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80年来“论犹未定”。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本文仅就他在洋务运动时期,对中国近代化的开拓功绩,作点赘论.  相似文献   

2.
建军的是他,打仗的是他,战败谈判还是他!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二十七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忧郁和悲愤中辞世。这以后,李鸿章被定论为“卖国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是晚清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都与其有关,但是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李鸿章之所以形成"和戎"思想缘于其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非常重视中外力量对比,以及为频繁战乱的艰难时局所左右。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是晚清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都与其有关,但是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李鸿章之所以形成"和戎"思想缘于其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非常重视中外力量对比,以及为频繁战乱的艰难时局所左右。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因签订了屈辱卖国的《马关条约》,百年来一直被斥为汉奸、卖国贼。本文认为,从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对外一贯妥协退让的政策和马关谈判中李鸿章的表现及中日双方的态度来看,签订《马关条约》卖国求和的主要罪责在清政府,而不应由李鸿章一个人来承担。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走向共和》(以下简称《走》)对晚清重臣李鸿章作了精心刻画,塑造出一个与人们以往认识完全不同的李鸿章的新形象,确使观众大开眼界。为了树立李鸿章的高大形象,该剧作者不仅在表现他如何励精图治地办洋务、整顿北洋水师方面下了很大工夫,而且还独具匠心地设置了他正气凛然地办外交、捍卫国家利益的精彩场面,甚至把签订卖国条约都变成是“公忠体国”的表现。在表现签订《辛丑条约》时有这样一幕:李鸿章慷慨陈辞,训诫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等人说:“中国人民为什么闹义和团,就是因为你们侵略引起的。你们现在要瓜分中国,告诉你们,将会产…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在与俄国商签《中俄密约》期间,与俄方围绕中东路权问题展开了交涉。其所作所为及其主张观点,都服从于他的联俄制日的外交目的,在交涉过程中,其外交立场是积极的。但是,李鸿章企图以路权作为制衡列强在华态势的砝码,恰好又陷入了俄国精心策划的外交阴谋与骗局。联俄制日的外交策略最终招致的只能是误国大错。值得一提的是,若以《中俄密约》的签订给李鸿章冠以出卖中东路权的罪名,则未免失之简单,也有违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8.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从客观角度出发,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并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鸿章是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开明的封建官僚。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李鸿章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兴办洋务来实现国家富强,并身体力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他向西方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极力妥协,并代表清政府签定卖国条约,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是丧权辱国,他是清朝主要卖国贼之一。  相似文献   

9.
吕途 《华章》2010,(19)
外交活动是李鸿章政治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和戎"作为其处理外交事务的根本宗旨和实现自强的一种手段.这是他理智地看待弱国外交之举,是符合近代社会历史条件的,不能简单斥之为卖国、投降.不过,他的"和戎"主张也存在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陈秀芹 《文教资料》2006,(23):70-71
翁同和与李鸿章因在天平天国中,李鸿章的一道奏折而产生恩怨,并从此相互斗争。甲午战争前后,翁同和对李鸿章百般刁难,李鸿章战后背上了卖国的帽子,而翁同和在变法后几天也被罢官。翁同和因一己私利而与李鸿章结怨,以公谋私,个人愿望虽达,国家民族的命运却因此而备受挫折。翁之做法,恰恰反映了其政治才识的低劣,被黜也在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是19世纪60年代晚清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他的一生与洋务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如何看待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及其洋务思想成为史学研究者们评价李鸿章的一个关键所在.本文旨在探讨其中的一个方面,即李鸿章经济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体现,力图为李鸿章的研究之路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2.
<正>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颇具争议的问题。李鸿章由于参与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签订《马关条约》,相当一段时期被视为汉奸、卖国贼。与李鸿章一生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洋务运动,也一度被视为与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有关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虽然出现了一些新观点、新看法,但进步与反动、爱国与卖国等等的根本分歧,依然十分尖锐。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于历史人物、历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轶事     
在中国晚清史上 ,李鸿章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然而世人对他的评价分歧颇多 ,见仁见智 ,莫衷一是。但他也有凡人的性格 ,有着凡人的生活。李鸿章的学问、文章颇受曾国藩影响 ,他对曾国藩启口必称“我老师” ,恭敬如神圣。但李鸿章的日常生活很散漫 ,据说 ,刚进曾国藩幕府时 ,很不习惯曾国藩的规矩。曾国藩每顿饭都必须等到幕僚到齐后才用餐 ,缺一个人也不动筷子。李鸿章因不惯拘束 ,且懒散成性 ,对于这种严格而又有规律的生活很不适应。一天早晨 ,他假称头疼 ,没有按时起床。曾国藩接二连三派人催他 ,一定要等他来了才吃饭。李鸿章只得慌忙披…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为什么倡导“自强”?这是评价洋务运动究竞是爱国还是卖国的一个中心问题。本文就李鸿章为什么倡导“自强”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 李鸿章在倡导“自强”,建立沪、宁、津等近代化的大型军事工业时,是如何认识当时的形势的?这是在探讨李鸿章倡导“自强”的目的中首先要碰到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某些文章由于引证的材料不妥,而得出一些不当的结论。他们引证的奕诉的一段话:“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址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主,肢体之患也。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的"自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都一直致力于"自强"思想的实践.李鸿章"自强"思想的内涵包括军事自强、经济自强、文化自强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要全面、客观的评价李鸿章的"自强"思想及其实践,既要充分的肯定其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消极作用和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的幕府中汇聚了晚清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纷纷替李鸿章出谋划策,对李鸿章洋务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给变法自强争取一个比较和平的国际环境,李鸿章较多地倾向于与西方妥协,与其幕友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李鸿章的幕府中汇聚了晚清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纷纷替李鸿章出谋划策,对李鸿章洋务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给变法自强争取一个比较和平的国际环境,李鸿章较多地倾向于与西方和解,这与其幕友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是中国在19世纪发生的早期现代化历程。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到今天仍莫衷一是。海外学者牟复礼从军队现代化等角度,严厉指责李鸿章的洋务活动。通过史实资料等,从19世纪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困境、近代中国军队现代化两个问题可以看出牟复礼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失偏颇,李鸿章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应得到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为晚清重臣,从维护统治阶级及其自身的既得利益出发,其所思所为无不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长期的外交实践形成了李鸿章独特的外交思想:“和戎、自强”是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的出发点;“保全和局”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重要环节:“妥协投降”是李鸿章一贯坚持的外交原则。李鸿章扭曲的外交理论的形成除了主要是由他阶级属性所决定外,同时也与当时各种社会因素对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0.
提起晚清的历史,我们就不得不想起李鸿章.然而.人们往往将他与一大堆不平等条约紧密联系起来,使他成为"委曲求全"的代名词.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他的的确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作者讲述了心目中的李鸿章-国之大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