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我们知道,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是各执一偏而堕入谬误的两个极端:利己主义认为人的行为目的只能利己,从而否定无私利他,而把利己不损人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原则;利他主义则认为人的行为目的能够无私利他,而只要目的利己,便是不道德的,于是否定一切个人利益的谋求,从而把无私利他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原则。 那么,是否有克服二者的片面性,从而既倡导无私利他又肯定正当个人利益谋求的伦理观?有的。不过这种伦理观迄今尚无名称,我们不妨称之为“己他两利主义”。属于这一流  相似文献   

2.
传统利他主义伦理观在强调无私利他的同时反对一切个人利益的诉求而失去了其存在人性论基础。社会生物学认为利己与利他并非二元对立的两极,只是个体在不同环境中所采取的不同生存策略。就人类来说,亲缘范围内的利他是无私利他,而社会范围内的利他则更多是互惠利他。人类的利他行为是知与情统一,是先天与后天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一个神圣祛魅、道德世俗化的时代,我们应从内容到方法对利他主义道德教育进行合乎现实与理性的修订。  相似文献   

3.
普列汉诺夫认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不是个人利益在个人意识中的直接投射,而是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个人意识中的显现。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最有利于社会历史进步的那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是社会利益的标志,因而也是衡量逍德的尺度。在道德内部存在着利他和利己的矛盾:社会的利己主义需要个体的利他主义,个体的利他主义正是满足了的社会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4.
人性有两个方面即利己与利他。利己的“经济人”与利他的“道德人”应该是统一的。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提高效率,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人的求利动机;另一方面,要加强道德建设,依德治国,约束人的损他行为,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完整人格。  相似文献   

5.
桑萍 《文教资料》2006,1(16):35-36
对利己的认识和评价是思考道德和道德教育不可逾越的问题。传统的伦理学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利己与利他对立起来,认为道德行为的特点就在于个人节制或牺牲自身利益以保护和服从整体利益。因此,在强调以德治国的今天,通过正确了解利己内涵,揭示利己和利他的辩证关系及利己的意义,使道德教育从天上回到人间,成为每个人一种内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哲学视野中,以共同利益为目标的利他选择,是由个人的实践成熟度来推动的,从物质利益支配的被动利他选择(实质利己)发展到由自我发展提供能动支持的主动利他,既是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进程,也是社会共同体所需的价值原则.依据人的依赖性、基于物的依赖性的人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发展三大形式,以利他与利己变动展示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进程,表现为从原始血缘性利他本能到个人利己主义经济理性再到自由自觉的利他主义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7.
亚当·斯密从人的利己角度出发,指出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通过利己的逻辑起点引出利他的道德情感,从而形成人人平等互利的市场经济秩序。亚当·斯密所描述的经济人是具有道德意识的社会人,“利己”与“利他”共同构成了人的本性,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社会人。在从个人利益向社会利益推进过程中,其正义观构成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内核。正义不仅是个人必备的品质,也是一切美德的根本,促使各种美德相互包容、和谐共存,使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处于合宜状态,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教育和日常生活中,利己——损人、利他——损已往往被被认为有必然联系。根据伦理学、心理学、社会生物学与字源学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1.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反映了道德的实质内涵;2.为已利他是道德恒常性的表征。在道德教育实践方面,应该承认为已利他和纯粹利己的合理性,并根据孩子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有实效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为克服个人行为的外部不经济、达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均衡而产生的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与自然经济条件下贬斥私利、私欲的伦理道德观相对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道德观则肯定利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道德观是利己与利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公民自由与国家法规之间.既存在着对立与冲突,也存在着一致与协调。这种一致与协调是经济主体自由地追求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基础。经济主体要自由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须维护和促进这种协调;必须通过利人而利己、利公而利私、守法而自由;.必须遵守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1.
伦理学基本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是一门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不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可以帮助人们完善自我、完善他人、完善社会。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最基本的问题,正确理解、处理好这个问题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当前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冲击,寻找网络道德失范的根源,探讨高校如何利用网络优势,趋利避害,采取对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构筑思想领域的新长城.  相似文献   

13.
道德情感的培育无疑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个体的修为是重要环节。道德知识和道德智慧是前提,道德生活的投身与体验是基础,行为过程中的道德反省是关键,道德境界的归化是目标。  相似文献   

14.
对基因工程技术中克隆人的道德伦理问题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是当今生物科学研究领域中最有生命力、最引人注目的前沿科学之一,它对农牧业、食品工业、能源开发、医药卫生等领域产生巨大效益,它在产生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探讨了基因工程技术中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及如何避免基因工程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对人类道德伦理的冲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价值观的历史取向应该是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服务;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文化价值观取向应该符合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最高价值追求应该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被广大民众普遍认同和接受,才能充分发挥其规范和导向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提升广大公众的道德共识。当前,从克服"道德共识"困境、健全完善"道德整合"现实机制和优化"道德认同"基本路径的视角,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表现和现实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和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革命将我们带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以大机器为标志的现代化时代,机器化的大生产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让人们更加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也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能力,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导致我们为了发展肆意破坏环境,做出了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行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才仿佛突然警惕,环境问题俨然其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并且人们发现它已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妨碍着经济发展。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刻地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短短40多年里新加坡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西方人赞誉的"人间天堂",重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其学校德育的建设。新加坡根据不同的形势变化进行改革,通过德育成功地加强了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加坡学校德育建设富有成效,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开展德育活动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终身学习”理论是当今 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教育改革思潮,它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公民道德建设有重要的启示,即:人人是公民道德建设之人;时时是公民道德建设之时,处处是公民道德建设之处。  相似文献   

20.
孝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孝德教育是最基本的道德教育。由于缺乏孝德教育而致使部分大学生孝德观念淡漠,伦理道德水平不高的现象不容忽视。我们应批判继承中华传统孝德,剔除其糟粕,大力发掘、提炼其精华,赋予时代的新内容,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孝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