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体育纠纷的争端解决机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杨洪云  张杰 《体育学刊》2002,9(4):29-32
体育纠纷区别于民事纠纷和行政纠纷,具有其特殊性。在发生体育纠纷时,体育行政部门、各级法院在处理案件及适用法律上处处感到棘手。探讨了体育纠纷的3种一个合理的可供选择的基本框架。解决机制:体育仲裁、体育调解和体育诉讼,以求从理论上为体育争端的解决创设  相似文献   

2.
鉴于体育纠纷的多元性及专业性、技术性特点,对构建多元的体育纠纷解决机制进行探讨,为及时、有效、合理的解决体育领域中的争端与纠纷,提出了建立替代性体育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争端解决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体育纠纷的解决缺乏公平高效的体系保障.体育仲裁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体育争端解决过程的公平效率.对比国外体育仲裁制度和国际体育仲裁法院有关仲裁范围的规定,结合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和体育运动体制,科学的划分我国体育仲裁的仲裁范围,可以有效处理我国体育仲裁程序与其他程序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4.
ADR给人们提供了解决体育纠纷的多种途径实践中,大量的体育纠纷通过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得以消除.为了合理建构我国体育纠纷的ADR机制,从ADR释义着手,分析体育纠纷对ADR的诉求和我国体育纠纷的ADR途径,并从建立体育仲裁、完善体育调解和改进行业内部解决纠纷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体育纠纷的ADR机制.  相似文献   

5.
纠纷的“可体育仲裁性”是指相关纠纷是否可以交由体育仲裁机构管辖。因欠缺可操作性,CAS的相关规定在实践中并未获得重视。我国“阿尔滨案”和比利时“Seraing案”等案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忽视纠纷“可体育仲裁性”的现实争议和潜在问题。考虑到体育争端解决机构的定位,为更好地保护弱势当事方的利益,促进世界范围内体育仲裁体系的发展完善,实践中应以纠纷的可仲裁性为基础,将纠纷的体育专业性、体育规则适用的一致性、体育自治利益的相关性作为纠纷“可体育仲裁性”的认定要素,以完善CAS的相关规定,从而促进“可体育仲裁性”规则的适用。我国同样需要借鉴CAS经验,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纠纷的“可体育仲裁性”规则。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竞技体育协会与竞技体育制度形成的时代,政治背景及其性质进行剖析。探讨在新的历史时代下,我国竞技体育纠纷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为合理解决我国竞技体育纠纷,促进我国竞技体育更好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士韦 《体育科研》2010,31(5):23-26,30
通过对体育纠纷内涵、类型的分析,提出职业体育保险纠纷的含义和性质,并通过对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比较分析论证了仲裁解决体育纠纷的优越性。同时对职业体育保险纠纷的可仲裁性、法源、必要性、可行性、仲裁庭的组建、规范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体育行业协会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体育行业协会的本质入手,分析了我国体育行业协会的起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运用经济法基础理论阐释其法律地位、法律性质、社会责任;研究了如何解决体育行业协会与市场主体的争端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其自治功能,探讨体育行业协会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法律手段或准法律手段解决体育纠纷是人类体育活动走向法治化的标志。体育仲裁由于具有专业性、自律性、中立性等特点,已成为解决体育纠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国际奥委会为解决国际体育争端专门成立了国际体育仲裁院,美国作为世界职业体育运动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体育法律实践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建立了较为完善和健全的体育仲裁制度。在中国随着体育纠纷的日益增多,建立和完善体育仲裁制度迫在眉睫。本文从国际法、行政法学的视角出发对国际体育仲裁院和美国体育仲裁制度的仲裁机构、仲裁程序、司法审查程序进行研究分析,旨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建立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也长足的进步,在体育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体育纠纷。体育纠纷,是指在体育活动中以及解决与体育相关的各种事务中,各种体育活动主体之间发生的,以体育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体育纠纷从法律性质来分,分为体育民事纠纷、体育行政纠纷、  相似文献   

