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钟迅辉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4):27-27,33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由于专业特殊,能量消耗较其他专业学生大,因此,让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掌握一些合理的营养补给和健康饮食方法,对其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将大有好处。本文从计算能源消耗、合理营养补给、健康饮食等方面进行阐述,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营养补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法,对高校武术俱乐部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术俱乐部学生营养状况基本良好。学生有较高的健康饮食意识;但普遍缺乏营养知识。建议:从学生饮食习惯、营养意识以及高校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等方面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对广西高校男篮队员饮食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采用调查法对广西高校男篮队员日常的饮食行为以及赛前、赛中的饮食习惯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篮球队员对营养学的知识知之甚少,营养摄入不均衡,脂肪摄入含量较高;饮食习惯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为对早餐不重视、饮食不规律等。通过对上述现象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建议加强对队员们的营养知识教育,使其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4.
以班为单位分层整群抽样,选取娄底市高校2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针对饮食保健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饮食保健常识非常缺乏;对吃早餐等态度欠端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普遍存在。提示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饮食保健知识,端正饮食保健态度,改善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迫在眉睫,并建议以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健康保健意识为目标,开设一些有关饮食保健、营养学相关的课程与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5.
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及文献资料法,从身体状况、营养意识、一日三餐、零食、合理饮水5个方面对我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理工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总体的营养意识较好,但在日常饮食习惯上仍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是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多半学生一日三餐不能按时保证;吃零食的现象比较普遍;饮水量不合理现象也很严重。应加强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营养膳食的教育,使大学生掌握良好的饮食观念。  相似文献   

6.
高考体育生的运动能力不仅取决于科学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取决于良好的膳食及营养状况。文章主要运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西省60名高考体育生的膳食及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针对学生饮食中这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膳食,建议学生应提高营养知识,养成良好合理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平衡膳食,以为高考体育生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发展很快,高校体育的任务已经从增强学生体质,保证专业学习,为专业发展服务的从属地位扩大到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方面来。为了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学生在体育课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医学专业大学生与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采用问卷对湘西地区高校医学和体育专业在校生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两专业睡懒觉的爱好所占的比例较高(34.14%、36.67%),睡眠时间>7-8小时;在晚上11:00之前睡觉、早上6:30起床有午睡的习惯;睡眠质量不好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专业学生吃零食习惯、对饮食要求从喜好角度不从营养角度考虑等所占的比例都比较高(39.02%、29.26%;40%、28.89%),而每日不按时合理吃早餐、每天喝牛奶吃鸡蛋和水果、每餐进餐时间<10分钟、每餐吃七八分饱等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专业学生认为自己需要健身运动的比例较高(71.66%);而每周参加健身运动5次以上、每次健身运动的时间>30分钟所占的比率较低(10%),而体育专业学生所占的比率较高(39.02%),两专业学生零花钱开销主要用在服饰上(45%、33.33%)、,其次为通讯费用和零食,在学习上的开销都比较低。结论:医学专业学生的睡眠习惯略优于体育专业学生,两专业学生饮食习惯不良,体育专业学生健身习惯优于医学专业,两专业学生零花钱开销主要用在服饰通讯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投入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投入现状的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体育投入理论与实践体系,全面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学生在体育行为方面态度积极、参与程度较高、动机明确,学生为了体育锻炼饮食消费明显增加、饮食习惯明显改变、家长支付费用明显增加,体育消费不断增多.另外,调查发现,经济能力有限、缺乏体育场(馆)设施等因素是制约高校学生体育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智力体育行为方面,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态度是鲜明的,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支持是明确的,但使用消费方式进行智力体育行为投入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时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间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山东省三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女生,而且性情更温和热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较其他两个专业学生心理更为健康,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表现的更为焦虑;大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营养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师范类和综合性院校大一至大三男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大学生营养健康知识和饮食行为总体表现尚可,近半数学生具有荤素营养搭配的饮食观念及习惯,饮食较有规律,对营养素的态度及行为较正确。但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主食摄入量过少、不重视早餐、挑食、膳食不平衡等,这与营养知识缺乏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关。建议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增加营养教育内容,鼓励大学生多渠道获取营养知识和提高健康认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海峡两岸举重运动员的营养概念、饮食习惯及训练后对食品的特殊需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峡两岸举重运动员营养观念不同,饮食习惯带有地区特色,有不良饮食嗜好,训练后补充饮料欠科学。现阶段对海峡两岸举重运动员应大力实施营养干预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运动员膳食制度,形成良好饮食习惯,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促进两岸体育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初中学生1998-2001年三年时间里,使用《全国体育实验教材》后,在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发现三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肺活量、克托莱指数等有显著提高,营养不良率明显下降,男生的超重与肥胖率有所上升,近视率明显提高。今后应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用餐,平衡膳食,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品质等。  相似文献   

14.
少儿运动员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少儿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访问调查法,调查内容包括基础营养知识、运动营养知识、饮食习惯和态度。结果表明:1.少儿运动员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2.普遍存在不良饮食习惯。3.对营养知识有较好的认知态度。在少儿运动员中应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有利于膳食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面对大学生体质下滑的不争事实,普通高校都在积极思考和实践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和方法。笔者阐述了南京工业大学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所采取的有效途径: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高校体育教育与教学模式;实施阳光长跑制度,加强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的培养;借助体质测试平台,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发挥学生体育俱乐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热情;积极承办赛事,精心组织开幕式表演,营造学校特色体育文化氛围。并对今后高校体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运用问卷法,探讨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通过调查表明体育需要、体育动机、体育态度、体育兴趣等心理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进行了健康意识、生活习惯、体育锻炼情况等进行了调查总结,提出了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关系,希望能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因素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永军 《体育科学》2006,26(6):51-54,70
采用问卷调查和测量统计法,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对体育有兴趣,但对有一定强度的运动项目冷落;饮食营养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符合我国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标准;良好的营养使独生子女在运动时的无氧阅和最大摄氧量处于良好状态;在评价体质健康状态的3因素中,形态指标优越于同年龄人群,而机能指标和体能中的某单项指标令人堪忧。建议:端正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制订有效措施,激励师生共同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构筑坚实依托。  相似文献   

19.
贾丽娟  赖其军 《精武》2012,(35):9-11
以湖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体重过轻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和正常体重士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成绩、体育课成绩、三项素质成绩及体育敏珠习惯的对比分析,研究我国体重过轻套大学生的基本身体状况,分析女大学生体重过轻的主客观困素,并导求相应对策,以促进我目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正常发展,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