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阙明坤 《教育》2013,(5):10
新年伊始,被称为"史上最严处罚"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今后论文作假者将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而为他人代写、出售学位论文者以及作假者的指导教师、学校等也将面临处罚。可以说,此举犹如及时雨,正逢其时,大快人心。眼下,如果要将造假列一名单,浮现在公众脑海中的,除了毒胶囊、地沟油、皮鞋奶、苏丹红、瘦肉精,一定还得加上一件,那就是"假论文"。悉数大学诸多痼疾,恐怕十个人中有九人会认为是学术作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的1.通过调查、搜集、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乱用、错用汉字的现象,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汉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编自演童话剧,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创造能力、想像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活动过程及实施现实生活中处处皆有学习语文的资源,如电影、电视、广播、图书馆、博物馆、布告栏以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因此,我决定利用街道路旁的布告栏和各种标牌广告,设计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发展。第一阶段:调查了解,寻…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假小子”,而我表哥却一点也不像一个堂堂男子汉,倒像个女孩,这使两家的父母极为不满。因此,家长要我们互相“打假”。第一阶段,是由表哥调教我。  相似文献   

5.
也谈“打假”倪军仓读了《学校也应“打假”》一文(载本刊1993年第12期),深有同感,也想说几句。学校中的“假冒伪劣”的滋生、泛滥、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和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因而,对学校中出现的“假冒伪劣”进行“打扫”,确是一件大事。假三...  相似文献   

6.
柏林市某女医生在业务上颇有成就,她本可以平步青云,只可惜没有博士头衔,影响了她的升迁发迹。她没有回到高等学府或研究机关去深造,而选择了一条“捷径”:在文凭贩子汉斯·海尔那里用31500马克买了一张博士学位证书。从此,她自立门户,在自己开的诊所前公开挂牌:“××医学博士”。可是由于汉斯·海尔东窗事发,这位女医生不但丢掉了“博士头衔”,还被警方罚款几千马克,她的诊所也得了个坏名声,损失实在惨重。如此例子在当今德国绝非个别,仅在去年,在弗赖堡、基尔两市警方的配合下,有关当局就查处了近800起假文凭案,每人还罚款6000至1万马克不等。这是德国统一以来给予制造、贩卖和购买假文凭分子最沉重的打击。在这次清查行动中,海尔公司有五名文凭经纪人受到了检控,甚至连六七十年代风头十足的“英俊领事”赫尔曼·魏尔也被卷入了这一清查旋风中。他被指控利用各种贵族和博士头衔赚取了数百万马克,并向海尔公司介绍顾客,而魏尔否认了这一切指控,此案至今仍在查处中。  相似文献   

7.
Free Talk是英语课堂导入的常用环节,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关注Talk的功能,而是关注自己的提问学生能回答吗。这种只求形式、不求质量的Free Talk,看似在进行语言交流,其实,这种交流只能说是一种虚假交际,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任何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消失都有它的一定基础和条件。对于“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以下简称“假患”)的问题,我们也要有一种社会的、历史的眼光。一般说来,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都包含这样的矛盾和逻辑:一方面,市场机制是一种靠激发人们的趋利动机和竞争压力来保持经济活力的形式,它本身就是要诱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若要彻底根治造假售假,就必须细致研究假冒伪劣产品产生和流通的根源,对症下药,重重把关,把制假售假的路子彻底堵死。  相似文献   

10.
11.
老师们普遍反映 ,每次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总会看到一点“假货”。所谓“假货” ,就是学生作文时从别的刊物上抄来的现成的文章。这是作文教学中最常见的 ,也是最难消灭的不良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教师应做到 :博览群书 ,明辨真假。学生作文中的“假货”来自各种报刊杂志 ,有的甚至是“进口洋货”。教师如何识别学生的作文是“自产货”还是“假货”呢?这就要靠教师的识“假”能力。这种识“假”能力来自教师的阅读面和对学生的了解。当今社会 ,学生手中掌握着各种书刊 ,一些不自觉的懒学生从中原原本本抄来应付老师布置的作文。阅…  相似文献   

12.
无论小学 ,还是中学 ,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无一幸免地存在着一个通病 ,那就是 :虚假。历史老师不是常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吗 ?怎么自己在教学中搞虚假的一套呢 ?公开课带有一点表演性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旦表演冲击甚至取代了教学 ,公开课就丧失了教学的本质 ,进而也就失去了观摩研究的价值。部分公开课遭受“病毒”侵袭的现象 ,反映了有的学校和教师好大喜功不务实际的虚假作风 ,它提醒我们 ,任何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我们必须向公开课的不真实性和评课时的客套与自说自画 ,说一声“不” !SOS !我们呼吁 :救救公开课 ,还她以健康和高效 !  相似文献   

