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尔勇 《今日科苑》2010,(8):212-212
本试验通过在水整地前向低产田中施入稻壳灰和腐熟有机肥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土壤耕层增加12.5%、水稻产量增加13.12%。  相似文献   

2.
徐钢  司洋 《金秋科苑》2010,(6):158-158
本实验通过在水整地前向低产田中施入稻壳灰和腐熟有机肥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土壤耕层增加12.5%、水稻产量增加13.12%。  相似文献   

3.
土壤治理一直是个大课题。本文采用室外仿真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黏土矿物对污染土壤中Cr~(6+)的固化作用。实验显示污染土壤中加入黏土达到8%时,对土壤中Cr~(6+)有固化效果;Cr~(6+)污染浓度在300、600、900 mg/kg时,随着污染浓度的成倍增加,含8%高岭土表现出抛物线式的吸附率,含8%蛭石的吸附作用接近成倍增加,故吸附率曲线变化平缓。在土壤中Cr~(6+)污染浓度达到600 mg/kg时,含8%高岭土和含8%蛭石均表现出最高的吸附率。  相似文献   

4.
渭干河平原绿洲景观演变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专题图件、实测土壤数据以及GIS与RS技术的支撑下,研究新疆天山南麓渭干河平原1980年到2001年绿洲景观变化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年来区内以耕地为主体的人工绿洲景观面积大幅增加,天然绿洲和荒地面积减少,水域和荒漠面积略有增加;人工绿洲面积扩展的主要供体为荒地和天然绿洲,共有31.8%的天然绿洲和35.1%的荒地转化成人工绿洲,人工绿洲的9.9%和2.2%退化为荒地和荒漠景观;天然绿洲转化为人工绿洲,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下降了51.0%、42.6%、7.2%、43.2%和44.9%;荒地转化为人工绿洲,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各自减少了3.1%、12.9%和12.6%,碱解氮和速效磷则提高了25.9%和16.7%.人工绿洲的扩展导致土壤养分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此外,绿洲景观的变化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10m×10m高密度网格设计,在面积为10.24hm2的农田内取土壤样本1024个,测定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通过"再采样"方法,研究改变取样幅度和取样间距对表征土壤有机质变异特征的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函数参数的影响,分析获得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0.24hm2取样区内,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表现为弱变异性,CV≤3.43%,但整体含量偏低,SOM≤1.04%;随着采样幅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变异性不同程度增加,变异相关范围和结构性变异比例也不断增大;当采样间距增大时,土壤有机质变异性呈无规律变化,但变异相关范围显著增大,而结构性变异比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磁混肥是以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特殊工艺制成的一种新型肥料。它不仅可以解决燃煤电厂粉煤灰堆积占地、污染环境的严重问题,还具有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的功效。 该肥在主要土壤类型上的水稻、小麦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提高10~30%,粗蛋白含量增加2.5~3.0%;水稻产量提高10~20%,粗蛋白含量增加1.7~5.6%。  相似文献   

7.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冬季利用地下苦咸水(9.59g/L)对滨海盐碱地进行咸水结冰灌溉,灌溉水量为180mm,咸水融化入渗完成后覆以地膜以防止返盐(T),以不灌溉同期覆膜的地块作为对照1(CK1),以不做任何处理的地块作为对照2(CK2)。种植作物为棉花。结果表明,冬季咸水灌溉结冰、春季咸水冰融化入渗后土壤各层次脱盐效果明显。春季咸水冰融水入渗后,T处理0~20cm土壤表层含盐量由灌水前的0.69%降低到0.39%,脱盐效率为43.5%,显著高于CK1和CK2;而CK1和CK2由于受冬季土壤冻融积盐和春季强烈蒸发影响,0~20cm土壤表层出现强烈的积盐,土壤平均含盐量分别从0.63%和0.58%增加到1.44%和1.27%;在棉花播种期,T处理的土壤表层含盐量为0.31%,而CK1和CK2土壤表层含盐量分别为0.65%和0.98%。由于T处理的土壤含盐量低,适于棉花的播种出苗,播种后出苗率达76.8%,最终籽棉产量达3700.17kg/hm2;而CK1和CK2由于土壤含盐量高,几乎没有棉花出苗,最终棉花绝收。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养护的方式,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不同固化稳定化药剂添加量对土壤Sb的固定效率;本实验所用的固化稳定化药剂为三氯化铁(FeCl_3)、碳酸钙粉(CaCO_3),氧化铁粉(Fe_2O_3)以及还原铁粉(Fe)以质量比4:6:5:4混合而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固化稳定化药剂施加量的增加,锑的固定效率逐渐增加,在药剂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5%时,土壤锑固定效率最高达86.8%。施加固化稳定化药剂降低了土壤pH值,但pH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本药剂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Sb的浸出毒性,并且药剂对土壤pH的扰动较小。  相似文献   

