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宁一妹 《小学生》2012,(11):84-84
一、动、静交替,讲、练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凭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应当动、静交替,讲、练结合,学生多种感官参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愉快状态,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可先让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均分成2份、4份、8份;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4份;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6份……在使用中,老师引  相似文献   

2.
<正>一、课程开发背景1.关于学校。小学阶段最后一学期,很多学校把"小升初"的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作为重中之重,教师的"谆谆教诲"几乎离不开"考试"和"分数",一天一小练、三天一大练的"毕业复习模式"让学生心灵之弦紧绷。学校淡化或弱化德育活动的开展,忽视了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2.关于学生。六年级学生处于童年末或青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中“读、练、讲”这三个环节的程序框图为:其中读,练共约三十分钟,讲不超过十五分钟,学生在"读"之后的"练"时,作一大题核对一次答案,进行第一次强化;下课后教学双方各自反省,在下一课时中再实施"讲"这一环节,进行第二次强化,讲之后,再布置这一课题的家庭作业.对此所作的研究假设的支持点是:1.环节简明扼要,便于教师掌握、学生配合;2.先读、练而后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读练时间长达半小时,教师有充分时间巡回辅导,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研读试练,不会流于形式;4.读、练和讲分两节课进行后,学生可以更充裕地进行学习活动,教师也在进行"讲"的酝酿,第二次强化的效果更强;5.能更好地顾及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被试是南昌八中(普通中学)高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对两班学生一九八四年秋升入高中的升学考  相似文献   

4.
<正>"运用"一词成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高频词。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于是乎,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练说话、练写作已成为老师们每课必有的重要环节。殊不知,说话和写作的内容与形式十分丰富,如果不解决"练什么"、"怎么练"以及"为什么练"的问题,只会加重学生负担,却  相似文献   

5.
舒丽群 《江西教育》2011,(11):43-43
<正>近期在听课时,我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少,练习得多,似乎是竭力做到"精讲多练"。教师站在讲台上,俨然是一个"点将员":"你说""他说""嗯"……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说、活动、练习。笔者认为,这些课未必就是"精讲多练",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观察圆锥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接着让一位学生上来观察比划,再由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6.
正案例描述:《一份大礼》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同学们,前段时间咱们练大型操,大家一定很辛苦,所以老师要犒劳一下你们,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大礼"。师:猜猜看,会是什么?生1:我猜是一本书。生2:我猜是棒棒糖。……师:我很佩服你们丰富的想象力,可是很遗憾,都不对。这可不是一份普通的礼物,它一定会带给你一份神奇的体验,想不想要?生齐:想要!师:想要的请举手!(学生全部举手)师:特别想要的请高高举起你的手!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学校的《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课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机械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堆积,"爆炒冷饭";有的教师循环往复着"练习——矫正——再练习——再矫正"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题海苦战"……而学生却呈现"三不想"的状态——不想听、不想说、不想练,作为主体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复习课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常常要"遭遇"问题学生,你道理讲了一大箩,他们却是"油盐不进",让人很是头痛.其实,这类学生大多面子观念极强,有时候,善意地"将"他们一"军",没准反而是教育转化的一个突破口.   ……  相似文献   

9.
"棍扫一大片,枪挑一条线,身轻好似云中燕,豪气冲云天!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刚柔并济不低头,心中有天地!"多么有气势的歌词,唱的就是中国功夫.  相似文献   

