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重要成长发展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得到发展,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壮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蓬勃开展,大革命的大舞台为党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人才.大革命时期党的成长为中国革命继续发展创造了重要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图主要根据当时的报刊资料编纂而成,试图表现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基本情况,供读者了解湖南农运的概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南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十分迅猛,是当时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地图主要表现的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3.
192 7年 7月中国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革命形势进入低潮时期 ,但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左”倾情绪 ,因而普遍地认为革命形势不是低潮而是继续高潮。陈独秀则明确认定是处于低潮时期 ,陈独秀的低潮论是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正确估计。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时期的党内合作形式,对大革命的作用如何,它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是否有直接的联系。本文认为党内合作形式在大革命的中后期,并没有延续中前期积极的一面,所起的作用是消极的,它妨碍了中国共产党夺取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最终导致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早在大革命时代,中国共产党因受孙中山、列宁提倡合作社和苏俄大力发展合作社的影响,就对当时工农运动中初兴的合作社潮流表示了热情支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为了坚持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又大力发展生产、消费、粮食和信用等合作社,逐渐形成了自己在革命和建设中依重合作社的传统,以及发展合作运动以生产合作社为主,兼及各类、全面扶持的方针。当然,当时也出现了一些偏激的做法。所有这些,都对中国以后的合作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共关系是我国统一战线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的关系又是国共关系的重要内容。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值幼年,缺乏统战工作的经验,对国民党左派的政策曾出现严重的失误。特别是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等鼓吹以“左派领袖”为中心的思想,主动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失败。为了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早期统战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深入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有必要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左派的统战政策进行认真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中国人民第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革命的打击目标主要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革命力量的组合是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结成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在城市,革命的道路是由城市到乡村;反动力量比较强大,特别是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右翼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叛变革命,而当时还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未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陷于失败.  相似文献   

8.
现行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将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的结果定论为失败了,我认为,国民大革命是成功的,只是革命成果被国民党右派独占,工农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理由是:第一,革命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大革命时期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封建军阀)和人民大众(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矛盾。所以,当时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统一中国。通过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特别是北伐战争已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孙中山力谋的国家统…  相似文献   

9.
论大革命期间共产国际对中国土地革命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的统治。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必须要服从于统一战线。实践证明,减租减息是当时最适合的土地政策,但共产国际却要求中国共产党开展没收地主土地的土地革命。这既超越了当时的中国实际,也为年幼的中国共产党所难以胜任。而且开展土地革命会造成国共合作破裂,从而导致大革命失败。在指导中国革命时,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明显犯了“左”倾错误。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在大革命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第二个方面是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但学术界的研究一直偏重第一个方面,本文从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给中国国民党在政治影响、组织建设、军队创建及对工农的态度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的角度,对第二个方面的内容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加深和对中国实际情况的逐步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农民所起的作用,从而在中国的农村中发起了领导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组织了农民协会。文章主要论述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的性质以及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整体知识结构图示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相似文献   

13.
本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实行第一次合作的“党内合作”形式作了分析探讨,认为这种合作形式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进行了探讨和指导。在大革命高潮和大革命紧急时期的1926、1927年两年中,却出现了几番有关政权性质解释的反复,从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的肯定,到过渡政权的认定,再到建立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的指示。这种反复,既折射出当时背景之下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党内的斗争,也反映出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5.
董必武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者之一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法学家,曾长期从事我党统一战线的领导工作,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时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我党建立和完善统一战线的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大革命时期是董必武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奠基时期,现阶段系统梳理大革命时期董必武统一战线思想,为弘扬董必武的个人价值以及当前统战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构建"大统战"格局等方面提供理论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沿着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对中国革命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艰苦探索的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孕育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宝库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1921-1927年,即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萌芽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出现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同时由于时代的局限,党的宗教政策也存在着若干不足.  相似文献   

18.
十三年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发表的一篇重要著作,在大革命时期曾经广为流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认识国情、分析形势的科学方法也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西学院学报》2017,(1):110-114
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走上了工农武装道路。面对当时精神文化贫瘠的苏区农村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在短短的七年苏区时期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大众化教育模式将抽象深奥的理论信仰输入传统乡村社会,成功的改造了中国农民的传统思维。使农民群众从最开始对于红色政权的质疑、观望到最后衷心拥护,为中国共产党后续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对中共农村社会思想教育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周新华 《天中学刊》2001,16(4):79-8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上,先后犯了三次大的“左倾”错误,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这些“左倾”错误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上的“左倾”指导思想有密切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国际此时期在指导中国革命上的“左倾”错误,其真正发端不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形成的,而是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共产国际对当时国民党的性质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共产国际在大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左倾”错误特点上也可以看出,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左倾”错误与它在大革命时的“左倾”错误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