9.
基于CA-Markov模型的滨海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彤  何玲  张俊梅 《资源科学》2014,36(6):1298-1305
为了研究滨海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通过解译1990年、2000年、2010年三个相同季节的遥感影像,得到三期土壤盐渍化程度分布图。使用Markov模型和动态度模型分别求出了盐渍化土壤转移面积矩阵和变化速度,使用CROSSTAB模块得到土壤盐渍化程度空间变化图,并分析了影响研究区盐渍化的4个主要因素,通过MCE模块得到土壤盐渍化影响因素图集;将1990年、2000年两期解译影像输入CAMarkov模型得到2010年仿真图,同2010年实际解译影像相比,数量精度和空间精度均能接近或达到85%;进而模拟2020年黄骅市土壤盐渍化分布状况,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轻度盐渍化土壤面积持续增加,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面积均有所减少,到2020年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面积分别占研究区的26.50%、19.89%和14.79%。此研究可为当地土壤盐渍化的治理及相关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滨海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通过解译1990年、2000年、2010年三个相同季节的遥感影像,得到三期土壤盐渍化程度分布图。使用Markov模型和动态度模型分别求出了盐渍化土壤转移面积矩阵和变化速度,使用CROSSTAB模块得到土壤盐渍化程度空间变化图,并分析了影响研究区盐渍化的4个主要因素,通过MCE模块得到土壤盐渍化影响因素图集;将1990年、2000年两期解译影像输入CAMarkov模型得到2010年仿真图,同2010年实际解译影像相比,数量精度和空间精度均能接近或达到85%;进而模拟2020年黄骅市土壤盐渍化分布状况,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轻度盐渍化土壤面积持续增加,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面积均有所减少,到2020年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面积分别占研究区的26.50%、19.89%和14.79%。此研究可为当地土壤盐渍化的治理及相关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粉垄耕作模式结合浅埋滴灌脱碱排碱措施对通辽苏打盐碱土理化性质及玉米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探索苏打盐碱耕地科学的耕作模式,笔者设置了粉垄耕作试验,以旋耕为对照,对播种前、苗期、收获后3个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及pH、EC、总盐指标变化和玉米农艺性状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粉垄耕作处理在20 cm~40 cm、40 cm~60 cm、60 cm~80 cm、80 cm~100 cm土层间,土壤含水率相比播种前分别增加了3.89%、11.11%、14.39%、15.53%;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5.51%、3.7%、6.45%、9.39%。降低了0~5 cm、5 cm~10 cm、10 cm~20 cm、20 cm~40 cm土层间的土壤EC值及pH值。收获后0~5 cm、5 cm~10 cm、10 cm~20 cm、40 cm~60 cm、60 cm~80 cm、80 cm~100 cm全盐量较对照降低了28.1%、14.1%、1.6%、8.7%、17.1%、15.3%。亩产达到878.6 kg,较对照增产29.5%。综合研究区土壤、自然条件现状,可采用粉垄耕作模式,提高土壤含水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覆盖可使南方红壤坡地桔园冬季土温提高0.9°c-2.1°c,地表温度提高1.5°c-3.1°c,春季地膜覆盖使桔园土温回升快,夏季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桔园土温。桔园土壤含水量增加0.3%-0.4%。使柑桔耐受干旱危害的时间延缓4d-10d.稻草覆盖和草加膜覆盖可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地膜覆盖提高了土壤中N、P、K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覆盖还可以降低土壤容量和比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覆盖可促进柑桔营养生长,提高坐果率和单株结果数,并增大果实体积,从而提高柑桔产量品质。吴灌溉条件下红壤坡地桔园以采用草加膜覆盖最佳,其次是地膜覆盖;有灌溉条件下稻草覆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陈德良 《科技风》2014,(17):86-86
本文利用两年的试验,探索了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与常规均匀垄栽培之间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及产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能显著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生育期提前1~3d,产量增加8.4%~10.0%,因此,该项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作业成本、改善土壤性能,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Nature     
正热带森林内的实验增温引起土壤碳损失Nature封面:地面控制。随着气候变暖,土壤有机质会变得不稳定,更多的CO2因此被释放到大气中。一种假设认为对于温带地区的森林而言,土壤在两年内增温4℃会让碳排放量增加约1/3,而热带土壤则被认为对增温的敏感度较低。nature杂志第7820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一项土壤增温实验的结果,挑战了这种假设。研究人员在巴拿马巴罗科罗拉多岛的热带低地森林土壤中进行了一次增温实验,两年内让土壤增温4℃,CO2排放量出乎意料地增加了55%。实验结果表明,热带土壤对增温高度敏感,可能对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正反馈。  相似文献   

