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高1101班是我2011年开始教的当时高中一年级的班级,这个班是学校为了学生更全面发展和教师更好地教学,重新编的班之一.虽说是重新编的平行班,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英语更是学得毫无头绪.我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时就了解到,全班的英语最高分只有80分,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成绩只有三四十分.要知道,英语总分是150分的.面对这样一个现状,我清楚地认识到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合他们,因为这只会使他们更加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本来就精疲力竭的心理会更加感觉无所适从.基于新课改提出的方针,我决定在这个班继续推行和改进"差异性"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都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是知识宝库,是课堂的主宰.把教学关系理解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单一体,"双边活动"变成.',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3.
《湖南教育》今年第五期刊登了岳阳县五中蔡力霜老师《权衡教学跟班上的得失》的文章.该文认为教学跟班上弊多利少,并列举了四个方面的弊害.读了蔡文之后,我也不禁权衡起它的得失来.经再三权衡,还是觉得"跟班上"很有必要,弊少利多.首先,"跟班上"有利于培养、锻炼一大批能胜任高年级教学的骨干教师,有利于教学改革.在一定条件下,"跟班上"有利于年轻的未"跟班上"过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而且能使常年战斗在  相似文献   

4.
一次教研课,我上的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前我查阅了厚厚的资料,摘录了大量的笔记.上课时,我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学生也听得入了迷.课后,我等来的"赞美"却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我的听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而我上的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他们能听得懂吗?他们能理解多少?他们是被我教"明白"了还是被我教"糊涂"了?学生的回答果然是:"这么一首看似简单的诗歌里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啊!"显然,我把他们教"糊涂"了--他们已经不是以小学生的身份学习古诗了,而是即将入门的"古诗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它是课堂和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教师不关爱他的学生,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就不可能全身心地去呵护他们、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抵触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以至于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所教的学生,这样才能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6.
关于"教"和"教师",我认为传统教学是把教师定位在"二传手"上,似乎知识"必由"教师"传授"才能称其为"教学"。这样的定位对不对呢?教师当然可以"传授",把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心得、体会、经验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的教育若要顺应时代潮流,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摆脱单纯的传授知识和应试教育的束缚.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堂作为完成预期目标的场所,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课堂效率低,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累.这样的教育,它应该悬崖勒马,它期待一场"暴风雨",它需要学生"喧宾夺主".介于此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8.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当(dāng)上了幼儿园老师。我教小朋友们念声母“zh”和“z”,他们读音不准(zhǔn),我想了一个办法:我一边说“老鼠(shǔ)叫着zīzīzī,小鸟叫着zhīzhīzhī”,一边给小朋友们做动作。他们高兴地读起来,终于分清了“zh”和“z”的读音。我心里美滋滋(zīzī)的。我醒(xǐng)后把这个梦告诉了妈妈,妈妈亲切(qīnqiè)地对我说:“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把每门功课都学好,你的梦一定(dìng)会实现(shíxiàn)的!”指导老师曹克纹魔法揭秘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开始,学生生活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有时我会问自己,教师的责任心究竟在何方?我和很多高中教师聊天时,他们都会说现在的学生素质差,初中教育不行。其实初中教育也是被逼的,某校的竞争横幅就挂在校门口的大街上,竞争日趋激烈。况且小学的教育问题也十分严重,其实他们早就把学生教死了。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我在教初一数学第二章用字母表示数时,有这样一道题:某田去年亩产a公斤粮食,今年增产20%,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要把学习者作为重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教师由以前的"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从一味地传授知识,转变成课堂上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管理知识、进而运用知识。教师要由教书匠发展成艺术家学生要由以前的被动地接受知识,跃升为参与者;由课堂上学习者课程,转变为在课堂上亲历者课程;由课堂上的听众转变成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身为教师,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又会学教师没有教络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2.
一、旧的授课形式 1、教师的思想观念。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新的课程改革之前,我们老师从一年级到高中、高中毕业到大学毕业,所受的教育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东西(包括教材、教学内容、上课形式等),一成不变,经历了几十年的反复重复。教师教学生到毕业。上了大学,毕业回去当老师,教的也是这一些,教师讲什么,学生做什么,教师是课堂的主宰、统治者。教师说一,学生不能说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他输灌的知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是死的(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教材知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哈欠连天.众所周知,此时此刻的教师只是无可争辩的知识权威和知识源泉,他们把知识"存放"在学生那里,就像投资者把钱存放在银行里一样,不管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存放.也就是说,教师只是为着一个目的——传授知识,为此不问手段,且不去计较手段所产生的后果.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的被动学习,在新课标的呼声中虽有所转变,但真正的效果却微乎其微,总给人"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因此,课堂教学模式彻底转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注重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使学生容易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思想,他们经常抱着别人教他们知识他们就学习,别人不教他们就不好好学习,这使初中生物教学效率不高。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把对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研究过程;从狭义上说,它包含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生成问题三个环节。教师运用这种方法能够真正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现以"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如下弊端:1.教学中仍然是要求儿童学教师所要教的知识,忽视需要儿童通过动手、动脑来积极进行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教师对儿童自己做实验仍不放心,在儿童使用实验材料时总要给予"定向指导";3.有些课文教学内容仍然较多,而儿童认识客观事物又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接受这些知识,这样,儿童就不能充分动手、动脑,教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形成的知识要领往往是由教师给予的。在如此的教学中,儿童的思维活动被限制在教师事先封闭的狭小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把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并能使我们教师和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呢?--那就是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一篇报告文学,对于一个刚踏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很难从文艺创作的高度理出个头绪。因为文章平白如话,文前虽有提示,还是很抽象,学生几乎看不出什么问题。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教师就应充分体现其主导地位,带领学生认识理解他们认识理解不到的东西,这才是一个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 在教育方法上,一直有一个长文短教、浅文深教的问题。如何把学生看似粗浅的文章进行深教,让他们受益匪浅呢?我仔细地思索了整篇文章,决定以“把作文教学寓于单篇课文教学中”为理论指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兴趣,解决课文内容教学问题,又可化抽象的作文教学为具体,岂不一石三鸟?所以我在这篇课文的整体教学设计上,采取教师主导的方法从  相似文献   

18.
过去曾有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家长负责管.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简单的单向"培养"活动,学生成了教师捏来捏去的"胶泥"和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过程忽视了师生间情感的交往和平等互动.直到我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对教育的"理解"后,我对教学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教学应该是一个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9.
高1101班是我2011年开始教的当时高中一年级的班级,这个班是学校为了学生更全面发展和教师更好地教学,重新编的班之一。虽说是重新编的平行班,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英语更是学得毫无头绪。我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时就了解到,全班的英语最高分只有80分,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成绩只有三四十分。要知道,英语总分是150分的。面对这样一个现状,我清楚地认识到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合他们,因为这只会使他们更加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本来就精疲力竭的心理会更加感觉无所适从。基于新课改提出的方针,我决定在这个班继续推行和改进“差异性”英语劫堂椭寸  相似文献   

20.
回报     
张丽红 《班主任》2004,(8):23-23
新学期伊始,由于工作需要,我没能跟班教学,而是接了一个新班.虽然我心里不愿意,但还是很快投入到了工作中去.对于倾注过太多心血的班级,难免会有所怀念.好在我每周还有两节原来班级的自然课.每次与学生们在一起,他们都会问我为什么不教他们了,是不是不喜欢他们了.每次听到这样的问话,我的心情都无比激动,我能说什么呢?我无言以对.我知道他们怀念和我在一起的时光,我难道不怀念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