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中,人们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里:每片雪花的晶体是对称的,一只蝴蝶的双翼是对称的,雨滴和行星是球形的,晶体有着某种网络形的对称,星系呈螺旋形的对称,海浪的起伏在空间上是对称的,而大多数动物,如鹰、鲱鱼、大象等则是呈左右两边对称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当我们站立时,则有一个完美的对称形体。 为什么自然界如此偏爱对称?又有谁设计了这么多的高度完美的对称?科学家对这一自然之谜提供的一个简单答案是:也许它们是由大量同一的“零件”构成的。大自然本身是在宇宙“生产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国内在绝大多数有关这个话题的中文文献中,经常处于一种初期的、感想式的讨论,而缺少对于科学美学这一交叉领域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近来,吉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大美译丛》(刘兵主编)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套引进国外科学美学研究成果的丛书的取名,来自《庄子?知北游》中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说,宗旨是要弘扬“自然之美、科学之美”。在其第一批选题中,包括了《生命的曲线》、《美与科学革命》《心灵的标符── 音乐和数学…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术语"对称—非对称"与数学中"可公度性—不可公度性"的发现有关,它们对于西方数学与演绎科学的诞生有密切关系。这些观念很快也在美学中显示了重要性,那就是成比例的与不成比例的。"对称"的拉丁化术语由于维特鲁威的建筑比例理论得以存留于世。到了17世纪,它又获得了新的数学含义,包括镜像、旋转、平移以及更一般意义上的不变性。对称的现代观念在晶体学、立体化学和理论物理中也有特殊的重要性,它在美学中则用来表达比例、平衡、韵律等。本文也讨论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各种迷宫。关于克里特迷宫的希腊神话有多种版本,本文强调一种可能的克里特本土的观点。在考古学中,本文突出的是多中心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简单的单中心扩散理论。作者还借助大量实例讨论迷宫的历史,从克里特岛上的建筑直到中国皇帝在北京的圆明园。最后又对迷宫的数学作了详细的介绍,指出这一题材对现代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发展的贡献。总之,对称与迷宫对于在艺术与科学的不同领域建立多种多样的联系渠道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基于本刊19期发表的《对称与不对称可融为同一模式结构及其证明》的基础上,现展开应用。继续按原既定的采用结合查质数表(亦称素数表)的操作方法,尝试其在对撞机物理实验中所产生的正反核子、正反原子质量数进行了模拟,皆与实验数据相符,其不对称含义并与粒子物理学科中的基础内容亦能一一对应,与主流观点亦不相冲突,该文中所提出的数学整体性观点和科学整体论方法,丰富了数学与物理这两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并涉及正反粒子物理的前沿研究,通过对加速器和对撞机的运行能量数据分析、统计对照亦相吻合,有望专家们在粒子物理和探索反物质中能进一步结合探讨与应用。总之数理两方面的真实性预示着一门新的边缘的交叉学科即以形成。  相似文献   

5.
王丽 《科教文汇》2007,(8S):174-174
马尔库塞在《审美之维》中对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了批判,他反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将艺术单纯作为现实存在的反映物,更反对用阶级来评价艺术作品的优劣。他认为艺术既是对现实存在的体现,又能对现实进行超越和批判,艺术的真理存在于“审美形式”中,即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我与倪进等几位青年朋友合作撰著的《感应美学》一书,此可谓十年怀胎,一朝分娩。十年前我开始研究审美感的问题,我之所以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认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感应”问题是实现中国古典美学向现代转换,进而沟通中西美学的一个契机。因为“感应”虽然是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特有的一个范畴,但它的内涵却具有世界性;它在哲学上探讨的是事物相反相成的矛盾两方面合二而一的问题,它在美学上探讨的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矛盾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百年孤独》扑朔迷离的叙述时间如同“迷宫”一般扣人心弦,不一而足的“预述”和“追述”使作品的审美张力和阅读难度都大为增加,时间成为一种美学。  相似文献   

8.
田丹  孙迎春 《科教文汇》2007,(1X):135-135
中国画的“气韵生动”,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式美,它直接诉诸人的感官而引起愉悦。本文进一步结合中国画的特点及审美要求,全面揭示“气韵生动”由三大要素构成,既:笔墨苍润,纹彩自然;应物传神,写物之真;意境灵动,象外有韵。  相似文献   