15.
设施栽培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棚栽培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露地,放线菌数量下降;在大棚中,种植年限长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低于种植年限短的,土壤中有害真菌数量增加;不同有机物料施用对土壤微生物区系有不同的影响,有机物料的施用能增加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尤以施用猪粪效果更佳;连作后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各类微生物数量上升,以真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黔桂喀斯特山地主要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桂喀斯特山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区划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本文在降水贮存量法、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植被固碳释氧等方法基础上,基于实际径流小区实验数据,修正或引入径流系数、降雨侵蚀力、石漠化因子、岩石风化固碳等参数模型,定量评估1990-2015年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固碳释氧等3项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量和释氧量的总量为630.15亿m~3/a、189.02亿t/a、6187.49万t/a和16 002.18万t/a;单位量分别为2943.43 m~3/(hm~2·a)、885.18t/(hm~2·a)、2.89t/(hm~2·a)和7.47t/(hm~2·a);(2)水源涵养功能以低、较低等级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3.72%和20.55%;土壤保持能力以低、较低和极高等级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24.90%、20.90%和21.44%;固碳释氧功能等级以较低、中等和较高等级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5.47%、29.83%和21.49%;(3)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最大,其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固碳释氧生态系统服务分别是耕地和草地的1.85与2.55倍,1.70与1.03倍,1.16与1.09倍;(4)1990-2015年,黔桂喀斯特山地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和固碳释氧均呈现增加趋势:对比1990-2000年和2000-2015年两个时段,前一时段水源涵养量和土壤保持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6.25%和3.45%;后一时段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固碳量和释氧量均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在2.65%~7.49%之间。  相似文献   

17.
乡(镇)级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乡 (镇 )级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结果表明 ,菜田土壤主要养分N、P、K、Mn、Zn、Fe等尤其是P、Mn和Fe的速效含量明显高于粮田 ,种植制度和土壤肥料有关的管理历史是对土壤养分进行宏观分区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 ;粮田土壤N、P、K、Mn、Zn和Fe普遍缺乏 ,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整个区域土壤N、P、K、Mn、Zn等主要养分速效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存在着半方差结构 ,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存在着空间相关性 ,这一基本趋势对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是有利的。粮田区域土壤养分速效含量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 ,对土壤主要养分N、P、K、Mn和Zn可分别分成 2、3、2、2和 2个养分分区 ,因而对这 5个土壤养分进行分区管理可行。作物高产优质分区平衡施肥技术在小麦和玉米上使产量分别增加 1 0 9%~ 1 2 5 %和 1 2 5 %~ 2 1 7% ,使经济效益分别提高5 89 97~ 74 6 5 6元 hm2 和 5 2 9 6 2~ 1 34 3 4 5元 hm2 。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海西州主要农牧业发展模式为半农半牧,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但较为敏感和脆弱,草畜矛盾突出。2022年海西州草产量与近10年、近5年及2021年产量相比,分别下降3.36%、8.96%和11.24%。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补饲适宜的苜蓿草,可提升肉质、产奶量、蛋鸡产量,增加经济收入;苜蓿草根瘤菌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土壤水源涵养能力。因此,海西州发展人工种植苜蓿产业,可平衡自然放牧对草地生态的压力,对提升畜牧业品质和生产性能、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汇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蒙古栎生长和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模式计算,讨论了气候变化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有利于蒙古栎的生长和材积量的累积,当CO2浓度增加1倍时,叶面积增加28.1%,主茎新增量增加23.3%,分株数增加22.5%,叶片气孔阻力增加41.8%,而光合作用速率增加16.5%;而土壤干旱不利于蒙古栎的生长和材积的累积,当土壤湿度由60%~80%下降到45%~60%时,叶面积减小36.5%,主茎新增量减少34.3%,分株数减少37.5%,光合作用速率减小35.1%.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可以减弱干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东北地区蒙古栎的气候生产力在118 m3~288m3/hm2之间,积温对蒙古栎数量成熟龄时材积量的影响不大,但积温增加可以缩短蒙古栎的成熟龄,从而缩短蒙古栎的生长周期,而降水和辐射增加有利于蒙古栎气候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土壤电导的测量是本文的出发点,在分析土壤电导机理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能同时检测土壤电导和土壤含水量的土壤电导试验系统。探索了土壤电导与土壤容积含水率、土壤含盐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随含水量的增加土壤电导的变化趋势和土壤电导随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而变大的规律。同时还探讨了土壤电导与土壤pH值之间的关系,对pH值不同的土壤进行了分别的试验,通过分析认为土壤pH值对土壤电导的影响较弱,待今后再做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