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织是中国传统手工工艺,至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唐、宋时期,中国的丝织业尤为兴盛,丝织技术达到很高水平。西夏是与宋朝并存的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当时也具有较高的丝织水平。我们现在见到的西夏时期丝织品,除了西夏陵出土的之外,数量最多的当数1991年出土于宁夏贺兰山拜寺沟万塔的丝织品了。方塔出土丝织品有绢、锦、绕、罗、绩、纱等十几种,品种丰富多采,图案绚丽多姿,为研究西夏丝织工艺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下面逐类介绍。绢。绢是一般平素类织物的通称,分生熟两种,绢不织花纹,主要用印染方法进行装饰。方塔出土的绢是西…  相似文献   

2.
说一说湖州的蚕文化张吉林湖州为东南望郡,西吴胜地,山水清远,素称丝绸之府。考古工作者从吴兴县(湖州)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时,在。"第四层获得不少绢片、丝线和丝带,经测定可证实这一带先民利用蚕丝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湖州的蚕文化源远流长,极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玮 《寻根》2006,(5):129-135
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和夏朝初期,古蜀族就在今川西地区建立了酋邦政权。扬雄《蜀王本纪》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日柏漫,又次者名日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古蜀国第一代先王蚕丛乃帝颛顼之后,与夏、楚同系。蚕丛所统领的部落称蚕丛氏,乃古蜀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属氏族系统,兴起于岷江上游河谷。《蜀都赋》章樵注引《先蜀记》载:“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其地在今四川茂县的叠溪。  相似文献   

4.
据史籍记载,巴人最早生活于西北地区,后来由陕西、河南进入湖北、四川。巴人南迁,南迁后进入了湘、鄂、渝、黔边区地带。《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命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巴”字最早见于殷墟甲…  相似文献   

5.
自学成才论(上)自古有国家者,创制立法,多为中人而设。《记》曰:“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又曰:“夫礼,所以制中也。”古人所谓礼,自指一切制度仪文而言。定礼之初,不使太过,不使不及,大抵悉就中人所能共知共行者立为法度,高才者俯以就之,低能者仰以求之,而无“智  相似文献   

6.
吴棠 《大理文化》2004,(2):57-61
下关--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早在汉时就是"西南丝道"(博南古道)途经的咽喉地带;南诏、大理国的雄关要隘.远在公元739年南诏从蒙舍(今巍山)进入洱海地区之前,这里就居住着被称为"河蛮"的部族.现今下关北郊荷花寺、大展屯、上村、磨涧一带都是"河蛮"村落.蒙氏逐走"河蛮"之后,沿西洱河北岸筑了一道土城,作为拱卫南诏首都太和城的南面要塞.这座土城叫龙尾城,唐朝樊绰编写的<蛮书>记载:"龙尾城,阁罗凤所筑".  相似文献   

7.
寇旭辉 《大理文化》2013,(3):102-108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云: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日: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日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后牢山下,有一夫一  相似文献   

8.
四川,古时称"巴蜀"或"蜀",优越的人文地理环境孕育了其独有的历史文化.这里物阜民丰、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巴蜀桑蚕丝织业起源很早,是中国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传说先蚕(蚕神)嫘祖曾在此首创养蚕缫丝之法,"治丝茧以供衣服",故又被冠之以"蚕丛之国"的美名.  相似文献   

9.
李若晖 《中国文化》2007,(2):202-208
李商隐的《锦瑟》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篇。在中国,所谓名篇的含义就是谁都说不清它是什么意思。关于这首诗,各种各样的说法大概有一二十种。有以为悼亡者,有解以咏物者,有释为讽喻者,有归于自伤者,有释作哀时者,有谓为暗恋者,有视为集序者,有疑为思乡者。但诸家之说皆为钩沉史料、  相似文献   

10.
赵静莲 《寻根》2021,(3):81-88
现代汉语中,馒头通常是没有馅的,包子则是有馅的,但在古代最初馒头亦为有馅的.关于馒头与包子最初究竟有无区别,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学者认为二者开始即无区别,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如许威汉认为:"大约到了宋代,在词汇系统中又出现了'包子'一词……这样,同事物就有了两个不同的名称,'馒头'和'包子'成了等义词."曾维...  相似文献   

