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的日常口语交流已深受英语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日常口语词汇中,而且还体现在汉语会话套语和句子结构中。英语之所以能对汉语口语产生较大影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种汉语口语英化的现象目前在整个社会中有不断扩散的趋势,我们有必要对此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重叠词是同形重复或叠合产生的词,是英汉语共有的语言现象。从英汉语重叠词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英语中的重叠词数量远远少于汉语;英语重叠词构造方式较少,汉语重叠词构造方式多种多样;英语重叠词在使用上具有口语和俚语特色,汉语重叠词既适用于口语又适用于书面语,并广泛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英汉重叠词的语用功能丰富多彩,但英语重叠词多表示贬义,而汉语重叠词则具有多种语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郭莹 《海外英语》2012,(21):224-226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英汉语被动句语法化进行比较。从语法化和语法结构体两大层面入手,分析英汉语被动句在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相似、相异、相关的语法现象背后的特征,发现:英语被动句的语法化程度要高于汉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则由于动词没有形态的变化,需要借助其他形式来帮助展现其句型特征。尽管英汉语被动句在句法形式上虽然有差异,但是在表达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上机理还是可以相通的。  相似文献   

4.
在大量英语作品被译成汉语的过程中,英语作为强势语言对汉语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致使汉语中出现了一些违背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即欧化现象。欧化语在汉语中表现为多个层面,如单词、词组和句子。从句法的角度讨论欧化的汉语,进行英汉语对比分析,将有助于唤起汉语使用者的民族意识,保护和净化我们美丽的祖国语言。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生在英语朗读和口语表达时,存在"洋腔洋调"现象。其中产生"洋调"的问题是因为将汉语声调迁移到英语语调中造成的。因此,英语教师要掌握英汉语调系统在所属类别、调值调型、节奏、重音、音渡五个方面的差异,挖掘汉语声调对英语语调的干扰作用,引导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改进英语语调学习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词类活用现象是一种临时性的词类转化现象。名词化是俄语词类活用的主流和大趋势,而动词化则是汉语词类活用的潜在方向。俄语中词类活用多见于口语语体,汉语中词类活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而存在。俄、汉语相同类别的词语活用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7.
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动词的名词化现象,两者存在相似之处,但差异更为明显.通过对英汉语的动词名词化在构成方式与句式功能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英汉语言系统本身的差别与英汉两种民族之间的思维差异是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学生在英语作文中屡见不鲜的句号使用错误现象,对中英文句界划分标准与句号使用的原则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揭示两者表象的异同,并比较促使实现这一语法化的机制与深层机理,找到英汉语法化的普遍共同之处,从而丰富与补充英汉语的比较研究,并希望能帮助广大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句子与中文句子的不同含义,真正学会如何使用英文句号。  相似文献   

9.
口语是语言的源泉和基础,是语言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生气的部分。过去的语言研究大多以书面语言材料为主要对象,对口语重视不够,现在强调口语研究,无论对语言学理论,还是对语言的应用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口语研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口语研究指研究口语本身,也就是口语学研究;广义的口语研究涉及到口语学、口才学和口语教学法的内容。 第一位进行汉语口语研究的是国际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他在60年代末写的《汉语口语语法》,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汉语口语学的力作。该书为人们在非正式场合中的日常谈话进行录音和笔录,从中引用例句,找出口语里特殊的现象和规律,活语言就活在灵活多变的声音上,赵先生对此十分重视,他结合语音停顿、语音高低快慢的变化、轻重音、语调以及节律等语音现象,分析了汉语各口语层次的结构,在语音与语法的结合上下功夫,因而对汉语口语现象的揭示比较充分。赵先生在对汉语口语的认识上,在口语研究的对象与研究方法上都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他的书奠定了汉语口语学研究的基础。 1984年,陈建民的《汉语口语》(北京出版社)出版,标志着汉语口语研究进入了新阶段。这是国内第一本以录音材料为基础而写成的汉语口语专著,她超越了狭义的口语研究的范围,开创了国内用录音的  相似文献   

10.
英汉省略形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省略是英汉语中共有的语言现象,它在篇章的衔接与连贯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面上,对英汉语中的省略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1)英汉语中的省略现象既有同又有异。(2)省略这一语言现象在两种语言中最大的不同表现在主语的省略上。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学一直以来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类重要学科,因此英语课堂上的教学方法研究成为英语教学中关注的话题。语码转换就是语言学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现象和方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上应用英汉语码转换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也引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研究结果也充分表明,英汉语码转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改观了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对语码转换进行简单概述,然后分析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英汉语码转换的原因,进而剖析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应用英汉语码转换的好处,其次分析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英汉语码转换原则和类型,最后提到该种英汉语码转换给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启示。寄希望对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汉语中普遍存在着"词化"现象(Lexicalization)。然而在某些表达形式上,英语"词化"程度要比汉语高。从"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理论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字、形态、句式以及认知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不但能够找到"词化"程度产生差异的原因,还能为当今外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研究是对比语言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围绕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修辞规约异同及汉族文化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影响这两个话题,国内外学者作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方法复杂多样,但定性和实证对比研究居多;研究结论有相似之处,然也存在不同的声音。而多元化的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理论值得期待,基于口语语料和网络对话这种新文体的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研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了英汉语反义举对词汇语法结构体和英汉语反义举对词汇语法化的方式、过程、程度以及形态。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英汉反义举对词汇的语法化机理与语法化的结构基本相同,但英语反义举对词汇语法化的形态呈隐性,语法化程度较低;汉语反义举对词汇语法化的形态呈显性,语法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论英汉语中动物文化意象的错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客观事物在不同民族的化中意象不尽相同。英汉语中动物化意象存在着明显的错位现象:一是,用一动物在两种化中具有截然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化意象;二是,一种化中的某些动物意象在另一种化中却没有。翻译中应充分注意这种现象,以免产生化意象的流失和破坏。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英汉语码混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媒体和日常交际中,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文章以当今汉语中普遍出现的英汉语码混用现象为例,尝试从语用学视角分析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从语言顺应论看,英汉语码混用的产生是语境顺应和语言顺应的结果;而根据语言模因论,英汉语码混用模因的时尚性、实用性和委婉性又是其得以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侯晓波 《考试周刊》2010,(14):53-54
本文作者尝试把“口语教学生活化”、“口语表达品质化”及“思维模式汉语化”等想法融入到自己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提出一个适合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探索和尝试提高教学效果,使6—18岁的小留学生们的口语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中有大量人体隐喻词。其中,部分人体名词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被引申到了表空间关系的语法范畴,产生了语法化现象。分析英汉语语料后,发现两者都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人体域到物体域的隐喻阶段;(2)成为表示方位的名词;(3)最后语法化为表示空间关系的语法标记。产生此语法化现象的内部语义条件在于该人体名词的空间意义得到突显,其外部条件在于人们的语用需求。不同之处在于:英语中人体名词其相应的空间关系主要由副词和介词来体现;而汉语中,则主要集中在方位词。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语法的臆性与英语语法的显性差异决定了英汉语形式上的不同,这种形式上的差异在衔接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在英汉翻译过程中需要适时结合英汉语的差异对英语原文的衔接方式进行隐化处理,以实现地道自然的汉语形式,把英式中文的痕迹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汉语》教学对口语训练的淡化,造成许多藏族中职生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低下。创新《语文》教学,实施情境化的口语交际训练,拓宽口语交际的领域,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