10.
<正>一直受应试教育影响,处于边缘地带的思想品德教学在中考开卷新形势下,很难从"满堂灌""满堂划""满堂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浅层不变的教学方式成为广大思想品德教师信手拈来、弃之不去的救命稻草,课堂变成考试分数批量生产的加工厂,教师的苦、学生的累改变不了课堂睡倒一大片的现状。网络上调侃"思品老师一回头,全班学生都梦游"似乎有点夸张,却道出教师的无奈、学生的无趣。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1.
“按比例分配”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往往被我们教师所忽视。如何从知识点出发,拓宽学生的知识思路,沟通与其它知识的联系,给学生以完整、系统、连续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我运用以练为主、先练后讲、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除了让学生切实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外,还让学生领略到教材以外的知识,形成不满足于书本知识的心理素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练习层次如下:练习一:把100公顷地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公顷?100÷5=20(公顷),学生解答后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要把耕地等分成几份?学生设想到:把耕地分给农民,或在耕地上种上不同的作物……“在耕地上种上不同的作物,平均分行得通吗?”启发学生想到:由于各种农产品需求量不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搭配才行,有的种得多一些,有的种  相似文献   

12.
吴隆江 《职教通讯》2012,(15):20-23
针对"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教—学—练"的授课程式不符合学生认知和探索知识的顺序,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的现状,提出了"练、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着重强调"练、学、教"一体化的内涵是"以练为中心,实现学生在练中学,教师在练中教",并详细阐述了"练、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袁琳 《辅导员》2011,(17):51
"刀,刀……不磨不……快,人,不……不……练不强!"瞧,我们班的"开胃小菜"又在班里"舞文弄墨"、"兴风作浪"了,真受不了这个"小结巴"。看,他那不浓不淡的眉毛时而紧锁,眉宇间形成一个小问号;时而舒展,像个快乐的破折号。瞧,他又在显示那"魔鬼"的身材了!只见他眉飞色舞,歪歪的嘴巴咧开了,露出那  相似文献   

14.
<正>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成了语文教师每个星期花心思面对的一件重要事情。当堂限时练习,一次批改,一次评讲,再次作文,再次面批,再次评讲……可谓是精雕细琢,唯恐有一点点的闪失而导致作文写作的失败,导致高考语文的失利。可能是任教于普通三星级高中,总感觉学生对作文的重视程度不够;总感觉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作文练不练都一样。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我认为除了教给学生一点作文写作的"技巧"外,更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孩子朝夕相处中,我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相似文献   

16.
重"练"行"导"是成功语文教学范例的重要特征,语文教学应该倡导"导练"范式。从"导"和"练"的内涵看,"导"和"练"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是语文"教"和"学"的主要方式。语文教学中,"练"为主线,"导"为"练"服务,"导""练"有机结合,凸显了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主体性,又使他们互为主客体。"导练"要有效,需避免题海战术、追新逐异、不讲科学、撒手放羊、"导"而无方等误区。  相似文献   

17.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真是超高难度。”他翻动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已经3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每节课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高难度的挑战。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手指奋战、奋战、奋战……琴音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教授授课的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悉,回去好好练习吧!”下课时,教授叮嘱学生。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  相似文献   

18.
一位高中生在《南方周末》上发出了以上呼声。他说:"我是一名赶上了初高中课改的学生……我作为亲历者应该高兴。可我就是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点觉得"倒霉"……举个例子,刚上高二,我就交了不少书费买了一大堆书,其中生物三个模块的书都发了……但前些天,生物一语破的  相似文献   

19.
沈杰 《地理教育》2006,(5):71-71
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被一支动听的民歌传诵着…… 一天,老师带学生们来到河边写生,孩子们问:"老师河在哪里?"老师流下了眼泪,小时候他就在这河边摸鱼,扑水、练狗爬式,母亲挽着裤管淘米、捣衣,河风送着整整一列船队.现在他的学生们看到的仅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涟,油腻织成了一层罗绮,霉菌蒸出了绚丽多彩的云霞……  相似文献   

20.
正唐弢曾说,学习的基础常常开端于模仿。比如我们练书法时,总是先描帖、临帖,吸取成功者的经验,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后才脱帖,直至挥洒自如。我认为学生习作也不例外,也需要一本好"帖",供学生模仿,而最好、最实用的"帖"莫过于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例,谈谈以课文为"帖"练作文的具体做法。一、从微观入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