11.
自从航天元勋王希季的事迹在全国公布以来,大理各族人民一提起王希季便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白族作家施立卓先生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终于写完了云南人民仰慕已久的王希季的故事.在这里,一个被数千年的古代历史称之为"河蛮"部族的子孙的名字在20世纪和世界最顶尖的航天技术不可分割地连在一起.这就是王希季在白族文明史上所亲自树起的一座崭新的丰碑.  相似文献   

12.
余显斌 《大理文化》2021,(1):99-112
宋朝国君的帝位,在宋太祖死后,由太宗继任.此后,帝位一直在太宗一脉流传着,到了南宋高宗的时候,由于无儿子,因此无人承继大位.此时,有大臣趁机上奏:"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望陛下于'伯'字行内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意思是,太祖死后,子孙走向民间,太祖一定很伤心,不保佑我们,...  相似文献   

13.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21,(4):101-112
从蜀布邛杖识古道 读过《史记·西南夷列传》的人一定会对张骞通西域的传奇故事耳熟能详,这是中华一统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现代法国著名汉学家、丝绸之路研究专家布乐努娃在其《丝绸之路》一书中评说:"中国史学家们认为,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的外交和经济关系,在公元前2世纪时就开始存在了.'西域'很可能是由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凿空'的...  相似文献   

14.
(互火)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兼论西周"天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互火)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的考释,当联系西周"天配观".西周"天配观"由"天立配"与"天所立者必‘配天'、‘配天命'"这互相密切联系的两方面内容构成.在对"自作配"的考释中,混淆了西周"天配观"密切相关而截然有别的两方面内容,是导致考释多歧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怎样读《论语》《孟子》张茂泽清朝康熙时,内府仿刻南宋淳衤右二年(公元1242年)大字本《四书章句集注》,在《论语序说》之后,已刊出《读论语孟子法》,据朱熹《书临漳所刊四子后》说,“考旧闻为之音训以便观者,又悉著凡程子之言及此者附于其后,以为读之之法”...  相似文献   

16.
"道"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核心概念,历代思想家对其论述极多.而《老子》中对"道"的讨论,可以说是首开先河.陈鼓应认为:"老子之前的思想家关注的问题多停留在人伦物理的层面上,到老聃的出现才将思想视野从'物'的世界提升到'道'的领域"(陈鼓应:《论道与物关系问题(上)——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条主线》,载《哲学动态》2005年第...  相似文献   

17.
解洪兴 《寻根》2021,(4):85-89
笔者翻检《黑龙江风俗琐记》时发现一则旧婚俗:"娶之夜,婿家黄纸朱书'麒麟在此'四字,贴门上."玩味之后察觉到这应是一项源远流长的文化事象.种种迹象表明,其传习本身所附着的延伸至后世的文化理念应是鹿崇拜的内核,其所渗透的领域恰恰是先民最为关心的婚育预期.  相似文献   

18.
地处太湖之滨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丝绸古城。它原为春秋吴国的都城,千里沃野,遍地蚕桑,自古为生产锦绣之乡。苏吴的丝绸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三国东吴时,已开辟海上丝路通往罗马、日本等国。唐宋之后,成为全国丝绸生产的重要基地;苏州出土的五代和宋代锦、缝、绢、印、绣等技艺精湛,堪为精品。明清时期,苏州为著名的“江南三织造”之一,民间或宫廷织造规模和水平均为全国之冠。当今苏州丝绸融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于一体,行销五洲、饮誉世界。因而,在丝绸之府的苏州创办一所丝绸博物馆,是中国丝绸界和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夙愿…  相似文献   

19.
翟屯建 《寻根》2021,(3):114-118
浙江与渐江 安徽省的省名由安庆与徽州两府各取首字而成,所以人们说徽州占了"安徽"一半.省名与徽州相关的不仅于此,"浙江"一词也是全部源自徽州.最初有这个想法,源自宋罗愿《新安志》中的一句话:"'浙'或作'淛',音制;或作'渐',义并同."那么,浙、淛、渐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20.
栗标先生为建州五十周年奉献的长篇历史小说--云南史诗三部曲之一<菩萨蛮·南诏风云>,认真拜读后,觉得这是多年来,描写南诏历史的一部好小说.其内容丰富、资料详实,结构宏大,情节曲折,气势磅礴,读来爱不释手,感想甚多,但自知才学浅薄,深恐贻笑大方,不敢妄议,然久等不见有人评议,只好不揣冒昧,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抛出,求教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