13.
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自然成为一个难点,反观当前初中化学探究课,有许多是虚假探究,其表现主要为:第一,选题不当而引起的无意义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有两类。一是难度太大的题目,尽管意义重大,但无法实现,草草了事或没有结果,都会造成虚假。二是选题没有意义,如教材中的有些概念、规律和实验现象等知识,人们耳熟能详,作为“入门性知识”没有必要逐个探究。问题要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从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第二,忽视过程的虚假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新课程…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在当前众多的职业培训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 ,特别是一些个体办班者 ,他们大都在收费、招生、培训、发证等诸多方面各自为政 ,随意性极大 ,严重侵害了学习者的合法权益 ,扰乱了正常的职业培训市场秩序。一是“小庙”挂个大牌子 ,“培训中心”随处可见。为了广招生源 ,一些办班者纷纷以“老大”“先行者”自居 ,将自己的小摊子取名“×××培训中心”“×××培训基地” ,实质上这些所谓的“中心”“基地”只不过是在几间小房里摆上简陋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二是“速成班”毕业的“王婆”成了“家”或“师”。绝大多数学员热切…  相似文献   

15.
“打假”一词是这两年被使用最多的一个词。商品要打假、钞票要打假、文凭要打假、足球要打假、唱歌要打假,就连记者、警察、乞丐、和尚也要打假,看来,假的无处不在,“打假”无处不用。近日,笔者到一红火的职高调研,偶然发现,该校今年以电子和机械专业名义招上来的4个班学生,学的竞是和普高一模一样的文化课程,连每天的课程表都和普高编排的一模一样。面对满脸狐疑的笔者,明白人点拨:靠电子、机械能招来学生吗?学电子、机械是幌子,实际上是给学生补习文化课参加两三年后的高考。笔者恍然,原来职业教育也有假。据一知情人向笔…  相似文献   

16.
[现象]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和采用。但是,有些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缺乏实质性了解,仅仅是“为合作而合作”,导致教学目标不明,课堂散乱无序,教学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①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价值。一位教师教学《雪被子》最后一段,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这个语段的有关词句后说:“小朋友,如果老师让你们表演,想想该做什么动作?请你们前后四人合作,想一想、做一做。”但四个小朋友不知怎么合作,有的看课本,有的坐着不动,有的举起双手左右摆动几下,表示“小麦苗在蓝天下跳集体舞”……持续了几分钟,原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学生优异的考试成绩着实能使家长满意,教师高兴。然而,如果“优异” 的成绩掺有水分,是“假冒伪劣产品”,则要另当别论了。 前不久,去一朋友处做客,茶余饭后,谈及其子学习近况,朋友盛赞该生成绩优异,并拿出一份数学试卷加以证实。乍看卷首分数的确很高,细析考题难度实在不浅,信手拈了几道该生做得全对的填空题,叫其说说审题思路,没料到该生啥也说不出来。朋友似顿有所悟,厉声责骂其子考试作弊、拿假成绩欺骗家长。 有理由相信,对于“假冒伪劣”成绩,每位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都会如我这位朋友那样责之、恨之。因为“歪”成绩…  相似文献   

18.
最近,奇怪森林城中出了件新鲜事--树袋熊考拉开了个"打假公司"。大伙儿都知道,这树袋熊考拉圆滚滚、胖乎乎的,一副火上房不着急的憨厚模样,干什么事都慢腾腾的,整天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他也能开公司?这真让大家觉得有点奇怪。当听说考拉开的是个打假公司时,几乎所有的动物都难以置信,这太不可思议了!只听说过"租赁公司""礼品公司""文具公司""广告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活中要打假,同样,政治教学中也存在打假问题。政治概念、政治内容表述不准确——用词不当,别字多,就是“假”的表现。它在一些政治资料中,教师教学用语中,在学生练习试卷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下面列举此类“假冒伪劣产品”,以引起大家注意。 1、“人们在生产中的互相关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互相”假冒“相互’) 2、“意识是物质的反应”“这是两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反应”。(“反应”假冒“反映”)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法也在发生变化。”(“方法”假冒“方式”)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生产力”假冒“生产率”) 5、“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这便是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以致”假冒“以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