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纸媒体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也为探索中的报业延伸发展与转型提供一个好时机,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现实中大量的报纸媒体开拓微博平台,借力新媒体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新瓶装旧酒"的现象,报纸媒体的微博平台成为微博上的报纸,这是不利于报纸这一传统媒体的延伸发展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介融合。本文从传播效果论的角度对报纸媒体的微博传播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17):39-43
本文以人民日报及其官方微博对"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的报道为例,阐述了报网互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策略。微博的及时、互动和全媒体,报纸的专业、深度和权威,在报网互动中实现优势互补,对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和应急处置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报网互动是报纸等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传播的P2P模式的一种路径,也通过报纸与微博的"双向议程设置"、"影响力共享"等,将报纸和微博的内容生产能力和信息表现优势进行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博在互联网上的广泛应用,传统报纸媒体对其关注与日俱增。如何有效利用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平台,已成为各大报社所面临的全新课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微博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博在报网互动时代的传播力和传统报纸媒体驾驭这种新型信息传播平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2010年以来微博在国内的几何级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时代,而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报纸官方微博"成为传统报业新的传播渠道。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微博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式传播。面对微博的冲击,传统报业"拥有渠道,就拥有经济回报"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报纸微博应运而生。"报纸微博,是传统报  相似文献   

5.
湖北襄阳报从1976年至今,已形成了一支有三千多人组成的评报队伍。这支评报队伍绝大多数是报纸的热心读者和通讯员,他们结合实际,对报纸评头品足,提出了不少好意见。据统计,去年襄阳报共收到读者评报信稿四千多件。在新闻改革中,他们还配合报纸调查读者需要,开展读者“点菜”活动,对报纸改革,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引导评报员围绕报纸改革进一步搞好评报活动,报社帮助他们着重解决怎样抓住重点,据事论理地评报。通过参加报社的一些评  相似文献   

6.
评报工作涉及新闻生产全过程,不仅对提高报纸质量和新闻从业者业务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结果还会涉及到编辑记者收入分配,所以是编采业务中一项极具难度的工作,也是报社矛盾焦点所在。因此,笔者以《绵阳日报》的探索实践为基础,谈谈评报中怎样处理好导向把握与具体操作办法。精准把握导向,实现评报"指挥棒"作用评报工作纷繁复杂,系统性很强,要善于抓主要矛盾,牵"牛鼻子",总体上说就是要把握"三大导向",推动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报纸质量双提升。  相似文献   

7.
大报设评报员很常见,而企业报则不是很多。除历史上的原因,现实中办报决策者不重视评报工作是个重要因素。而《江苏石油报》长期坚持抓好评报员的工作,报纸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评报员金火生著文认为,设评报员进行评报工作是「报社一项基本建设」,对「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报纸的整体质量,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金火生在评报工作中有这样的体会:评报员要特别认真。这体现在评报过程中。拿到报纸只要『宏观扫描』在获得比较满意的答案后,接下来的  相似文献   

8.
王少军 《新闻世界》2008,(11):39-40
读者评报在业内不算是新鲜事,但长年坚持让读者对每一期、每一版、每一篇稿件进行评判,读者评报“常态化”,这在目前国内可能还是少见的。《安徽日报农村版》自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引入读者评报机制。把报纸好不好的“话语权”交给读者,以评报促办报,有效地提升了办报水平和报纸质量.收到了较好的多重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逐步把报纸办好,从去年初以来,《泸州报》建立和完善了多种形式的评报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大读者评报。读者评报,第一个发现报纸差错的,报社按差错不同种类给予奖励。评议信件在报社编辑部传阅,或张贴出来供大家阅读。特约评论员评报。我们聘请了10位特约评报员,请他们按报社排列的顺序,每人每月评一期《泸州报》,他们评议的报纸和评议报纸的书信,在编辑部内部传阅,然后统一保  相似文献   

