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条山战役从1941年5月7日开始,至5月27日结束,历时20天。它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中期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抗战第四年度唯一失败的一次重要战役。因此考察中条山战役并研究其失败的原因,无论对确认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在抗战中的重要作州,还是对揭露重庆国民政府中期抗战指导方针上的消极性,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豫湘桂战役是抗战后期国民党战场上最大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党在有利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遭到了惨败。本文主要从抗战中后期国民党的政治军事方针、国民党军队战役的具体指挥、军队的战斗力、军民关系等方面探讨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付勇  潘家德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36-137
台儿庄战役,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它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增强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关于台儿庄战役取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李宗仁体恤部属、向蒋介石要指挥权及对不同的军队采取不同的命令方式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临清战役是太平天国北伐战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战役。太平军北伐援军在这次战役中的失败,使林凤祥、李开芳领导的北伐军断了后援,终致最后失败,给太平天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本文拟对临清战役和太平军在此役失败的原因,作些探究。  相似文献   

5.
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全力抗战、有得有失,以空间换时间,符合国民党的整体抗战战略;中国正面战场的溃败是局部溃败,失利是局部的战役的失利,撤退是战略撤退且基本有序;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抗战与战略转移相结合,抗战掩护了全国的战略转移,战略转移支持了抗战.在抗战中,中国的军事系统得到了完整的保存,聚集了继续抗战的实力.  相似文献   

6.
抗战期间造成正面战场中国军队败多胜少、代价惨重的主要原因是综合国力的差距,具体表现为武器的差距、官兵素质的差距、派系斗争的严重影响三个方面。但中国军民顽强抵抗,屡败屡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7.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战役则是中国远征军进行滇西反攻作战的关键性战役,由于中国军队在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作了周密的战略部署,又得到了美国盟军的大力援助等原因,最终取得了这一战役的胜利,打开了滇西大反攻的前进通道.  相似文献   

8.
内长城防御作战失败后,阎锡山集中兵力组织忻口战役以保卫太原,一度允许国民党中央军及其他地方军队入晋参战,并积极推行国共合作。在忻口战役中,阎锡山积极抗战,并团结共产党及国民党中央军等一致对外,其对战役进行了有效的指挥,战绩显著。在阎锡山等将领指挥下,忻口战役历时23天,成为抗战初期华北地区抵抗最坚决的战役之一,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这场战役当中阎锡山发挥了主导作用。但阎锡山作为地方军阀代表,注重个人得失,缺乏全局观念,最终战役失利。  相似文献   

9.
江桥抗战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齐齐哈尔地区成立了组织,江桥战役中,共产党组织、宣传反对日本入侵,拥护马占山抗战到底,对江桥抗战起着鼓舞和推动作用.江桥抗战,是中国共产党号召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初步尝试,开创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先例,为以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江桥抗战的伟大战绩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组织群众等基础工作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江桥抗战中的历史作用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0.
陈文杰 《学习之友》2008,(11):24-24
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 掉了一只马掌,瘸了一匹战马; 瘸了一匹战马,败了一次战役; 败了一次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1.
在中原大战中,反蒋阵营在战略上的失误,是导致联盟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失误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平汉路方面,冯玉祥未能按计划南进;二是军队部署失当,并且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三是毫州解围军事计划有误等。  相似文献   

12.
湘西会战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战,目的是为了夺取国民党空军芷江机场,为进攻四川建立前沿阵地,同时籍以挽救孤悬于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但是,由于国民党官兵的浴血奋战、广大湘西民众的积极支援、陆军空军的协同配合、加上国民党战略战术运用正确,击败了日军的进攻,取得湘西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会战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保卫了芷江机场,更重要的在于它揭开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成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起点,同时也为芷江受降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3.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在大革命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第二个方面是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但学术界的研究一直偏重第一个方面,本文从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给中国国民党在政治影响、组织建设、军队创建及对工农的态度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的角度,对第二个方面的内容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安  房彬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02-105
抗战前期,国民党敌后根据地风起云涌,主要原因是日军无暇顾及,国民党顺应了全民族抗战潮流的发展,国共两党的关系比较融洽,国民党对其敌后根据地苦心经营等。但其大多数根据地没能坚持到抗战胜利,这是因为国民党不具备坚强的抗战领导核心,缺乏团结全民抗战的凝聚力,军队也不能成为强有力的力量支柱,根据地政权不够稳固。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有人把台几庄会战的胜利全归功于“直接领导和指挥”的李宗仁,只关注到会战台前(台上)一面的偏见,用历史文献和事实论述了会战胜利的幕后一面,结论是:台儿庄会战的胜利是国共两党真诚合作的结果,实际上也是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里无能够在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逃走,山东大部落入日寇手中的情况下,坚持留下独自抗击、或与其它国民党军队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正义感。从1937年冬到1939年春,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上,我党积极主动地对张里元部开展统战工作,使之与我党在特定时期建立了良好的统战关系,团结抗日,互相支援,对我党我军在山东地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作为国民党的地方实力派,张里元在政治上终究还是趋于保守和反动的,一旦涉及到他个人的实力和地盘,他就会拒绝与我党合作,或与我为敌。  相似文献   

17.
"北伐"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有共同历史记忆的重大事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以北伐记忆的方式加以重叙,成为抗战动员的重要历史资源。北伐国共"合作"的历史记忆,成为中共阐述联合抗战、军民协作、重建"党军体制"的有力号召;国共"分裂"的历史记忆,为抵制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斗争求合作的抗战策略提供了历史借鉴,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民族利益的政党形象;"三大政策"的记忆,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打击了投降派和取消派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主张,有力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对常熟抗战史研究的著作中,注重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斗争的记载,在全面、完整方面存有不足。《常熟抗战史印》首次以较多篇幅记叙了国民党军队在常熟的艰苦抗战,同时也对新四军和人民群众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作了生动叙写,从而告诉读者,只有真实反映国共两党、两军在抗战中各自所作贡献,这样的抗战史才是真实的、全面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达到利用中国战场捆住日军手脚的目的,苏联通过外交关系影响国民党,通过共产国际影响共产党,促成中国国内两大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抗战前期的主要支援国,苏联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党挑起大规模内战的企图,对维护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苏联为了本民族利益,过分看重国民党,甚至要求中共以妥协退让来维持统一战线的做法使中国抗日有生力量遭到重大损失,妨碍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间路线的主张、产生原因、失败原因和积极作用。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间路线由于其阶级力量薄弱,所提出的政治主张脱离中国的实际,为国共两党都不能接受等原因,最后归于破产却为新民主主义的最后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