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知识观是指人们关于知识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职业教育中传统知识观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表明,必须实现从传统知识观向当代知识观的转型。为此,必须确定着眼于个体生涯发展并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目标观;建立体现非理性因素参与并关注默会知识的课程知识观;重构能够进行民主、平等对话并积极互动的师生合作观;确立体现个性化、发展性以及形式多样化的教育评价观。 相似文献
2.
当代知识观视野中的职教改革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晋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9):22-24
知识观是指人们关于知识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职业教育中传统知识观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表明,必须实现从传统知识观向当代知识观的转型。为此,必须确定着眼于个体生涯发展并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目标观;建立体现非理性因素参与并关注默会知识的课程知识观;重构能够进行民主、平等对话并积极互动的师生合作观;确立体现个性化、发展性以及形式多样化的教育评价观。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其演变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知识观的不同,往往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应树立“知识是探究,知识是建构,知识是运用,知识是多元”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中处理好适应与超越,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和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其演变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知识观的不同,往往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应树立“知识是探究、知识是建构、知识是运用、知识是多元”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中处理好适应与超越、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和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其演变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知识观的不同,往往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应树立“知识是探究、知识是建构、知识是运用、知识是多元“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中处理好适应与超越、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和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试论知识观的演变与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不同时期的知识观的演变及其对应的教育价值取向。重点提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应树立知识是探究、知识是建构、知识是运用、知识是多元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中处理好适应与超越、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和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知识观的演变与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俎媛媛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24-30
知识观与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是构成教育价值取向的前提.随着知识转型以及传统知识观到现代知识观的演变,教育价值观也经历了从古代理性主义、近代传统教育价值观到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发展.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和知识观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革主动调整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实现知识在教育中的双重价值,更好地促进教育、社会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知识是教育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知识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问题也就成为了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逻辑起点。人们持什么样的知识观,往往决定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因此,随着知识观的转变,探讨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知识观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有什么样的知识观便有什么样的教育观,知识观是教育观的基础,它构成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当代知识观蕴涵内在、开放、动态的知识本质观,多维、互补的知识价值观和积极内化、主动生成、合作建构的知识获得观。基于对当代知识观的理论阐释,基础教育改革要认真对待和处理下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经济生活的改变深刻地影响着改革开放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这里主要探讨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何涛宏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85-86,91
针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分析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从人才的"德"、"才"、"能"三个方面合理定位教育目标,并实施紧贴市场需求,合理设置课程;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创新能力;跨越专业限制,分层设置班次;改革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等教学改革措施,以全面促进音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全面实施“双证书”教育,建立就业支持系统。这样,才能办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课程问题首先是知识问题.现代科学知识型所统治的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职业教育长期处于低效的重要原因.当前,知识型正由现代知识型向后现代知识型转型,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及教学的多方面都要发生本质改变,表现在课程内容走向多元化,课程开发坚持多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在情境中合作开发、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是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的逻辑起点。从职业知识论这一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职业本科教育“4+0”试点专业的个案调查,基本明晰了职业本科教育在本科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人才培养定位。在横向定位上,职业本科教育所传授的职业知识在内在属性上偏向于技术维度,在知识面向上偏向于中微观层面,在知识的主体构成上偏向于主观经验层面,在知识的建构逻辑上偏向于工作体系;在纵向定位上,职业本科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主要体现在职业知识中的理论知识占比提升,实践知识的内在结构更加复杂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范式呈现网络化趋向。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始终以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为根本遵循,以“技能精英”为目标开展校企定制化联合培养,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以质量标准为准绳推进多路径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5.
16.
民族知识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族知识的内涵、特征及其类型进行分析,提出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以民族知识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多元化知识为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能力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为了适应这种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要进行整合与调整,即按照职业需要来进行设置,将传统的“学科本位”变为“能力本位”,将传统的“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 相似文献
18.
张雁南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1):141-145
清末民初传入中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推动了近代职业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的革新与重构,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代职业教育关于人计与事计的现实旨归,关于平民与乡村的终极关怀,关于生利与实用的经验价值,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创新与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当前国内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状来看,近代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依然具有鲜活的现实意义,尤其是近代职业教育思潮的宗旨、手段、价值、意义,都应该得到传承、再造与复兴。 相似文献
19.
当代文学课程教学面临着改革的要求,高职教师必须适应环境,更新观念,打破常规,有所变革。通过对当代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阐述了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举措,以期能给高职文科教学带来一些生机。 相似文献
20.
技术知识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功利性的特征.针对技术知识的特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体现以下方向:课程内容按技术知识的工作逻辑来组织;教学方法注重试错和演绎;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行产教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