10.
提高报纸质量,对办报人来说,是个永恒的课题。评议报纸,活跃业务探讨风气,对提高报纸质量,强化新闻宣传功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温州日报在建立“三级评报网”的基础上,于1992年开始又建立了“每周评报”制度,并做到评改结合。目前,这项评报制度的积极作用,已为报社上下所认同。本报之所以要不断强化评报工作,首先在于我们对评报的积极意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新闻产品,评报是对产品质量的评定,这样看,评报当然重要.但各种评报形式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和评报所需要的大量投入,使评报在现实中面临很多尴尬,不一定能达到办报者所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实际中,很多报纸并没有对评报投入太多的精力,这使评报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甚至成为一种边缘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胡丰 《新闻前哨》2008,(9):40-42
对新闻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和论说,几乎是从有报纸起就有的活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总编辑评报》,就是这样一本以报社记者作品为对象的新闻评析集。本文从《评报》的内容出发.简要分析了评报作者在新闻改革的文化背景和媒介生态下,描述媒介行为、分析新闻作品、解说新闻现象、评定传播效果、论证传媒从业人员规范等各方面的“鉴识”和“认定”,从而在评报中挖掘其更深层的价值,用于指导报业实践。  相似文献   

13.
报纸开设微博如火如荼,然而也存在盈利模式不清晰、运营目标不明确等情况,归根结底,这是对报纸微博在数字报业产业链中定位认识不清造成的。本文通过对新浪平台报纸微博的抽样调查,针对报纸微博在品牌宣传、内容运营、广告及活动营销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报纸微博在数字报业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报业数字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对传统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报业突围的困境,普遍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传统报纸改革的一个大趋势。从手机报、电子报、报纸微博到云报纸,报业一直在寻求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快和深入。微信的出现为报纸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平台,传统报纸纷纷试水微信公众帐号。基于对微信平台传播特征的考察和对用户关系的探讨,本文认为虽然报纸微信在现阶段面临一些困境,但是微信平台仍然可以作为传统报纸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借力点,而具备连接思维和定制思维是成功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9,(2)
评报评刊文章须具备议论文体“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这就似乎给报刊审读文章或曰报评刊评定了型,注定它只能是“三大块”式的论说文。所以,常常见到这种现象:报纸上发表的不少报评刊评文章虽然观点也正确、见解也蛮不错,可给人千篇一律的印象,引不起阅读兴...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记协,受云南省委宣传部委托,于去年春组织开展了评报活动。具体做法是:由省记协聘请若干“评报员”,请他们认真阅读参加评报活动的各家报纸,记下阅读的感受,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建议和希望等等;每个季度由省记协和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联合召开一次有各报总编辑或副总编辑参加的“评报会”;会上由评报员分别就分工阅读的报纸,进行专题性的或综合性的发言,供大家讨论、研究;会后将评报纪要编印成册,分送各报及其领导机关,作为改进报纸采编工作的参考。目前,  相似文献   

17.
评报简论     
庄向阳 《今传媒》2006,(2):26-27
一、评报越来越受到重视应当说,评报活动是早已有之,当人们对报纸从内容到形式指指点点、品头论足之时,就是一种评报。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遍布城乡的群众评报小组,堪称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近年来,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文化环境的相对宽松,评报活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以深圳《晶报》为例,这张报纸创刊于2001年8月1日,现在已经成为深圳市场上有重要影响的报纸,该报于去年4月份开始设立评报员的职位,由专人评报。郑州《大河报》,依其市场影响力而言堪称“中原第一报”,该报创刊于1995年8月1日,跨过了市场开拓期,如今正在进入…  相似文献   

18.
评报是一项新闻活动,评报丁作做得怎样,对于报纸质量和采编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有较大影响。 恢复评报,激起报纸活力《潮州日报》创刊十五年来,评报工作就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道路,一开始评报工作还比较认真,也收到一定的成效,但后来逐渐流于形式,每天的评报只是指摘一些用词不当或标题字的大小等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到了五六年前,  相似文献   

19.
湖北襄阳报十分重视群众的评报意见,除每周星期二在内部评报会上,有选择地宣读评报意见外,对有些重要问题还经过集体讨论,提出改进的方案。有些评报意见,还摘登在报纸上。他们还办了一个十六开的《评报员》专刊,作为联系评报积极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微博的出现为媒介融合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平台与机遇,本文通过比较《长沙晚报》和《潇湘晨报》的微博经营现状,认为地方报纸的官方微博不应只作为报纸推广平台,而要重视其经营,以微博影响力带动报纸网站、电子版的发展,提升报纸的美誉度和关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