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抛圈大战游戏目的:培养勇敢精神,锻炼快速抛圈能力,提高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游戏准备:胶圈(总人数的1/2只),场地如图1。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两队先  相似文献   

2.
<正>一、圈里只能有一人(一)游戏目的培养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弹跳力。(二)场地器材如图1所示,画好比参加游戏的人数少一个的圆圈,半径约为0.5米。圈的间隔以游戏者的能力而定(也可以用跳绳围成圈或用体操垫)。  相似文献   

3.
<正>一、"单腿撑编花篮"(一)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学生的身体平衡性,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意识。(二)游戏方法如图1所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名学生,并围成一个圈。在游戏前,第一名学生把腿搭在手腕处,第二名学生把腿搭在第  相似文献   

4.
深夜追捕     
游戏目的 :培养学生不怕苦 ,不畏难 ,团结协作 ,勇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游戏准备 :纱巾或手帕若干 ;游戏方法 :游戏者由2人组成 ,2人均需用纱巾蒙上眼睛 ,站在教室过道上 ,听到教师口令后 ,“小偷”顺过道快速逃走 ,“警察”先原地转三圈 ,然后开始追捕 ,直到追捕成功 ,游戏结束。游戏规则 :1 不得私自拆下或挪动纱巾 ;2 其他学生可给“警察”小声提示 ,但不得阻挡“小偷” ;3 禁止游戏者在座位处站、坐或蹲。教学建议 :学生熟悉规则后 ,可增设1~2组 ,在追捕的基础上 ,要摸认被逮人 ,认对了为胜 ,未认出的继续参与比赛。游戏…  相似文献   

5.
<正>体操棒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常用体育器材之一,在体育教学当中可以把体操棒用于准备活动,也可以作为摆放标志的器材,还可以用体操棒做游戏。我推荐一个可以在场地小而学生多的情况下有效发展学生启动速度的游戏,供大家参考。游戏名称:快快扶棒游戏目标:锻炼学生的快速启动能力,发展速度、灵敏素质,提高练习趣味性与积极性,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行为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游戏方法:让学生按序号手拉手围成一圈,中间由一位学生手扶一根体操棒顶端,体操棒底端必须接触地面的圈中(见图福建罗荣汶  相似文献   

6.
<正> 一、滚雷游戏目的:培养学生机智、灵活和快速躲闪能力。游戏准备:胶圈(比总人数多3只)场地如图1。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间隔站成圆形队(人站胶圈中),甲组先进大圈作目标。裁判发令后,乙组用第一个“滚雷”(指定的圈)。  相似文献   

7.
<正>一、"集体霹雳舞"游戏准备:多人手拉手横队站立,排头手持塑料圈。(如图1)游戏方法:游戏开始后,排头移动塑料圈,控制身体使塑料圈套过身体并横向传至下一个队员,在游戏过程中,队员相互之间不能松手,否则视为失败。该游戏需要相邻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塑料圈顺利、迅速通过,用时少者为胜。因为在身体扭动的过程中,队员看似在跳"霹雳舞",所以取名为"集体霹雳舞"。  相似文献   

8.
一、夺圈 1.游戏准备胶圈游戏场地如图1,动作见图2。 2.游戏方法队形如图1。裁判员发令后,各组第一人迅速跑向任何一个堆圈处抢一个圈,然后设法带着圈通过夺圈区。没有抢到圈的人立即退回夺圈区,成为夺圈者,他可以设法在夺圈区内从任何持圈者手中夺回胶圈。凡  相似文献   

9.
<正>一、体育游戏教学变化的作用"变是游戏之魂"。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有时为了激发学生持续参与游戏的激情,要变;有时为了提高游戏的趣味性,要变;有时为了提高练习密度要变;有时为了帮助弱势学生取胜,要变;有时为了抑制强势学生过分情绪,要变;有时为了维护良好的学练秩序,要变;而有时又为了严格执行规则,要变……总之,"变"是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取得体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正>敏捷圈是一种提高学生速度、敏捷和协调性的训练器材。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育教师可利用敏捷圈等新型器材,融合体能教学,创编新颖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能。利用富有挑战性的敏捷圈游戏,隐藏体能训练内容,增加快乐、紧张等感官刺激。在游戏中,重点提高手臂、腰腹、腿部等力量,在练习中发展学生的综合体能。  相似文献   

11.
<正> ·运球接力·游戏目的:培养学生快速跑的能力,发展灵敏素质。游戏准备:画两条相距15-20米的平行线,一条为起跑线,另一条为放置球线。备球圈、球若干(见图一)。在各个球圈内放置一球。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偶数)的几队,面向放球处,分别成横排站到起跑线后,各队排头均持一球。发令后,各排头与排尾队员同时迅速跑向放球处,排尾队员先将球抱起回跑,排头队员随即将手中的球放在球圈  相似文献   

