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丽娟疯狂追星事件成为2007年娱乐新闻的一大热点,屡次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一个普通人的追星事件掀起如此大的波澜,仅仅是因为杨丽娟的病态心理和父母的过分溺爱吗?在杨的追星事件中,一些媒体成为事件的"参与者",甚至成为"策划者",正是媒体的这种"问题策划",引起了人们对媒体如何正确进行新闻策划的再度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陈兰,原是上海耐火材料厂的一位女工。她下岗后第一次创业血本无归,紧接着又第二次创业,终于在上海滩打出了自己的“灰姑娘首饰工作室”品牌,现在她销售的祖母绿宝石已在上海占据了绝对优势。她的父亲,是老电影《51号兵站》里的红色资本家的原型,上海工商界名人陈恩。  相似文献   

3.
29岁的兰州女子杨丽娟13年来苦追偶像刘德华,父亲为圆女儿心愿最后竟然投海自尽。2007年3月,这件事情引起很大社会反响,杨丽娟一夜间成为媒体疯狂追逐的“明星”。对比这位女“粉丝”的疯狂追星行为。媒体对她的追逐争抢表现得更为疯狂:在百度和雅虎搜索“杨丽娟”三字,找到的相关网页分别达到1080万和771万篇的天量数字。  相似文献   

4.
《新闻世界》2008,(8):15-15
媒体历来被称为“奥运第二战场”,奥运报道是媒体的一次检阅,也是一次较量。作为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对国内媒体来说,无疑是一次实现飞跃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新闻价值观不能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一则兰州女子痴狂追星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西北某报以《女子为见刘德华倾家荡产称见不到他今生不嫁人》为首篇,报道28岁的兰州女子林娟(化名)12年追星历程,两次赴港,6次进京,不愿参加工作,只希望面见刘德华,其父母为她筹措见刘德华的旅费,甚至变卖了家产等。  相似文献   

6.
疯狂“追星”的杨丽娟苦追偶像刘德华13年。父亲为成全女儿与偶像见面的心愿,不惜倾家荡产,甚至“卖肾”为她圆梦,最  相似文献   

7.
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经《郑州晚报》报道后引起全国及海外华人强烈反响.在报道洪战辉事迹的基础上,《郑州晚报》又联合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国内主流门户网站,经过一系列的策划、联动,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新闻冲击波.  相似文献   

8.
翟旭瑾 《今传媒》2013,(6):153-154
本文从新闻职业道德角度来审视各媒体新闻记者对北京市5岁白血病男孩帅帅父亲"拒捐骨髓"这一事件的报道。与之前对杨丽娟追星事件、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未成年人、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等人物和事件的报道相比,各媒体的报道普遍更为进步和成熟,许多方面都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更为切近。然而,却仍旧在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独立性、保护未成年人、坚持"最小伤害"原则等方面存在不足和瑕疵,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20日随着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在伊拉克的土地上掀起巨大的火团,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同时也引发了全球媒体间一场激烈的新闻战。在华人世界颇有影响的凤凰卫视一向善于报道突发新闻事件,以快速应变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报道著名,然而这一次凤凰卫视众多女记者的出色表现却成为该台战争报道中最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2003年3月20日随着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在伊拉克的土地上掀起巨大的火团,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同时也引发了全球媒体间一场激烈的新闻战。在华人世界颇有影响的凤凰卫视一向善于报道突发新闻事件,以快速应变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报道著名,然而这一次凤凰卫视众多女记者的出色表现却成为该台战争报道中最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典型事例2005年9月15日,重庆西南大学文学院学生陈易的《卖掉自己救妈妈》的帖子出现在中国最大的网络论坛天涯社区网上。陈易在帖子中说:父亲早年去世,而母亲也在去年因肝硬化病倒,在第一次肝移植手术后需进行第二次肝移植,而高额的手术费母女俩已经无法承担。她说只要能够救活母亲愿意卖掉自己。这篇帖子发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出于同情为之捐款。  相似文献   

12.
第八章 全家游北京 民国七年(1918年)夏,父亲两次上北京,前后逗留近两个月。第二次我们全家同往,在京一个月。那时我第一次去北京,虽然岁月已经历七十余年,但许多见闻仍然记忆犹新。根据父亲日记中留下的线索,追忆这次难忘的北京之游。  相似文献   

