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学术界一些先生认为老子是非道德主义者,因为他主张绝仁弃义,老子又是弃智主义者和不重视知识和人才的人,因为他主张不尚贤。实际上这些指责,都是出于对老子学说的本质和主旨不甚了解或心存偏见。  相似文献   

3.
4.
肖伊绯 《寻根》2021,(3):34-40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道理浅显而朴实,是中国民众希求平安、倡导和谐的基本诉求之一.解冤祈福的行为在民间流传已久,往往依附于各类佛教、道教信仰的祈祷形式之中."解冤结"信仰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独立的偶像崇拜,应肇始于唐末五代时期的佛教经典《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至北宋时基本形成了所谓的"解冤结菩萨"信仰,并一度出...  相似文献   

5.
张干 《华夏文化》2021,(1):29-30
《静女》诗"彤管"所指何物,诸家分歧颇多.对"彤管"之解释计有九说,皆有不足之处."彤管"当训作"彤莞",为初生之香蒲.此种训释不仅合于《静女》对"彤管"的描述,亦与诗歌的整体语境相符.  相似文献   

6.
杀首子解     
  相似文献   

7.
杀首子解     
《墨子》等书记古代南方有杀首子而食之的习俗。《墨子·节葬下》: 子墨子曰:……昔者越之东有輆沐之国 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列子· 汤问》略同)  相似文献   

8.
弹琴解纠纷     
有一天,德国音乐家梅耶贝尔夫妇发生了争吵。丈夫不肯谅解妻子,妻子也不容忍丈夫,他们各不相让,吵得难解难分。梅耶贝尔为了使自己镇静下来,便打开钢琴,信手弹起了肖邦的一首夜曲。指尖一触到琴键,他就立刻振奋起来。优美的旋律在他那轻盈跳动的手指间流泻,时而如溪水般秀丽,时而如海啸般激越。更有趣的是,他的愤怒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美妙动人的旋律同样驱散了妻子心中的恼怒,她忘情地沉醉在乐曲之中。她先是随着乐曲的节拍频频点头,继而离开座位翩翩起舞。当乐曲戛然而止时,妻子如梦方醒般地奔向丈夫,发狂似地拥抱亲吻着…  相似文献   

9.
孟买是印度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建于1977年,占地200多公顷的电影拍摄基地——孟买电影城位于该市市郊,它是印度国产片的一流外景地,因孟买的英名字以字母B开头,印度人习惯将孟买的电影城叫做“宝莱坞”。事实上,印度电影业近年来也有直逼“好莱坞”的强劲发展势头,光“宝莱坞”每年生产的影片就近800部,2001年全国的电影出口收入高达2.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行"与"学文"     
<论语·学而>:"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后世大多数学者看来,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注重"德行",认为"行"比"学"更重要,"行"在"学"先.但<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相似文献   

11.
耿莹 《世界文化》2006,(10):25-25
在西欧各国的人名中,有的音节既非名,又非姓,而是贵族出身的标记,如法国人姓前用“特”,西班牙人姓前用“德”,德国人姓前用“冯”,荷兰人姓前用“梵”,英国人姓前用“劳特”或“恰尔德”等。“恰尔德”,系古英语“贵公子”之称号,今已废。“劳特”意为爵士,对于有爵位者之非正式的称号,亦泛指一般贵族,用时冠于姓前或姓名之前。18世纪德国启蒙主义作家歌德,全称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其中“冯”为贵族出身的标记,在文学史中有时略去,不译成中文。而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守财奴》的作者巴尔扎克,全称为:奥瑙利·特·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12.
尹荣方 《寻根》2007,(5):43-45
"烧拔"是日语音译,指荞麦面条。日本人大多喜欢吃"烧拔",一般酒家,除各式酒菜外,大抵供应"烧拔",面条店自不用说,日本更有挂"烧拔"招牌,主要供应烧拔之店,路边流动烧拔摊,更是随处可见。日本人吃烧拔,独多讲究,每用绿茶和面,使烧拔呈浅绿之色,莹莹可爱。  相似文献   

13.
2020年8月11日第五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胡茜 《华夏文化》2006,(4):23-24
“監”(“监”的繁体字)的甲骨文形为,金文形体为。唐兰《殷墟文字记》:“余谓监字本象一人位于盆侧,有自监其容之意。”“監”的甲骨文、金文形体均像一个人俯首从盛水的盆中审视自己的面容。故其本义应当是“照视”。“说文·卧部”:“监,临下也。”《尔雅·释诂下》:“监,视  相似文献   

15.
16.
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有一座神奇的四角山.这里,居住着彝、苗、傈僳、土家等七种少数民族.他们亲如弟兄,和睦相处,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归属鹤庆县境的大坪山乡的彝族喊山、傈僳族"哭烟"和"请柬",便是他们的祖先创造的一项民俗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7.
陈榴 《寻根》2003,(5):42-45
“非典”成为2003年流行词语之一,我国古代虽然没有“非典”,但各种传染性疾病却经常骚扰我们的先民。在长期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古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既有科学防治的手段,也有充满神秘色彩的巫术。  相似文献   

18.
我读二年级时,年过七十的爷爷从台湾归来,成了我们家的一员.爷爷终生未娶,从没感受过伴侣无微不至的疼爱,更没有感受过亲生子女至深至爱的关怀,他像一个孤独的行者,默默地走着自己孤独的路.  相似文献   

19.
明·钦抑撰《画解》都四万馀言,是一部绘画理论著作。王世襄先生于一九五八年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发现此书的精抄本,遂加以标点,并撰写了这篇《后记》,收入王编《画学汇编》,当时腊版油印二百部。百馀年前,程庭鹭已谓“今《画解》一书,若在若亡”,余越园著《书画书乐解题》列入“未见”,故堪称孤本。一九八○年,上海编辑“画论丛书”,曾向王世襄先生索去复印本一份,准备印行,后因经费无着,未克实现。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在“文革”中将原写本丢失,故油印本成了仅存的本子。现在本刊发表王世襄先生的《<画解>后记》,以引起艺术理论界和出版界的注意,为《画解》续命。  相似文献   

20.
“圣” ,古陶文作 ,从土 ,从右 ,古代方言用字 ,音k懕。《说文》 :“圣 ,汝颍之间谓致力于地曰圣。”若当时淮河上游汝颍一带有“圣人”一词 ,则应是指从事农业劳作的人。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 ,淮河流域一些地方称下田干活挣工分为“k摮工分” ,现在则称外出打工挣钱为“k摮钱” ,笔者推测这里的k摮可能是“圣”一声之转 ,是“圣”的引申义———用力而有所获。当“苦”字造出来以后 ,又承担起“圣”的进一步引申义———致力于地虽有所获 ,但收入很少且十分辛苦 ,乃至陷于贫困。如《商君书·外内》云 :“效农之用力最苦 ,而赢利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