9.
徐丽君 《科教文汇》2007,(2X):48-48
“文学欣赏”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必须遵循文学鉴赏的基本规律,把握住“形象”和“情感”两个要素?重视欣赏过程,从“披文”到“入情”到“显幽”,最终引导学生达到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庄子》美学,向来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从《逍遥游》文本出发,围绕庄子之“有用”与“无用”的讨论,浅析《庄子》“无用之大用”的超功利美学精神。探讨《庄子》“无用”何以成其“大用”。  相似文献   

11.
宋玥 《科教文汇》2009,(14):245-245
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中“圆”内涵的梳理,总结出刘勰《文心雕龙》所体现的“圆美”美学范式。具体表现为:一是文章创作论上以圃和、圆转为美的审美倾向;二是作家修养论上以“圆鉴”、“博观”为作家审美修养所具备的理想素质;三是文学本体论上对儒、道两家思想的圆通。  相似文献   

12.
边远贫困地区高校图书馆应坚持发展的哲学原则,敢于“扬弃”,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水平;应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哲学原则,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指导,充分体现边远贫困地区的特点;应坚持“质”“量”“度”的哲学原则,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掌握好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应坚持系统性的哲学原则,统筹规划,处理好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音乐美学是一门启发人类的审美思维和创造的分支科学。通过音乐美学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大学生通过音乐美学教育的协调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超越性原则,发展人性的潜能,培养人的素质,完善人的心理结构,提高人的自我修养,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2011年第19期发表的《对称与不对称同一模式结构及其证明》和第20期发表的《对称与不对称同一模式在粒子物理学中的应用初步》的两篇文章,现笔者根据数学界前辈们:华罗庚、王元、徐利治等数学大家所提出的数学模式的科学标准、和应用数学中的关系映射反演方法(即RMI原则)来进一步衡量,并从哲学、物理理论等各个方面深入论证与再讨论,认为同一模式结构和证明及其应用的内容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有望专家们在粒子物理等研究领域进一步展开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医学美学”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医学审美意识,训练学生的医学审美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医学美学观念,进而提高医学美容技术人才的专业素质。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探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与BOPPPS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果显示该模式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改善“医学美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姚丹 《科教文汇》2008,(13):169-170
“虚静”说作为先秦道家认识论的观点之一,有其自身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当它被引用到中国古典美学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十分显要的地位,并且贯穿于中国艺术创作、艺术审美鉴赏领域。本文从虚静与审美静观、审美的非功利性、以及“物我两忘”的最高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虚静”说的审美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美感和审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生俱来”,另一类是“与时俱进”的。前者,不论古人和现代人,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之外,在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之前,在“石器时代”就有岩画创作(见《剑桥插图史前艺术史”插图》)就可证明。至于后者,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是进行着生命活动的个体,这是它们的共性。但长期以来,人们将植物看成是“死”东西。1938年出版的《辞海》把植物有别于动物的特点归纳为“一、无知觉,二、不能自由行动”。社会上认为植物无知觉是较普遍的,甚至一些科学名称如“植物人”“植物器官”,无不寓意于植物是无知觉的。  相似文献   

19.
赵霞  吕明慧 《科教文汇》2008,(20):145-145
物质世界的真与美从来都是统一的,物理学家往往借助美来认识世界、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有学者认为:“一个科学理论成就的大小,事实上就是它的美学价值的大小。”美学因素不仅仅存在于物理学理论创立的原动力之中,还渗透于其理论体系的构思与表达之中。杨振宁在《美和理论物理》一文中提出,物理学具有“物理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也有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样统一美”、“和谐奇异美”、“简洁明快美”。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内生偏好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以为,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是由于不合理的成本因素、有缺陷的监管制度和政策与低有效的资本市场等原因造成的。本文分析认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又一基本原因是管理者的内生融资偏好。如果公司绩效影响管理者的财富(或职位、声誉等),管理者的偏好将支配公司的融资决策。对称信息条件下,管理者将有充分的股权融资偏好;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如果管理者对公司项目(或资产)拥有私人信息,且厌恶风险,管理者将最大限度地使用股权进行融资。最后,本文提出,管理者对股权融资的偏好是内生的,治理目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所产生危害的基本思路是“疏”,而不是“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