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新技术不断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来,有力地带动了教育的发展。人们把现代新技术在教育中的推广应用通常称为教育的电子化(电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这些“化”综合起来就是教育的“新技术化”。在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新技术化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各种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产生了新技术化教育,如我们当前所从事的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等。历史上已经完成了新技术化过程而且仍然存在的,人们称之为传统的。教育新技术化与新技术化教育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用这两个术语表达这种现实,更恰当、更有概括性,也明白易懂。因此,探索教育新技术化和新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非常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阶层化理论概述1.1阶层与划分阶层的标准Social Stratification,中文有不同的翻译,如社会成层、社会分层、社会层化或社会阶层化。社会阶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到某一历史阶段的产物。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是什么?由于每个社会不尽相同,因此各个学者所探讨的重点也略有差异。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分层理论创始人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曾提出一个由财产、地位和权力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也就是说他主  相似文献   

3.
在年轻人对初级高等教育的需求还没有减少之时,随之而来的是那些在工作中与时代保持步伐需要学习的成人对进一步学习不断增长的需求。在美国,大约40%的成人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查普尔,奥朵尼尔,2005)。在通过网络发送课程激增时,通过电视发送课程就减少了。然而,越来越多的年轻成人正在通过新一代交互式多媒体技术,用新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反过来就引发了对更具有交互性的远程学习的期望。流传的教育模式是构建主义,新技术打破了构建主义教学方法,使受到距离限制的教学变为可行。建立和完善学习社区对大多数远程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本文的目的意在引起对提出的观点进行提问和讨论,但是,在结束之前,还提出了远程与开放教育在使用新技术和新教育方法上可能出现失败的设想,本人的观点更为乐观。  相似文献   

4.
学习化社会与现代教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促使传统教育体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学习化社会正在逐渐形成,终身教育,教育社会化、全民教育,学生主体是学习化社会的四大特点,两教育技术的出现有利于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推动着学习化社会的发展,同时,学习化社会又反过来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它们相得益彰,相辅助相成,共同构建了现代教育的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毕立立 《考试周刊》2013,(49):171-172
现代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规训的事实和追求自由的目的之间的矛盾。自由是教育实现个体发展的基本追求,在学校管理中规训无处不在。受教育者的主体自由在规训中被消解,自由的权利和主体的发展在规训中被压抑。  相似文献   

6.
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技术理念,论述了以人为本的技术概念,人、设备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技术中的人本因素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理念;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技术理念对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教师的视角,阐述了开放远程教育中教学法的变化,即不涉及政策和管理问题。尽管年轻人对初级高等教育的需求尚未减少,与此同时,成年人为了使自己在职场上不被落伍,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亦不断增加。在美国,有大约40%的成年人参加过正规的成人教育活动。目前,电视传输的形式大为减少,而网络传输的形式却在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运用新的方式,即通过新一代多媒体互动技术开展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预计会增加更多的交互式远程学习活动。这一流行的教学法模式具有建构主义特征,而新技术使得建构主义远程教学成为可能。设立和推动学习共同体对于大多数远程教育者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本文的目的是想激发对于这一论题的讨论和探究。然而在作出结论前,本文对于有些人关于远程开放教育不能适应新技术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质疑假定。笔者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要显得更为乐观。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醇烃化新技术在合成氨工业中的应用效益及前景进行分析,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10.
刘喜兰 《孩子天地》2016,(6):215-216
人本主义化教育理念应用到俄语教育实践对其具有本体论意义,它体现了教育的逻辑起点,又体现了教育的最高目标。它要求俄语教育实践应依据人本主义的特征,遵循人本主义发展的原则,视学生为人本主义主体,弘扬他们交往互动性、人本主义体验性、知识生成性,使学生的知识、智慧和人格统一起来,成全"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1.
胡洁 《江苏教育》2022,(29):47-50
信息化时代,汉字的使用、书写工具、信息传递手段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对书法的观念理解、书写表达和学习方法也发生了一定改变,从而导致小学书法教育教学中新问题的出现。但是,书法教育的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血脉、培育学生个性品质、涵养学生艺术情操等意义是人们一致认同的,在新技术与教育紧密而高速融合发展的今天,书法教育借此东风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运用技术机制激发书法学习兴趣、开拓书法学习方法,与时俱进,将现代技术与传统书法进行创新整合,为教师的高效教学和个性课堂提供契机,为学生高雅艺术学习和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刘世豪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1):222-22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游戏积极融入教学活动之中,已拥有广大受众。它既符合当代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本身也具有黏性作用。从动机性刺激、沉浸式体验、迎合本能性3个方面对教育游戏化的黏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教育游戏开发合理性与创新性研究提供参考,改进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经过十年的发展,遵照教学需求发展的需要,不断迎来新的建设阶段,纵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正在经历着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在新技术背景下,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算法推荐技术、社会思潮的多样性以及青年思维方式的选择性和差异性都为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新的问题。特别是在算法推荐技术的普及下,信息内容的“把关权”、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能力、社会主导价值的信任度和客观事实的真实性都受到挑战。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更加自信、自强和富有思辨精神,但也容易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产生思想困惑。为应对这些挑战,探讨了新技术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是一个既往开来年,"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篇;201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上海世博会举办,"对人的关怀"、"推崇可持续发展",在各行各业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6.
学习化社会与远距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学习化社会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对远距离教育的论述:一是通过学习化社会成因的考察,点明了远距离教育发展的现实环境及其所面临的历史挑战;二是通过对学习化社会特点的归纳,提出了一个远距离教育发展的策略问题;三是通过对学习化社会的作用分析,确认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远距离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所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其教育思想价值体系,从而进一步肯定了远距离教育在实现教育民主化方面所做的种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2015年8月22日召开的全国教育技术专业院长(主任)会议(河南师范大学承办)上,全国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明选教授在讨论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时提出目前"教育技术专业有文科化的倾向",这一观点在与会者当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出现这种倾向的原因可能在于教育技术(学)的"教育学"定位、教育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管理体制机制和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等几个方面。了教育技术(学)文科化倾向的原因,对教育技术学科及其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校校通”工程自2001年全面实施以来,已进入第6个年头。各地纷纷建设的校园网、城域网究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多大效益?很多信息化设备虽能提供非常强的功能,但常常没能有效利用就淘汰废弃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学校的资源库少则几十GB,多则成百上千GB,可老师们还是找不到适用的资源;各地教研部门进行了各种信息技术培训,而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常常用于公开课的“表演”。大投入、小产出,高投资、低回报……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要使教育信息化尽快进入深层次应用领域,突破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就必须从系统观、生态观的角度对之进行思考,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及影响效果显著,肯定成绩的同时需要反思哪些负面影响?通过明确教育公平涵义,明晰大众化教育与精英化教育关系,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些不良反应,从角色定位、进出口径、竞争重点方面探求大众化教育时代各类教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教大众化的产物,其人才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有过硬技术,而且要适应现代职业岗位及其技术变化与发展的需要。然而,近几年来,在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转化过程中,仍然受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的影响,有些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设计上,忽视了新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对教师只重教课,不重科研:对学生只重课堂,不重实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