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背景] 《走向生活》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写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从中获得了“主动走向生活”的人生启迪。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亲身体验记者的生活,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走向生活”的小记者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 ,“创设情境 ,开展活动 ,写实践性作文”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此 ,我把人教社六年制小语教材十一册第五组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当小记者”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让学生先活动后作文 ,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一、创设情境 ,激情引趣师 :同学们 ,你从电视上看到过记者采访的场面吗?你想过当记者吗?想不想体验一下当记者的生活?这段时间 ,我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主持了一个“环保大家谈”的栏目 ,她请我帮忙 ,希望在同学们中间征集一些采访稿件 ,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我们全班同学可以过一把记者瘾啦。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  相似文献   

3.
贝利是20世纪20年代人人皆知的珠宝大盗,他还是位艺术品鉴赏家,有“绅士大盗”之称,曾因偷盗被捕判刑18年。出狱后,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他,其中,有位记者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贝利先生,你曾偷了许多有钱的人家,我想知道,蒙受损失最大的人是谁?”贝利不假思索地说:“是我。”记者们哗然大笑。贝利接着解释说:“以我的才能,我应该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华尔街的大亨,但我不幸选择了做小偷,成了一贯向自己偷盗东西最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校招生》2003,(3):30-30
以下是本刊记者对武汉大学两位2002级新生的采访笔记: 记者:你们在今年的高考中“理综”成绩都不错,能向学弟学妹们谈谈你们是如何得高分的吗? 徐秀峰(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2002级新生高考“理综”281分): 我一直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谚语。  相似文献   

5.
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往往会“取悦”于教师,或者因为缺乏生活体验,说出的话似有“作假之嫌”。如一位老师教学“学会采访”,选取了“谈理想”这个话题,模仿记者互相采访:●教师模仿记者,采访一学生。师:请你谈谈长大后想做什么?生:我想当一名教师。师:为什么当教师呢?生:教师能教给我们很多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现在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上不了学,他们没有学校,没有教室,也没有教师,我想去那儿当教师,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师:(带头鼓起掌来)我代表贫困山区的孩子谢谢你,你真有爱心,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学生模仿记者,采访一同学。生1:您好!…  相似文献   

6.
随笔二题     
作文秘诀学生们向老师请教作文的秘诀。这问题挺难回答。于是,老师笑着问:“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好吗?”“老师,您问吧!”学生们挺感兴趣挺活跃。“写作文时你们谁流过泪?”学生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举手。“那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老师说。学生们充满了好奇,挺认真地望着老师。“三年前,中考阅卷时,我和城区的一位老教师分在同一个组阅作文。那位老教师阅着阅着忽然间号啕大哭起来,再也劝他不住。老师们感到很奇怪,纷纷围过来询问原因———原来一篇考场作文触动了他的心事,一时间感情再也收束不住……”“老师,您讲的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7.
谁不做作业     
爸爸:“你们班里谁最懒,不做作业?” 儿子:“不知道。” 爸爸:“你想,当学生们都在认真地做作业时,你东张西望不学习、不做作业,难道这还不懒吗?” 儿子:“我们班最懒的不是我,是我们的老师。大家都在做作业时,他总是东张西望。”,,二二巨、谁不做作业@任万良~~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国王忽然想起了什么,他对王子们说:“你们的祖父母去世得早,你们可能都记不得他们的年龄了,谁能告诉我,你们的祖父母都活了多大年岁?”二王子问:“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国王回答:“只能问一个.”“啊,问一个问题就能猜到祖父母的年  相似文献   

9.
贝利是20世纪20年代人人皆知的珠宝大盗,他所偷盗的对象,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上流人士。他还是位艺术品鉴赏家,所以有“绅士大盗”之称。贝利因偷盗被捕,被判刑18年。出狱后,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他,其中,有位记者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贝利先生,你曾偷了许多很有钱的人家,我想知道,蒙受损失最大的人是谁?”贝利不假思索地说:“是我。”记者们哗然大笑。贝利接着解释说:“以我的才能,我应该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华尔街的大亨,或是对社会很有贡献的一分子,但我不幸选择了做小偷,成了一个向自己偷盗东西最多的人———各位都知道,我生命…  相似文献   

10.
珍贵的书信     
采访者:本刊驻浙江慈溪小记者虞嘉扬采访对象:龚浓波,41岁,肯德基员工,英雄的遗孀。我走进龚阿姨的家,看见她家里的装饰和摆设极其简单,由此可见母女俩的生活比较艰苦。我走到龚阿姨面前,问道:“龚阿姨,您能说说您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吗?”她回答道:“我最珍贵的东西是我丈夫何必正写给我的一封信。”“信?”我惊讶地问。“是的,一封信!可能你会觉得很可笑,会想:一封小小的信有什么珍贵之处呢?”我迫不及待地问:“龚阿姨,请您说说这封信珍贵的原因吧!”她低沉地说:“这封信来之不易。那是1998年的时候,我丈夫下岗了。为了生活,他独自一人去鸣…  相似文献   

