还是天意?人们似乎已习惯于这种定式。  相似文献   

11.
魏跃亲 《青年记者》2007,(14):33-34
通读杨义先生的《中国叙事学》,你也许根本不会有任何收获。仅有的印象也就只能是深奥的标题、难解的语言、晦涩的内容。到底什么是叙事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泱泱大国——中国怎么会至今在叙事学上还留有如此之多的空白?学新闻的我们要怎样才能很好地借鉴叙事学这一文学理论来为我所用呢?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世纪之前,中国人曾经提出过有关奥运会的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由此可见,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一个世纪以来的愿望和企盼。回首中国百年奥运之路,是一个曲折与艰辛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我们既有被人讽刺为“东亚病夫”的屈辱,又有后来被迫退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无奈,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这是中国的媒体人共同努力的目标。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报纸、广播、电视台到网络,各媒体的全方位大外宣格局已经形成。那么,地方媒体如何能在大外宣的环境中做出自己的特色?地方电视台如何利用电视的特性,在当地国家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呢?  相似文献   

14.
张雅利 《青年记者》2008,(10):29-30
随着中法文化年和中俄文化年的相继成功举办,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跃出了国门,中国文化的魅力日渐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就从此开始了繁荣之路么?这纷繁的现象背后到底还蕴涵着怎样的思想镜像?  相似文献   

15.
1958年5月15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成专,迄今中国电视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然而,说起中国电视新闻的真正发展还是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发展三十年。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电视新闻取得哪些改革成就?又遇到哪些问题和障碍?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总结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中国电视新闻三十年的发展中,挑选出若干重大事件,透过这些影响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走向的拐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CIO吗     
中国有CIO吗?很多人会脱口而出:这个问题太简单太可笑了吧,几乎各个部门、单位、企业都有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其主任不就是CIO吗?而且这个问题有意义吗?如果联系信息化建设中的许多问题.做以下的思考、探讨,就能明白这一问题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国家形象传播──一个新课题的凸现支庭荣历史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在世界上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首先是一个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而进一步深入下去,中国在国外公众心目中和媒体传播中究竟以怎样的面貌出现?这就涉及到一个新课题──国家形...  相似文献   

18.
朱秀梅 《大观周刊》2012,(29):82-82
大凡中国企业都会谈“以人为本”,似乎这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象征,但我们在给企业咨询或培训时却强调中国企业应该到了不再谈“以人为本”的时候了!是不是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不是,是“以人为本”本来就是企业管理最基本的内涵,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不以“人”为本,那以什么为本?这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声“吃饭了没有?”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将使世界聚焦中国。目前,新闻媒体的奥运报道在进行怎样的冲刺准备?指定报道这一重大赛事的奥运记者在就位前正在做哪些训练和培养?一个国际性重大报道对个人素质提升和事业发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书目》2013,(11):68-69
雍正与乾隆,这两个在中国历史上大大有名的皇帝,一个以勤政著称,一个成就了十全武功,为何偏偏在他们手里,大清朝从鼎盛走向了衰败?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时代。雍正究竟是明君,还是暴君?乾隆是盛世的开创者,还是末世的开启者?和砷真有过无功?纪晓岚真是传说中的风流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