13.
“不见刘德华,今生不嫁人。”兰州一名28岁女子林鹃(化名),因为16岁时一个与偶像刘德华“真情相遇”的梦,苦追刘德华12年,倾家荡产两赴香港寻找华仔不成,3月22日,其父表示,为了圆女儿心愿,将不惜卖肾筹钱,让她第三次去香港“圆梦”(3月23日《兰州晨报》)。追星追到这份上,就不光是疯狂、丧失理智,而是有些“病态”了。但是,就是对于这样的“病态”,许多媒体记者在不遗余力报道时,不是唤其觉醒,并提醒人们引以为鉴,却纷纷表示将向“华仔”发“请愿书”,帮助“追星女”完成心愿。一个人丧失理智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誉为“社会望者”的媒体…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数字新媒体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波”,传统的平面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一次次新闻“大战”中,在一场场媒体“较量”中,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凭借数字化传播手段的神速、信息的“海量”以及高互动性等诸多优势,抢占先机,屡屡胜出。尤其是在抢抓新闻的“第一落点”方面,更是牢牢地控制了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的“第一”话语权,令传统的平面媒体难“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5.
陈兰,原是上海耐火材料厂的一位女工。她下岗后第一次创业血本无归,紧接着又第二次创业,终于在上海滩打出了自己的“灰姑娘首饰工作室”品牌,现在她销售的祖母绿宝石已在上海占据了绝对优势。她的父亲,是老电影《51号兵站》里的红色资本家的原型,上海工商界名人陈恩。父亲教导她:做人要正、真陈兰的父亲陈恩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上海沦陷时,他是新中机器造船厂的厂务主任,在上海地下党领导人沈涵的介绍下,他与新四军华中军区采办军需物资机构的“小老大”张惠清见了面,两人同怀一腔爱国热忱,就此结为莫逆之交。从敌伪时期…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与创新9月2日,为期10天的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落下帷幕,媒体间围绕大运会报道的征战也进人尾声。下一个新闻热点会是什么?在当时,恐怕只有央视新闻30分栏目的同行知道。他们在第二天,9月3日,推出了一个重磅炸弹般的报道:南京冠生园去年旧馅今年做成新月饼。这一报道在全国新闻界所引发的后续报道,气势之大,数量之多,求索之深,极为罕见;而新闻界的穷追猛报给消费者、生产者、月饼市场以及管理者、立法者乃至相关事件造成的冲击波更是不可估量的。 追踪一年, 央视设置了一个成功的大众议题 南京冠生园月饼生…  相似文献   

17.
凤凰 《新闻天地》2011,(2):42-43
湖北大学生晏焕义用“结婚”和生育给自己、女友和双方家人一个无奈却又认可的答案,只是他的大学生活从此变得忙碌而艰涩。这是晏焕义第二次被推到媒体镜头前,第一次是在2009年10月2日。当时的报道说,22岁的大三学生晏焕义迎娶20岁的初恋女友,但报道却忽视了两个非常关键的信息:两位新人并未领取结婚证书,而且新娘已有8个月身孕。  相似文献   

18.
典型事例 2005年9月15日,重庆西南大学文学院学生陈易的<卖掉自己救妈妈>的帖子出现在中国最大的网络论坛天涯社区网上.陈易在帖子中说:父亲早年去世,而母亲也在去年因肝硬化病倒,在第一次肝移植手术后需进行第二次肝移植,而高额的手术费母女俩已经无法承担.她说只要能够救活母亲愿意卖掉自己.这篇帖子发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出于同情为之捐款.但是  相似文献   

19.
周水 《传媒观察》2013,(11):21-22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调查报道越来越成了民生新闻的重头戏。中国电视调查报道,最红火的时代莫过于上世纪90年代。1993年5月,《东方时空》问世,电视新闻改革走出了第一步。在此之后,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进一步走向深度调查。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1996年《新闻调查》创办,在这以后,大量的调查和深度报道在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电视调查第二个高峰,是在进入新世纪后。2002年1月,《南京零距离》开播,新闻的收视率首次超过了电视剧。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掀起了地方台、都市媒体的调查报道热。  相似文献   

20.
2011年 4月18日,新闻组织ProPublica 第二次获得美国新闻业的至高荣誉"普利策奖".其记者在ProPublica.org上发表的系列调查性报道荣获"国内报道"奖项.事件的意义在于,成立于1917年的普利策奖,第一次颁给了未在印刷媒体上出现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