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学生影响的客体,不同教师在接受学生影响时会产生差别反应,同一教师在接受学生影响时也会因对象的不同、自身状态的不同和情境的不同而产生差别反应,而教师的这些差别反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客体地位和在接受学生影响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并自觉地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言行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表象,特别是教师集体的形象,往往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因为教师是在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用自己道德的、人格的、形象的力量影响学生.一个精诚团结、目标一致、相互协调和宽容的教师集体,会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的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的心理,在道德规范、意识形态的内化过程中,形成理解、信任、和谐的健全人格.如果各科教师的教学思想差别较大,教师集体内部的道德标准存在着分歧,势必会给学生造成困惑和无所适从的心理矛盾.尤其是个别教师喜欢以我为中心,不同其他教师合作甚至…  相似文献   

3.
王静 《新疆教育》2012,(18):29-30
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修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应该引起教师的普遍关注。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找到自己自己正确的位置,密切同学间的关系,养成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辅导"不是"上课"。"上课"和"辅导"最大的差别是:"上课"是以知识或观点为核心,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或接受观点;"辅导"是以组织学生活动为核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感受或体验,从而有自己的感悟。"上课"与"辅导"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心理辅导活动课方案设计思路不同、课堂组织形式不同、课堂中教师"回应"不同、学生的课堂感受不同。  相似文献   

5.
刘琳敏 《考试周刊》2009,(21):130-131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引路人?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6.
所谓心理位置互换 ,是指教育者设想处在教育对象的那种现实境地、心理位置上 ,从受教育者方面推测自己教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并激发学生产生类似的行为反应。亦即达到设身处地、以心换心的叠加渐进的效益 ,即发展起教师与学生间“忧乐与共”的行为来 ,促进教学发展 ,提高教学效果。首先 ,心理互换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有利于获得教育的整体效益。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心理位置互换 ,就要求教师着眼于每个学生所认知的东西 ,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构 ,把他们当作完整的人来看待。换句话说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相处、彼此尊重、推心置…  相似文献   

7.
知识传授 ,以理论性、科学性为其特征。如何将这些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需要有一个信息传递和让学生理解接受、掌握运用乃至发现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学规律在起作用 ,而情感的作用也是丝毫不容忽视的。如何实现情感教学 ,使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认知的投入 ,而且也是情感的积极参与呢 ?   一、尊重学生人格 ,了解学生心理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对学生的移情性理解 ,努力实现心理位置的互换。所谓心理位置互换 ,是指教师设想处在学生的那种现实境地、心理位置上 ,从学生方面推测自己教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并激发学生产生类…  相似文献   

8.
薛宗双 《天津教育》2014,(23):90-91
一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社区环境和家庭背景不同,同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况也有明显的差别。教师不能笼统地把某一年龄段学生心理的共性作为教学的依据,而要认真研究所任教班学生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社会、心理及教学方法等不同层面诸多因素的影响,班主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作者作为职校的班主任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自己的做法:(1)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树立正确学习观;(2)帮助学生合理定位,明确学习目标;(3)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4)营造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0.
初中的教师都有一种感觉:初二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这时的孩子开始注意自己在团体中的评价和位置,许多新观念开始形成,从众心理很明显,加上长期的“疲劳教育”,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自卑等心理,有的还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及逃避、说谎、破坏等不良行为,教育专家称之为“初二现象”。作为初二的班主任,我想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谈如何帮助学生迈过初二这道“坎”。  相似文献   

11.
心理角色的完善是高职教师行为完善的基础,不同角色对高职教师的教育工作起着不同的作用,这要求高职教师必须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心理角色,并在不同时间、地点、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一、高职教师心理角色分析 1.纪律执行者 高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或辅导员,不可避免地要扮演"执法者"的角色.作为一名教师,他必须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定等、分类、分级和重新分组,必须判断学生行为的正确或错误,并且进行奖惩,有时还必须裁判或调解矛盾.但一个教师如果以"维持秩序"和使学生"守纪律"为自己的基本任务,这样的教师角色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12.
一、转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平等、互助的互爱型师生关系。“师道尊严”在一些教师头脑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有的教师在自己做学生时就形成了师命不可违的观念,现在做了教师,也把自己放在绝对至尊至严的位置上,要求学生时时刻刻对自己恭恭敬敬,认为自己总比学生高明,久而久之,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教师尊重学生不但使学生需要尊重、理解、关怀、信任的心理得到满足,而且使学生从教师这里学到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信任人的品质,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其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班主任在管理时应结合高中生的心理,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管理学生,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一、对学生宽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1.班主任应树立平等观念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总会不经意间将自己放在较高的位置,在管理学生时对学生发号施令,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学生若有违背就会发生矛盾。这种方式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尤其是高中生大都有逆反心理,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  相似文献   

14.
远山     
所谓心理位置互换,是指教育者设想处在教育对象的那种现实境地、心理位置上.从受教育者方面推测自己教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并激发学生产生类似的行为反应,亦即达到设身处地、以心换心的叠加渐进的效益.即发展起教师与学生间“忧乐与共”的行为来.促进教学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要更新观念,重审师生关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本文通过对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论述,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构建积极课堂心理气氛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它对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长珍 《考试周刊》2012,(39):58-58
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在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自信心就较强,就会形成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是全心全意的引路人,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心理换位”,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来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择取有针对性的最佳教学方案来施教,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期待的教学目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要切切实实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就必须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小学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时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在小学阶段,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自我意识较低,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来源于教师的评价。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学生的行为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使教师以不同的行为区别对待学生,学生按教师的期望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并以教师的期望来评价和塑造自己。  相似文献   

19.
人与人在交往中,大都是在心理上给自己保留一定的心理空间,由此便产生了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当然也不例外。但是,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又必须尽力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因为只有学生同教师之间在感情上亲近了,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诱发学生的向师心理作为施教的重要原则,努力缩短自己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班主任老师尤其应该如此。在具体操作中,我的体会有以下三点:一、克服权威心理,对学生友爱相待教师都十分重视自己在学生…  相似文献   

20.
有的教师,学生一见到他就围上去问这问那;有的教师,学生见到他便避而远之。这其中的原因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不同。教师的魅力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那么怎样提升教师的魅力,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呢?一、优雅自己的仪表,提升教师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