11.
爸爸,我想对您说,我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跟您说!爸爸,您以前是那样的高大威武,那样的善解人意。那时,我总是向我的伙伴们炫耀,说:“我有一个又高又大又好的爸爸,如果你们欺负我,我爸爸会教训你们。”而现在呢?我是那么讨厌别人谈起您,向我问起您。当他们问起您,我真想说:“我爸爸死了。”现在在我的心目中,您的容貌是那样模糊,您的声音是那样微弱。  相似文献   

12.
盛宴     
这天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时,许三观对儿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你们想吃米饭,想吃用油炒出来的菜,想吃鱼啊肉啊的。今天我过生日,你们都跟着享福了,连糖都吃到了,可我知道你们心里还想吃。还想吃什么?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一道菜,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你们别用嘴,用嘴连个屁都吃不到,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一个一个来,先从三乐开始。三乐,你想吃什么?”三乐轻声说:“我不想再喝粥了,我想吃米饭。”“米饭有的是,”许三观说,“米饭不限制,想吃多…  相似文献   

13.
本课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组略读课文(第9课)。文章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罗斯福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这个记者从她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哲学的启示———主动走向生活。教学本文,要注意引导学生:一是树立积极准备、大胆应对、广交朋友、主动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二是以“采访”为拓展点,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锤炼走向生活的勇气。教学过程可以如下:一、“读”———感悟走向生活的哲理与方法1.“一读”,感悟生活哲理。(1)揭示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丑小鸭后记     
话说丑小鸭从丑陋的鸭子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以后,一举成名,成了地球人都在谈论的话题,也因此被时尚界称为“超鸭”。因为丑小鸭的成名,它的事务也非常繁忙,所以,众多想采访丑小鸭的记者只好采访以前和丑小鸭相处过的动物。记者们的第一站便是丑小鸭出生的鸡鸭群。首先,记者们采访了雄吐绶鸡。记者们问:“你当时为什么要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气势汹汹地向丑小鸭走来,瞪着一双大眼睛,脸涨得通红?你为什么要吓唬丑小鸭?”雄吐绶鸡面对记者的问题,丝毫不以为然,说:“当时我哪想吓它,我只是想让它看看王者应该有什么样的气势,真正的强人…  相似文献   

15.
走近校长     
前几天,教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自己最想了解的人。采访时间是星期四下午第一节课,为了让自己的采访与众不同,我决定去采访邹校长。采访的时间终于到了,我拿着纸和笔,像一匹欢快的骏马奔向校长办公室。可是一到那里我傻了眼——很多同学已经“捷足先登”了。“记者招待会”正式开始,我急忙高高举起手臂,生怕校长看不见。虽然我很“卖力”,但还是被其他“记者”抢了先。祝凯丽同学迅速站起来,说:“请问校长,你任职期间,办了哪些大事?”校长莞尔一笑说:“大事谈不上,不过有几件是你们亲眼目睹的。原本坑坑洼洼的操场…  相似文献   

16.
今年暑假,我的爸爸、妈妈带我在外地游玩了好长时间,在游览山东半岛时,我们遇到了一位长得漂亮,性情又温柔的导游姐姐。她高高的个子,姣好的面容,把我这个小妹妹都打动了,我鼓起了勇气,决定去采访这位美丽的导游姐姐。“您好,我想采访您,可以吗?”我问。“好的!”她爽快地答应了。“您从事导游这个工作多久了?”“有一年多吧,已经接过来自天南海北的很多旅游团了。”“那么您以前接触过北方冰城——哈尔滨的游客吗?”“说实话,你们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哈尔滨游客,所以我很想了解你们那里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您想像中的哈尔滨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17.
2002年6月,一家知名的电视台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当记者问及:“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道:“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实这…  相似文献   

18.
2002年6月,一家知名的电视台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当记者问及:“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道:“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的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  相似文献   

19.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记者采访青年作家梁晓声。英方记者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简短的一两个字,如‘是’与‘否’来回答。”梁晓声听后表示同意。英方记者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是坏?” 梁晓声略加思索,立即反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  相似文献   

20.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我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亲切地“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二年级教材《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是一个科学小故事。怎样才能将孩子们领入情境,“哄”着他们多读几遍书呢?我灵机一动:“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达尔文’,去发现这个小岛上关于昆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