11.
Pechstein案和Mutu案是近年来体育法学界广受关注的重大体育纠纷案件。两个案件都是案情复杂、时间跨度较大、所涉法律问题较多、经历了诸多诉讼程序的案件,最后都提交至欧洲人权法院审理。欧洲人权法院对Pechstein案和Mutu案的判决使得该案对国际体育法治的影响更为深远。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基于Pechstein案和Mutu案各审理机构的裁决分析,对Pechstein案和Mutu案的案情、各审理机构的裁决进行了全景式的梳理和分析,并就欧洲人权法院的判决依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就欧洲人权法院对Pechstein案和Mutu案的裁决对CAS的改革、体育仲裁的完善、体育特殊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Pechstein案和Mutu案给中国体育法治建设、体育仲裁制度建立带来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赛事直播侵权纠纷中,法院跳过体育赛事权利而径行分析体育赛事节目或画面保护模式的通常做法欠妥。明确体育赛事财产权的性质可以使赛事直播在权利基础上正本清源,并统一赛事直播侵权纠纷的司法保护标准。理论上否定体育赛事可版权性的理由并不能统一适用于所有赛事类型。一些具有美感性和艺术性的体育赛事可解释为舞蹈作品或杂技艺术作品,从而获得版权保护。将来的《体育法》修订应当明确规定"体育作品"。非作品性体育赛事应当通过数据财产权加以保护,这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也符合国内产业导向,同时与保护客体的性质相适应。在现行法律体系之下,体育赛事数据财产权的保护可以通过适用《民法典》关于民事权益保护的一般条款,或者关于习惯作为法律渊源的条款得以解决。在《体育法》修订中,我们需要明确规定体育赛事数据财产权,其具体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权、数据传输权、数据使用权、数据处分权和数据收益权。  相似文献   

13.
体育纠纷司法介入之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纠纷的司法介入,它确切指司法机关为体育纠纷当事人提供司法救济,包括司法机关对体育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处理。体育纠纷司法介入的思路:一方面,要为体育纠纷的司法救济提供权利基础;另一方面,要为司法救济提供程序基础和具体制度设计及机构设置。司法介入体育纠纷在我国具有现实需要和实际的可行性,应当通过立法和具体的制度设计及机构设置推动体育纠纷司法解决机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闫成栋 《体育科学》2007,27(3):72-74
从界定体育仲裁的性质入手,分析我国体育仲裁性质。研究认为,公平原则决定了体育仲裁的民间性质和自愿属性,而这种性质定位必然将体育仲裁的范围由竞技体育拓展至整个体育领域。同时,为贯彻体育仲裁的自愿性,对体育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强制性体育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依法建立相应的效力审查标准的观点,并就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提供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户外运动法律规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考量户外运动适用法律的现状,分析认为,在既遵循户外运动风险承责惯例和风险自负的公序良俗,又符合以事实为根据的司法准绳和诚实信用的民事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应借鉴发达国家在处理体育运动案件中适用的自冒风险原则,从法律角度对其适用户外运动的条件进行考究和规制,进而建立我国户外运动的法律规制模式,促进我国户外运动立法,合理规避不应当的风险责任,适当降低户外运动风险致害引发的争执、纠纷.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界对“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尚存诸多争议,研究认为,应将该类组织界定为行政型市场化体育组织.受我国体育体制改革不彻底、市民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该组织在管理和运作上表现出显著的行政化和市场化倾向,作为改革中出现的一种过渡性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体育仲裁是国际体育领域解决体育纠纷的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体育仲裁的受案范围进行论证。首先,对体育仲裁及体育仲裁权的来源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体育仲裁适用范围的内涵及条件进行分析和论证,认为:体育仲裁的适用条件主要是体育纠纷必须发生在竞技体育活动中或与竞技体育活动相关的事务中;体育纠纷应具有可仲裁性;体育纠纷当事人应具有处理体育纠纷案件的民事实体权利;体育纠纷当事人必须具有仲裁协议;强制适用体育仲裁解决的体育纠纷。最后,结合相关案例对体育仲裁受案范围的具体适用进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国际体育仲裁程序性问题之法律适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国际体育仲裁中,能否为体育纠纷寻求适合的法律适用,能否获得令人信服的解决结果,将决定着体育仲裁的公正与效率。作为体育纠 纷解决的新型手段,也作为仲裁世界的新兴疆域,国际体育仲裁既有着对仲裁传统形式尤其是国际商事仲裁的依从,也有着基于体育独有的社 会存在而顺应所生的创见。试循如上思路,以程序性问题的法律适用为核心,就国际体育仲裁尤其是强制性仲裁对传统仲裁法律适用规则之呼 应与变革进行梳理,以期在法律适用之相关问题的探讨中提出有益辨析。  相似文献   

19.
肖浩 《体育学刊》2007,14(5):118-121
目前国内体育劳资纠纷救济途径有内部裁决、劳动仲裁和司法诉讼,其中立性、专业性、滞后性等造成了当下体育劳资纠纷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通过对运用运动员协会来促进其行业协会内部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强调在各个全国性单项体育行业协会中设立运动员协会来促进和完善体育劳资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