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评价当下学生作文时,曾感叹:只有情调,没有情怀.是的,现在许多同学都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境遇里,这样的境遇会让同学们脱离生活,特别是会脱离现实生活的底层生态,于是好多作文仅有自赏自恋的"小资情调",却少有关注天下苍生的人文情怀.如何让作文走出仅有情调的轻薄,多一些大爱的情怀呢?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评价当下学生作文时,曾感叹:只有情调,没有情怀。是的,现在许多同学都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境遇里,这样的境遇会让同学们脱离生活,特别是会脱离现实生活的底层生态,于是好多作文仅有自赏自恋的“小资情调”,却少有关注天下苍生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3.
作家梁晓声在评价高考作文时说,当今中学生的作文“只有情调,没有情怀”。反观之,一些中学生的作文的确飘逸着一缕衣食无忧、自恋自怜的小资情调,而难见心系苍生、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那么,中学生的作文怎样才能少一些浅薄多一份厚重呢?法宝只有一个:积淀。下面笔者通过品析一篇学生习作,来解读“积淀”的三个要旨。  相似文献   

4.
作家梁晓声在评价高考作文时说,当今中学生的作文“只有情调,没有情怀”。反观之,一些中学生的作文的确飘逸着一缕衣食无忧、白恋自怜的小资情调.而难见心系苍生、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  相似文献   

5.
作家梁晓声在评价高考作文时说,当今中学生的作文"只有情调,没有情怀"。反观之,一些中学生的作文的确飘逸着一缕衣食无忧、自恋自怜的小资情调,而难见心系苍生、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那么,中学生的作文怎样才能少一些浅薄、多一份厚重呢?法宝只有一个:积淀。下面笔者通过品析一篇习作,来解  相似文献   

6.
作家梁晓声在评价高考作文时说,当今中学生的作文“只有情调,没有情怀”。反观之,一些中学生的作文的确飘逸着一缕衣食无忧、自恋自怜的小资情调,而难见心系苍生、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那么,中学生的作文怎样才能少一些浅薄、多一份厚重呢?法宝只有一个:积淀。下面笔者通过品析一篇习作,来解读“积淀”的三个要旨。  相似文献   

7.
姜有荣 《初中生》2015,(2):13-16
作家梁晓声在评价高考作文时说,当今中学生的作文“只有情调,没有情怀”.依此观之,一些中学生的作文的确飘逸着一缕衣食无忧、自恋自怜的小资情调,而难见心系苍生、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那么,中学生的作文怎样才能少一些浅薄、多一份厚重呢?法宝只有一个:积淀.下面笔者通过品析一篇习作,来解读“积淀”的三个要旨.  相似文献   

8.
史峰 《初中生》2012,(Z2):36-39
正著名作家梁晓声在评价当下学生作文时,曾感叹:只有情调,没有情怀。是的,现在许多同学都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境遇里,这样的境遇会让同学们脱离生活,  相似文献   

9.
作家梁晓声在评价高考作文时说,当今中学生的作文"只有情调,没有情怀".反观之,一些中学生的作文的确飘逸着一缕衣食无忧、自恋自怜的小资情调,而难见心系苍生、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那么,中学生的作文怎样才能少一些浅薄、多一份厚重呢?法宝只有一个:积淀.下而笔者通过品析一篇习作,来解读"积淀"的三个要旨.  相似文献   

10.
作文命题,既是社会审视高考语文的一个切入点,也是高考语文反映社会的一个折射点。因此,作文命题,无论是对高考本身还是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总览2019年全国的8套语文试卷,作文命题总体上来说走的依然是"稳中有变"之路;而具体来说,则呈现出"视野与视角"并重、"情怀与情调"兼顾的鲜明特色——在视野宽广的背景下注重审视材料的独特视角,在厚植情怀的主基调下兼顾情调。  相似文献   

11.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是如此。让学生每次作文时都想写、愿写、乐写,就必须从激发兴趣入手。"小学生习作,如果能调动学生写的兴趣,激发学生动笔的欲望,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一位专家如是说。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燃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不妨多翻一些"花样"。  相似文献   

12.
正记叙文通用的写作路径是:以记人叙事来表现主旨。为此,高考记叙文写作实战技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练起:一、立意要彰显情怀高考不仅要"为高校选拔人才",而且要"为国举才"。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铁肩担道义"之情怀,方能有"著文章"之"妙手"。但高考作文的客观现状到底如何呢?作家梁晓声说:"高中生作文,只有情调,没有情怀。"更有阅卷老师感言:"高中生作文存在着‘低幼化’的倾向,到了高中还停留在初中乃至小学的思想水平和情趣上,不能不让人感到可怜。""情调"和"情怀"有何区别?简单地说,"情调"是指向"小我"的,"情怀"是指向"大我"的。高考记叙文要写出高中生应有的深度和厚度,要让阅卷老师不仅有"看头",而且有"嚼头",就必须淡去"小我"情调,彰显"大我"情怀。情怀的彰显不在"所为之事"的大小,而在"为事之心"的敏钝。哈佛大学招生对学生情怀的关注着实让人叹服: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指导思路上只要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傅北京 《教师》2011,(8):27-27
所谓的"话题作文",主要是指根据所提供的话题完成作文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所提供的"话题"是写作的中心和范围。话题作文一般都给出一些材料,引出话题,所给的话题不是作文的题目,而是作文写作的内容和主题。提供的材料为作文的写作内容指明了方向,是为了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帮助学生思考。在目前的各种初中语文考试中一般都采用这种作文命题形式。由于初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比较少,缺乏相应的写作经验,  相似文献   

15.
王杏 《考试周刊》2012,(10):43-43
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好作文,但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不少学生也发出"作文,作文,写到作文头就疼"的感叹。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往往是用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导致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都知道,作文无论对初中语文来说,还是对高中语文而言,都是半壁江山。然而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而言,要想打下这半壁江山,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学生本身就对语文教学没有太大的兴趣,加之作文教学的主观性色彩较强,使得学生在作文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才能将作文教学这"半壁江山"稳稳拿下呢?本文将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运用的能力。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实践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收到良好的效果。作文,是"物"(知识、生活)转化为"意"(思想、意旨),然后再将"意"转化为"文"的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我能遵循这种双重转化的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学生作文质量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张彬慧 《教师》2012,(22):64-64
"前"作文教学理论是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老师的作文教学研究理论。所谓"前"作文教学,就是区别于我们现在的"后"作文教学。它是在文章生成之"前",创设一些情境,注重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激发学生写作激情。  相似文献   

19.
高考的一类作文是要有过人之处的,该如何练就呢?一、要有新思想有阅卷老师说:高中生作文,只有情调,没有情怀。更有阅卷老师感言:高中生作文存在着‘低幼化'的倾向。高考一类作文评判的首要标准不是文采,而是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常常是"千人一面"、"千口同腔",而学生作文也是咬烂笔头,绞尽脑汁,最终还是免不了落入"俗套"之中,所以,学生中大多数视作文为学习中最苦的差事。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指引下,培养学生适当的对话能力,是实现学生与环境、教材、学生、教师多向互动的桥梁。受传统作文教学观念的影响,过去我们忽略了学生这种对话能力的培养,自然也就削弱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扼杀了一些有创新灵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