12.
一、单脚跳追拍 (-)场地器材:在平整场地上画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圈。 (二)方法:学生进入所画的场地内,选一人做追者,其他人做逃者。游戏开始,追者用单脚跳去追拍逃者。逃者也以单脚跳的形式跳着躲闪。凡被追者拍着,逃者变追者,追者变逃者。 (三)规则 1.圈内躲闪队员不得出圈,出圈则判被拍着。  相似文献   

13.
四、游戏方法游戏采用接力跑的形式完成。比赛开始,练习者跑向三色球中的任意一个,将其搬移至空圈,再以同样的办法将另外两个球各搬移一次,使其位置发生改变,每次只可移一个球,然后跑向转折点返回,通过击掌形式接下一个练习者继续完成。在球换位一、游戏目的提高学生跳跃能力;发展学生协调、灵敏、耐力及下肢力量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二、游戏准备1.在空地上画4条长10m、宽2m的直道,在直道一端划一条起点线,在直道另一端划一条终点线,在每条直道终点线上各插一面标志旗(图1)。2.将全班学生按性别、身高、素质及…  相似文献   

14.
<正> 竹圈(或塑料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锻炼方法。它既可一人、双人活动,又可进行集体活动,而且不必占用较大场地;对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控制力以及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等大有裨益。现介绍18例于后: 1.边走边滚学生竖圈于地上,用手轻轻推动圈,使它滚动不倒地,然后跟着圈边走边滚(图1)。在熟练的基础上,可改走为跑。 2.追圈抓住竖圈于地上,用力向前推滚圈,然后加速追上,要求在圈未倒地前用手抓住(图2)。 3.自转把圈立于地上,然后使圈纵向转动,看谁的圈转的时间最长(图3)。在熟练基础上可规定顺(逆)  相似文献   

15.
<正>有时,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地改变游戏的方法与规则,就可以有效地拓展游戏的趣味性与功能,从而丰富游戏所承载的教育内涵。以下介绍三则变式游戏。  相似文献   

16.
<正>一、行同一人游戏方法:学生自由组合成一组,其中必须至少有一名是跑得比较慢的学生,大家站成一路纵队,沿操场任何一条跑道匀速慢跑,形同一人。距离可长可短,可以是跑一圈,也可以是二、三圈。由教师通过观察,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或得分排名。游戏规则:同组学生的步伐一致、速度一致、间距一致、摆臂一致。动作整齐、到位的获高分;如出现步伐不一致、间距不一致等情况的酌情扣分。对于同一组中有多个跑步偏慢的学生可以获得额外加分。  相似文献   

17.
<正>一、运球“抢攻”游戏目的:提升运球突破时重心转换和急停、急起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品质。游戏方法:3~5名学生1组,1名学生手持3m跳绳的把手一端,站在直径6m的圆圈圆心处,其他学生站在圆圈外做运球动作,围绕圆内学生放置一圈标志盘。游戏开始时,持绳学生将手中的跳绳举过头顶,像“旋转木马”一样匀速摇动,持球学生运球跑向圆内取一个标志盘放回圆外,单位时间内取出标志盘多的学生为胜(图1)。  相似文献   

18.
一、打飞圈 1、游戏准备胶圈、长绳一根、胶棒(人手一根)场地如图 2、游戏方法游戏者分成两组,每人手持胶棒一根,站在大圆圈线后,裁判员站在圈中央,手拿一根系着胶圈的长绳(绳长等于圆圈的半径)。比赛开始,付裁判手抛绳头,迅速旋转吊圈,成为“飞圈”使之忽上忽下,忽快忽慢,作持续的旋转。站在大圈外的同学,可瞅准时机,执棒击  相似文献   

19.
一、游戏目的:通过游戏,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灵敏、速度、力量和耐力等素质;培养少年儿童坚韧不拨、热爱集体、团结友爱、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优良作风。二、场地设置:(见图) 三、器材:棍棒两根(也可用绳代替、长1.2—1.5米)、小旗  相似文献   

20.
跑双圈换位     
<正> 一、游戏目的培养弯道路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站立式起跑的技术:提高灵敏素质。二、游戏方法场上画两个直径分别为18米、20米的同心圆(也可根据实际伸缩)在通过圆心的直线上画四个小圈作站位圈。将学生分成四个组按图示站立(为延长内外田的时差,可让男生先跑内圈)。当教师发出“各就位!”口令后,每组第一名学生立即跑入面对的小圈内,成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好。当听到哨音或跑的口令时,各自沿逆时针方向跑完一圈,紧接着跨入相邻队员的小圈内,继续跑完一圈,看谁先占据相邻队员的小圈(举手示意)。第一名得3分,第二名得2分,第三名得1分,最后一名不得分。象这样依次跑完,以最后积分多少排名。第二轮比赛,一、二组和三、四组换位。三、游戏规划 1.必须按规定的路线和方向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