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仁松 《辽宁教育》2004,(10):59-60
笔者近日听了几堂教学内容相同的数学课,都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现撷取其中两位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略作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歌德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释疑解惑、集思广益,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把教的重心放在学生的疑难处,要让学生对知识的疑难之处通过自己的思考得以解决,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贵有疑     
学贵有疑,这是众所周知的古训,教贵有疑,虽属套用之语.但别有“疑”义。  相似文献   

4.
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的,在疑问时创造和更新的。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质疑。一、抓住难点进行质疑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课堂上,抓住这些难点质疑是解决困难和突破课文重点的最佳途径。在教《田忌赛马》一文时,有位学生提出:“课文写第二次赛马时,第一场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一个是最差的下等马,一个是最好的上等马,比赛的结果会怎样,这一点难道齐威王看不出来?”学生这个问题提得有价值,这  相似文献   

5.
目前,江苏、山东、广州等地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新教材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新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通过设计各种现实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相似文献   

6.
一、质疑——学生智慧的空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问得巧,愚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就在每事问。——陶行知。  相似文献   

7.
用质疑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疑法包括质疑和解疑两个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在不断的质疑和求解中,养成不盲从旧说,不迷信权威的品质,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作为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理念的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异口同声”、“众口一词”的现象已大为减少,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的心里话,“异口异声”、“众说纷纭”。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如何面对这一现象?我想:教师应认真聆听并真诚接纳学生的“异口异声”。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习深入的源头,是启迪知识的钥匙,是沟通智慧的桥梁。可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质疑能力的激发和培养。新课程改革将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研究。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2.
蔡明静 《青海教育》2007,(11):12-12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见,在读书学习中勇于质疑至关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一、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性首先,疑是深思的结果。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潜心的研究,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学生在学习中无疑  相似文献   

13.
14.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质疑”便是一种典型的主动学习。“质疑”能力需要培养,这已成共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但就目前而言,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仍极少有教师敢于让学生质疑.原因是很不好驾驭,弄不好会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失去了目标,打乱了教学节奏。有些老师虽比较胆大,但面对学生的质疑不敢深入,甚至不置可否,终了只做了课堂的点缀。将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后,如何进行引领,使学生的提问为教学目标服务?如何点拨学生学会以疑促思?这应是我们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茂勋 《中学生物学》2005,21(11):15-16
质疑是经过较充分的分析后提出的疑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释疑是思维批判性高的重要表现.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最近听了不少语文老师上的阅读教学课,发现有些老师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又不至于偏离教学目标,总是先给出几个现成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这种做法对宴施教学目标有一定好处,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质疑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是引领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已开始两年了。这次改革从更宏阔的视野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重新定位;从更科学的角度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审视;在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乃至教材编写诸方面均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这次新课改引起的冲击波至今还在震撼着、兴奋着人们的心灵。整个教育界都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了这场改革中。然而,再好的理论也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才能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分阶段目标(7—9年级)阅读一项中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见,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重要的学习目标,是衡量中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只有懂得质疑,才能说真正懂得学习,只有学会质疑,才能说有学习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创造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及探索创造精神的原始动力。为此,新课改理念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质疑”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大力推崇。俗话说,学问学问,一要学,二要问。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他甚至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质疑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素养之一,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就成为每位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面对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诸多问题和现象,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能力?为此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质疑的习惯、对质疑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质疑的态度和方法、在质疑方面存在障碍的原因等方面。随后我们对本校27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整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对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当问到“质疑”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和其他学习形式(如:听课、课前预习、完成作业)相比较,你认为它应排列的位置时?有74.2%的学生将“质疑”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排在最后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