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恋题材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基本题材。小说中女性人物因为大多生活在上海,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汇聚交流的地方。女性婚恋一方面得因于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又受制于根深蒂固的封建生活方式与封建文化,使得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观具有浓郁的洋场气息、上海色彩。  相似文献   

2.
鲁明华 《双语学习》2007,(5M):105-106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世界自闭、阴暗而扭曲。她们的婚姻与爱情是分离的矛盾体。无爱的婚姻是造成女性人生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世界自闭、阴暗而扭曲。她们的婚姻与爱情是分离的矛盾体。无爱的婚姻是造成女性人生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神话般的人物。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传奇般的故事,而且是离奇故事背后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张爱玲的小说除了苍凉,更多的是缺憾,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找不到完美。文章试从三个方面论述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家庭的残缺、爱情的残缺和人性的残缺,并指出了残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太原大学学报》2021,(4):90-97
二战后美国重拾的消费文化对女性的婚恋观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索尔·贝娄的中期作品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历史背景和氛围展开的,其笔下的女性人物荡妇安吉拉就是享乐式虚幻婚恋观的时代代言人,而悍婆莱娜达则是功利式合同婚恋观的理想活化身,还有善女马德琳是女权式独立婚恋观的终极践行者。她们处处为读者展现着消费时代女性们热衷于时髦的、物质化的生存方式以及迷恋浪漫激情、自由放浪式的生命体验,同时她们的生活也时刻充斥着都市人莫名的焦虑和恐惧。这不仅是贝娄中期作品的审美基调,也是他在消费文化语境中对现实体验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开健 《现代语文》2009,(10):84-85
爱情是人类精神最深沉的冲动,是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学母题。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把现实中掺有杂质的爱情写成千古绝唱的作品。深爱只是为了谋生,这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追求,也反映了张爱玲本人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一个悲观看质很重的作家,这种悲观气质与她的经历相联系,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婚姻关系及其它方面寻找小说中的荒凉底色,以窥视作粗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观苍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认为,张爱玲小说悲观苍凉的基调源自其渗透着个人身世之感的悲剧意识,是中西两种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真实的东西叫人刻骨铭心,虚幻的东西让人醉生梦死,那么半虚半实的东西就可以叫你痛不欲生。(开篇用这样结构匀称的语言,设置悬念,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什么才具有这样的魔力?无疑文字就可以归于这一类,我对它的感情狂热得归于平淡,不过,始终如一的就是对张爱玲的感觉,但这似乎又不在于她的作品,只在于她的人罢了。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创作离不开婚恋和家庭.然而她笔下的家庭总是残缺的,没有父爱和母爱,子女是畸形的;她笔下的恋爱也没有真爱,走进婚姻城堡中的男女都是各有目的.这一切都是她生命缺失体验的结果.于是,残缺的,凄凉的月亮,易碎的、苍凉的玻璃便成了她最爱表现的意象.  相似文献   

11.
父亲形象在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不以彰显的方式给予呈现,而以遮蔽作为表征。文章结合具体文本揭示其三种遮蔽方式:贬抑、置换、缺失。对父亲形象的丑化与幼化以及无情嘲讽是其贬抑的主要手段;通过兄长、母亲或家庭中其他成员对父权的行使达到对父亲形象的置换;以构想父亲的不存在造成父亲形象的缺失。文章另从女性的普遍心理共性及婚恋视角切入考察其对父亲形象遮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色彩语言是张爱玲自我确认的独特感觉表达方式,她游刃有余地运用着各种色彩来展示作品人物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在她笔下,色彩呈现出了超出传统的许多种独特表情,透露出她作品中的感伤情调和苍凉心态。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文字让你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又不自觉地会有一种触及灵魂的痛意.她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情与理相互融会贯通.既有将自我全然投入其中的内心体验,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有时是冷峻的,甚至是冷酷的.同时张爱玲对人性也有自己独到和稳定地把握,技巧方面也都相当圆熟,文字则是趋于化境.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文坛中的一位奇女子,凭借小说集《传奇》而名声鹊起c张爱玲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还是坏,都给人一种悲凉的色彩。她用冷静的文笔以及第三人称"他"的手法,以一种全知的角度来诉说任务的悲欢离合。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着太多的个人人情感,但总給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张爱玲小说中的语言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对照、反讽等等描写手法.来描写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以她独具魅力的创作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她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戏剧化的倾向:矛盾冲突集中化;景物描写意指化;人物形象"脸谱化";对白独白的大量运用和人物心理的动作化。这些戏剧化的特征拓展了张爱玲小说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浓郁的现代主义特征,又有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具奠基意义的象征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形成了从象征主义文学创作理论的角度来诠释张爱玲及其小说作品的理论依据,构成了张爱玲小说的象征主义要素.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是一位有其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家。她的小说在专门描述男女之情基础上表现永远悲观的主题,然而她在似乎很标准的言情体中总给人以许多“意外”,诸如她的小说竟能做意象研究以及我们还会意外于文学崇高感在她创作中的失落等。  相似文献   

18.
电影作为现代都市化新的构成,它改变着人们体认现实生活和其它学艺术的方式。张爱玲的视觉感受力、电影修养综合她对语言字的敏感,形成小说中电影手法。具体表现为多种镜头运用、蒙太奇手法、可视意象和小说叙事方式的电影化位移。张爱玲创造了电影艺术影响之下成熟的现代小说范型。  相似文献   

19.
读张爱玲的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意象了。她的意象充满了象征意味,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一个个意象让人目不暇接。张爱玲用她那才华横溢的如神之笔,营造出了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在她丰富的意象间游刃有余,加强了作品的寓意。用意象暗示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张爱玲以人物心理为依托创造出了独属于她的艺术风格。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张爱玲用她那才华横溢的如神之笔,创造出了独属于她自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突出的男性意识,强调男性对女性的主宰权,是王蒙小说中婚恋观的显著特色,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婚恋中并没有话语权。本文从王蒙笔下出现的三种婚恋形式,包办婚姻、自由恋爱结合的婚姻、存在分歧的悲剧性婚姻,对这种婚恋观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