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音韵美、格律美和意境美,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的重要内容。教材中编入的古诗词占了较大的比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还给每一首诗配了插图,这也就给我们教学古诗带来了启示:教材中的古诗大多是写景和叙事的,富有画面感,如果在教学时采用诗画结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姜春贵 《广西教育》2014,(25):79-7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要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落实到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独特的体验,训练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所思考和感悟,享受古诗词审美的乐趣。一、以画解诗,亦诗亦画以画解诗,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诗时,赏析诗中精妙语言对具体画面的生动描述,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品味赏析诗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3.
师:苏轼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教科书上的这幅插图是否最好地体现了《秋思》的意境呢? (师屏显课文插图.) 生:我认为这幅画画得非常紧凑,非常淡雅,但是还有些纰漏. 师:紧凑、淡雅与否,我们暂不评价.同学们先按行文顺序找找纰漏.  相似文献   

4.
教科书插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几乎每本语文教材均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插图,插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材知识。但是就现实而言,我国语文教材对于插图并未有足够的重视,其重要功能还未得到有效的发挥。本文就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插图资源有效运用的实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初中古诗词教学是介于小学丰富的感性积累与高中理性的鉴赏分析之间的过渡阶段,然而当前初中的古诗词教学定位模糊,随意,教学手段单调枯燥,而且新课标实施策略对此又简单笼统,致使初中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流于形式,兴趣大被挫伤。笔者努力尝试"为诗配画——为画配诗——以画论诗"的诗画共赏平台来进行探索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雅》、《颂》多叙事诗,《风》是抒情诗。诗与画主要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璄。但诗的意境(?),不能象绘画那样直接为视觉呈现出具体鲜明的形象。语言是观念性的,需要欣赏者的理解、思考、分析和联想,在想象中呈现形象。 苏东坡称赞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与画表现出同样的艺术境界,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如: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首古诗词都配有精美的插图。笔者认为,应该删去这样的插图,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古代诗词都很有意境,大多数古诗词都是诗中有画。在弄懂诗意词意的同时让学生想象画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很有帮助,但是如果课本中配上了插图就局限了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在想象时总是围绕插图转,跳不出插图这个框框,想象的翅膀就飞不起来。笔者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本年级课本中还没有出现《咏柳》这首诗时,我提前上了这首诗。学生在弄懂诗意而没有插图的情况下大胆想象画面,然后再把想象的…  相似文献   

8.
诗画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古今中外著述颇丰.我国自古,强调“诗画一律”,注重诗与画之间的渗透融通.钱钟书先生在莱辛《拉奥孔》的启发下将目光转向“诗画异质”说,于1939年发表《中国诗与中国画》并提出“中国旧诗和旧画有标准上的分歧”.本文试就钱钟书先生这一观点产生的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展开论述,即:儒学精神和佛道文化对诗画艺术的不同影响,并就文中部分观点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9.
诗与画作为两种紧密联系的艺术样式,被称为孪生姊妹。“书画异名而同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等名言隽语足以表现二者作为姊妹艺术的相通互借之处。然而,诗与画毕竟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其特殊性自不待言。况且中西艺术史上关于诗画的比较研究又是以各自的艺术实践为基础的,同样是诗,或同佯是画,在中西方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文化特征。所以本文就以中西方传统的诗画对比观为基点来探讨它们各自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在诗与画的关系上,苏轼倾向于“诗画同律”说。在《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中有“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名言,而在《书摩诘蓝田烟雨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传统的古诗教学注重字句讲解、背诵和翻译这三部曲,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意境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难以理解。如何帮助学生领会古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古诗词,《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从读诗、赏诗、画诗、用诗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细致指导,以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适时地选择契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插图,明确插图的意图和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水平颇有好处.借助插图探索课文思路.有的插图蕴含着事情的来龙去脉.如《飞夺泸定桥》文中的插图,画的是红军冲过沪定桥的情景.这时,可这样借助插图提问学生:这座桥是怎样的一座桥?红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新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地理》教科书有别于旧教材的一个特点是,以见诸报刊的漫画为教材插图,且多至八幅。值得教者注意。在漫画插图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牢牢把握“识、知、说”三个环节,进行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完成由感情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达到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所传授的知识。首先是识画。这是学生理解漫画插图含义的前提。如果连画面的内容都看不全、看不准,能正确挖掘出画面揭示的丰富内涵吗?例如识读《苦难的母亲》这幅漫画时,学生把人格化厂的地球当做怀孕的母亲。由于识画出偏,学生就把这幅漫…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材的插图不是一种摆设或点缀,而是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不可忽视这一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文的现有插图,让其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做到图为文用.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常常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种宣传画。”一语中的.文本中的插图对于延伸文字内容大有裨益,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学阶段,究竟应从哪些方面挖掘插图资源并进行适合中学课堂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诗画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古今中外著述颇丰。我国自古强调"诗画一律",注重诗与画之间的渗透融通。钱钟书先生在莱辛《拉奥孔》的启发下将目光转向"诗画异质"说,于1939年发表《中国诗与中国画》,并提出"旧诗或旧画的标准分歧是批评史里的事实。"[1]28文章从钱钟书先生这一观点产生的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展开论述,即:儒学精神和佛道文化对诗画艺术的不同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具体形象,直观性强,富有趣味,并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  相似文献   

17.
<正>古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汉语文文化的瑰宝,它集思想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身,语言凝练而且富有一定的韵味,常常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觉,就像"诗佛"王维的诗画。同时,这种特点几乎囊括了所有写景抒情的古诗词。古代文人墨客历来就有画中题诗或依据前人之诗来作画的风气,从创作角度来看,古诗词有相当一部分是作业置身于某种场景画面并受之感染而写下来以抒发情感的。如曹操《观沧海》而发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杜甫登泰山慨叹  相似文献   

18.
吴松山 《小学生》2010,(12):70-71
1绘画法诗画同体,诗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古诗的精髓。因画悟诗,强化体验是学习古诗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理解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卢聪勇 《成才之路》2021,(15):128-129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短小精悍,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以诗演绎,以画配诗,以诗解诗,以声配诗,尝试作诗,让学生得其趣而领其味,科学记诵古诗词,深入理解古诗词,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芙蓉楼送辛渐》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部分中的一首诗。"古诗词背诵"部分共有八首诗和两首词,包括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爱国诗等。我个人认为教材编者选择这些诗词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增加积累,另一方面是想对小学阶段学生学过的诗词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归类,引导学生发现某一类诗词(主要是诗)的一些基本特点。基于以上理解,我对《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主要分成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