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中,关羽酷爱《春秋》,常秉烛夜读,那幅"夜读《春秋》图"备受后人称道。《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正是受了《西厢记》的启蒙,他们心中的爱火才燃烧得更加旺盛。安排这样的情节,对塑造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众人评鲁迅     
一、反对专制的先驱与斗士评鲁迅 蔡元培:他的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隽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都很自然地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又是何等学力!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人物命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赶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小说的创作,自古以来特别注重故事情节的编织,故而以故事情节的完整连贯、曲折动人见长,情节的外在矛盾冲突成为小说的主体结构线索.可以说传统的小说都是一个模式,即"情节小说".这显然是由其创作目的和条件决定的.近代以前,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一直未能登上大雅之堂,小说创作无非是为了人们闲适时的娱乐和消遣,或者只是表现人们的一种惩恶扬善的愿望.而小说的三要素中娱乐性最强,且最吸引人的注意力的无疑是"情节",所以创作者也就不得不特别注重情节的叙述艺术.这固然为小说情节理论和突践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同时也带来明显的不足,其中之一便是削弱了人物性格的刻画,从而削弱了文学反映生活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故乡》里有这样的描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一个“飞”字使宏儿急切而又活泼可爱的神情跃然纸上,与母亲“迎着出来”的缓慢之态相映成趣。《拿来主义》批判对待大宅子的错误态度:“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昏蛋”不知辨别地全盘接受文化遗产,大肆吸取其中的糟粕。一个“蹩”字,写出了“昏蛋”走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和重建是贯穿其一生的重要思想,也是最具有生命力、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部分,近年来有关鲁迅思想的研究中大量的成果集中在“改造国民性”上。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的所有小说之中.《孔乙己》是他最喜欢的一篇。这篇小说以辛辣而略带悲凉的笔调.一针见血的反映在封建文化制度的奴役下,芸芸众生的麻木不仁、自私冷酷的心态,及士人对深受封建文化毒害的产品——“孔乙己”的凉薄。尽管文中的哄笑之声迭起.但在读罢此文后,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却涌上心头。这种以乐境写哀、以笑写悲的手法,使苦人儿孔乙己在走向穷途末路时更显得无限凄凉。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文》2004,(6):46-46
  相似文献   

9.
10.
周彬 《教师博览》2004,(5):13-13
鲁迅一生著述颇丰,对对联也很有研究,造诣极深。鲁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供职时,住所几次变动,后来住在北京阜城门内西三条胡同(即今鲁迅纪念馆)。他住到这里后,为了采光的方便,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房”,建在紧挨北屋的北窗外,俗称做“老虎尾巴”。这“老虎尾巴”即成为鲁迅的书房兼会客室。在墙壁上,鲁迅集屈原《离骚》句书写成一副对联:望崦嵫而匆迫;恐鹈之先鸣。鲁迅集的上联是说,希望太阳不要急忙落下山去,表现了对事业只争朝夕的精神。下联“恐鹈之先鸣”,是说要珍惜春光,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已迟矣。这副对联的上下联,都是警醒自己要爱惜…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学史中的巨擘、泰斗、大师。他是后人很难企及的学巅峰派人物。他在学上的贡献令人瞻仰,而他的杂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2.
培心 《现代语文》2004,(6):47-47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奉称为《诗》或《诗三百》,共306篇,分“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文化史的光辉起点和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相传为左丘明所著,以记言为主。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诗歌集。第一部理论散文总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期吕不韦的门客编成。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名《太史公…  相似文献   

13.
庄颖 《学语文》2004,(5):56-56
对于《祝福》主题的解读,从建国至80年代中期,教学中主要并存两种定论:一是通过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揭示,表现了鲁迅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三权”罪恶的揭示。二是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我们从此类主题解读中看到的完全是小说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但我们知道,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14.
肖车 《现代语文》2004,(6):45-45
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身材滚圆壮硕,写作勤奋,被戏称为“大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精通音乐,艺术造诣精深,堪称“凤毛麟角”,人们赠之“凤凰”。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为人正派,不会逢迎阿谀,埋头创作,被人们谑称为“笨熊”。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为妇女解放奔走呼号,故有“浪漫主义母狮”的称号。瑞典文学家斯特林堡性格刚强,鄙薄世俗,用“鹰”作为自己的笔名。美国作家海明威酷爱斗争,渔猎,具有“硬汉作家”之称,还被称为“雄狮”。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信奉“生存竞争”学说,在《热爱生命》一书中描述了一个病人与饿狼…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课本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其中“三味书屋”是少年鲁迅读书的地方。每每读书至此,总有学生提出:何为“三味”?笔查阅了有关资料,现整理如下,希望有助于对课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品其思想性文学性都较强,初中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共6册,选入八篇鲁迅作品,包括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小说。八篇文章中鲁迅的思想表现较为广泛,这里主要谈鲁迅作品的反封建思想,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何宏飞 《学语文》2005,(4):23-23
有机会任教课改实验班级,使用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一九年级)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这套新教材具有新、活、实、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桑农 《学语文》2004,(1):20-20
日本藤井省三的《鲁迅〈故乡〉阅读史》一书,对《故乡》问世以来的有关阅读,特别是语文教学界的有关阅读,做了详尽、细致的疏理,由此引发出的一些问题令人深思。现就其中关于闰土是否小偷的所谓“悬案”,谈一点个人的感想。《故乡》中,“我”和母亲说不用的东西可以给闰土,闰土  相似文献   

19.
20.
贫困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想去巴黎,却身无分,囊空如洗。拉伯雷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他笑眯眯地当着警察的面拿出几张白纸,分别在上面写上:送给皇后的药,送给王子的药,送给公主的药。然后在白纸里包了点红色粉末。警察见拉伯雷行踪诡秘,怀疑他是刺客,将他押到巴黎。经过反复审查,再三盘问,警方终于排除了拉伯雷的嫌疑,只好把他放了——这真是妙不可言。笑眯眯的拉伯雷分未花,便平平安安地到了巴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