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词鉴赏应该从哪里切入?从哪里切入才能比较快捷地鉴赏出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情怀、表现手法?要准确鉴赏古诗词,可以肯定必须读懂整首诗或词反映的思想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而后加以一定的想象联想。但受阅读面的限制,学生不可能了解诗人生活、写作背景,也不可能更多地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心理感受,于是往往不能准确鉴赏古诗词。这样说是不是面对一首古诗词,学生就没有办法进行鉴赏?其实不然,完全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切入,简便而快速地鉴赏一首古诗词。一、从体现诗词反映的季节或时间的词切入把握诗词所描写的季节或时间,对鉴赏诗词有重…  相似文献   

2.
高中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因古诗词中承载了很多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核的凝聚。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教好这个版块,它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在进行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从兴趣入手,以情感人。教师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还要介绍一下与古诗词相关的时代背景,从而让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真正地把诗读懂、读透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困惑。遇到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同一诗词中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读音标注,我们该选哪个呢?明明是十分眼熟的字,自己读出来却被别人认为是误读,到底谁是谁非呢?面对这类问题,面对这类容易误读的字音,我们在古诗词教  相似文献   

4.
读赏古诗词有很多方法,笔者在读诗词中想诗、画诗、品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在读诗中想诗古诗词的特点是语言精练、含蓄,而传达的信息却非常丰富。它高度凝练了时间、情节、情感。我们读古诗词首先要对省略的部分加以想象扩充,使凝练的时空延展、情节生动、情感丰富,从而达到直观形象和重建意象。  相似文献   

5.
李海静 《学苑教育》2021,(12):69-70
对于经典古诗词的学习,学生们一向敬而远之,怎样让古诗词充满活力呢?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一、品析赏析,悟其妙。可开展师生讲坛欣赏、专题片欣赏活动;二、竞技比赛,提热情。看图猜诗、校园诗词大会、赛诗会等丰富多彩的竞技活动,让孩子们既感受到参与的乐趣,又增强了学习古诗词的自信心;三、融入生活,促应用。从生活情景用语、课堂情景用语、创作作品用语三方面入手,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古诗词运用到生活中,加强活学活用能力的培养,解决"仅知其意、不知所用"的难题,使诗词应用常态化、生活化,增强其活力。古诗词的"烟火味儿"要靠运用来实现,我们要尽可能地在学习生活、现实生活中展现古诗词的灿烂与风华,为其充满活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相似文献   

6.
卢聪勇 《成才之路》2021,(15):128-129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短小精悍,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以诗演绎,以画配诗,以诗解诗,以声配诗,尝试作诗,让学生得其趣而领其味,科学记诵古诗词,深入理解古诗词,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脱离诗境、忽视诗人、无视诗情而就诗讲诗的场景。很多教师往往只停滞在通过注释、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将它说明白这样的层面,充满活力的诗词就这样在教师的解说中逐字逐句地化作了枯涩的文字符号。这种单纯地为解诗而解诗的做法,只会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笔者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笔者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读诗品诗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要想方设法地还原古诗词的本来面目,追溯古诗词的孕育过程,走近诗人的生活,了解诗人写作…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自“诗三百”以来,经楚词,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宋词元曲,其问有不少传世之作,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在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丰富的诗歌营养。这一点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中体现得特别鲜明。越来越多选入课本的中国古诗词证明,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一点古诗词教育,对于我们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以一个中国人的精神面目去面对现代世界,都不但有益,且十分必要。一个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在对诗的谈论中显现。对中国古代诗词的认识、判断与赏鉴,最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阶段的统编语文教材编入了大量的古诗词.温儒敏选编古诗词始终坚持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古诗词教学无疑成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什么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这么多的古诗词?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古诗词?温儒敏认为,儿童有"近诗"的天性,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10):27-28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华夏五千年文明造就了很多不朽的诗句篇章,近两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愈发重视,古诗词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但是古诗词更具韵律性,学好了古诗词,对其未来学好文言文也是有帮助的。当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古诗词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对古诗的积累量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让学生学好古诗词,记住古诗词的时候,也要重视引导学生活学活用,理解其中内涵并且运用到写作中去,为作文增彩。本文结合情景教学法,对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课程的课程改革阐明自己的观点,旨在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练,距离现在又年代久远,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又常常是一个难点。究竟该怎样教好古诗词?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感、多悟。一、多些朗读,少些讲解一诗到手,要想明白其意,第一步就是读,老师如此,学生也  相似文献   

13.
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魅力穿越时空。它格式齐整,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易记易诵。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积淀深厚的文学底蕴。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保持这种兴趣长久不衰呢?一、日积月累诵读古诗词诵读古诗词是文学素养的一种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实现“量”的积累呢?1.分类背诵根据诗的内容不同分类背诵。古诗词可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等。老师可采用根据诗意背诵的方式。如提到“美丽…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为什么会产生诗歌?那是来自心灵的震荡。我们为外物的景、人或事所感,一种无法阻止的汹涌澎湃的情感在我们心中酝酿、发酵,如此我们"发言为诗",如此我们抑制不住地要歌唱、舞蹈。所以,诗歌是来自人类灵魂最纯粹、最美丽的语言。然而现在,"最美丽"的古诗词却吸引不了学生,反而成为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既要探寻造成它的原因,又要重新去寻找古诗词教  相似文献   

15.
每一首诗词都表达了一种思想情感,透过诗人丰富的思想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自身境遇及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更好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内容.古诗词的思想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这种情感可以让诗歌在穿越千年时空后依然灵动,充满生机.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古诗词的思想情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把握古诗词思想情感的能力呢?笔者现结合教学经验,根据中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风度翩翩、气宇非凡的夏昆老师一直的古诗词情有独钟,他爱诗、品诗,对古诗词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夏昆老师,畅游古诗词的海洋,尽情玩味古诗词所蕴藏的巨大魅力吧!  相似文献   

17.
鉴赏古诗词要掌握其特点,把握其基调,了解时代背景,抓住诗眼词眼。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正在冲击和挑战着传统的语文教学,而诗歌,尤其是古诗词,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又是中考和高考中的重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进行学习?如何鉴赏古诗词?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把握: 一、把握诗中的信息 诗中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鉴赏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这些信息.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标题或注释中.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的内容情感和诗的类别.如《送元二使安西》,据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对诗中所描写的"雨""柳"等意象的含义及诗中所表露的诗人的情感也就容易把握了.注释中的信息一般是交待诗作的背景.鉴赏诗歌要因入论诗,因时论诗,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时必须对诗人及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累语言,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古诗词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个性特点,通过朗诵、搜集诗词、知识竞赛、给诗配画和写作等教学手段,步步引导,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体会古诗词的魅力,从而传承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20.
李瑛 《教师》2010,(3):36-37
新课改后,古诗词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少语文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古诗词教学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才能使学生领悟其独特魅力和绚丽光彩。我在近两年“送教下乡”教学活动中,觉得用“一诗四读”法教学古诗词效果显著。下面就以《春望》这首诗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