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径运动中的七项全能项目需要多年的系统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对人体器官系统生长发育与体力峰值的年龄特点,以及对女子七项全能的年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女子七项全能多年的系统训练进行科学的计划和安排。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第10届“全运会”和第28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理论“优势分析”方法,对“全运会”和“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运动员总分与七个子项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优势项目较“奥运会”少二项,劣势子项多二项,主要体现在径赛项目上,且“全运会”选手各单项水平发展参差不齐。从而得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水平与世界相比,差距很大,应加大劣势项径赛项目的科学训练力度,注重七个子项均衡发展的结论。企望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教练员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3.
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李静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女子七项全能健将运劝员李静的一年训练实践,结合科学训练理论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是提高李静七项全能技术的基础;狠抓技术训练是提高李静运动成绩的关键。并围绕这两个指导思想和训练重点,介绍了对她的三种训练方法与内容。  相似文献   

4.
全能运动是由跑,跳、投所组成的综合田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要具备一定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活等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掌握技术和在比赛中发挥出更高的水平。女子全能运动项目在世界体坛上开始得比较晚,并且项目经常变动,这就给教练员和运动员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尽管如此,近些年五项全能运动水平仍发展得较快,世界女子五项全能成绩已达到4858分,而我国五项全能成绩则是4248分。这个成绩的取得,使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进行女子五项全能训练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国际田径联合会从今年起又把五项全能改为七项全能,增加200米和标枪,这又给教练员和运动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安排七项全能训练.  相似文献   

5.
张彩 《中华武术》2022,(4):48-50
课余田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田径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田径运动成绩,还可以使其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保持身心健康。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是我国田径训练形式之一,是高校体育水平和综合教育水平的体现。目前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从管理的角度审视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课余田径运动训练水平,保证课余田径运动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的量化监控已成为当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李静的助跑速度、起跳能力、起跳技术及其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多年量化监控过程进行了追踪研究 ,旨在总结其成功经验 ,探索我国跳远运动科学化训练途径 ,并为我国跳远运动水平的再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7项全能”是衡量一个国家女子田径运动水平的重要标志,它能全面反映运动员跑、跳、投等多方面的能力,并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战术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其选材和训练受到国内外专家和教练的高度关注。利用灰色理论的“优势分析”法对当今我国与世界女子7项全能最佳水平的前8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自优、劣势项目的差距,希望为我国女子7项全能运动的科学训练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能运动     
G825.22 9802973女子七项全能灰色系统优势分析及预测对比研究刊,中,A〕/朱维萍∥体育学刊.-1996(增刊).-22-23表6(DW)七项全能∥女子∥大学生∥成绩∥统计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优势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研究女子七项全能运动,为该项运动科学化训练提出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田径运动是现阶段全球诞生最早、最常见的体育活动之一。在课余时间对初中学生开展田径运动训练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但是田径运动训练非常乏味、枯燥,仅有少数意志力较强的学生才可以完全适应,尤其是刚开始参加田径运动训练的学生,通常会觉得过于辛苦而降低训练兴趣。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体育教师在保证训练效果的前提下,必须高度重视训练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分析了学生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兴趣不高的原因,并深入探讨了初中学生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兴趣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全能运动     
G825.2,G804.87 20024198 浅谈女子七项全能的训练[刊,中,B]/张艳玲//辽宁体育科技.-2002.-24(3).-11(SJ)女子//七项全能//身体素质//训练法全能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它包括跑、跳、投,涉及的项目、技术复杂,训练起来是十分艰苦的。全能运动要求运动员要有全面的身体素质,全面的技术,协调的动作,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珺 《山东体育科技》2002,24(4):8-10,13
当前,国内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处于停滞下滑状态,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彩和文献资料法,归纳对比分析法,揭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水平,主要包括动作速度、速度力量、速度耐力方面的差距,提出适合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各专项身体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女子七项全能各单项的运动特征及对力量素质的不同要求情况对女子全能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特征及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田径运动水平高不高,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而全能项目的成绩又是一个国家田径总的水平的一面镜子,男子十项是如此,女子七项全能亦然。从1981——1983年的三年间,我国女子七项全能从第一个纪录算起共提高了148分,而世界纪录增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聚类和判别分析综合评价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具有代表性的六项身体素质特征指标,建立判别“好”、“差”二类的数学模型,为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还为聚类与判别分析法在体育上的综合运用,包括在其他项目上的运用提供可行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当今女子七项全能的总成绩和各单项成绩,通过对女子优秀全能运动员表现特征和影响女子全能发展的各因素进行阐述,旨在发现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及训练规律;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得分情况进行多层次的关联分析,揭示世界运动员总成绩与速度类、跳跃类、投掷类、耐力类项目之间各分类之间以及总成绩与各构成单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寻求其存在不足,同时也为我国七项全能训练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常规统计和比较分析方法,将陈宁宁与我国2009年青少年女子七项全能比赛第三名成绩及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第六名成绩进行比较,找出各子项差距,并根据其现实状况设计日常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试图实现五年专项成绩突尖目标。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外女子七项全能1990-2007年运动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七项全能各单项成绩,技术等级发展不均衡.与世界选手相比无论是在总成绩上还是在单项成绩上均低于世界选手.投掷类项目是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主要项目,运动员在发展速度和跳跃项目的 同时,要把投掷类顷目训练作为攻关项目来抓,使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在跑、跳、投三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安钢 《健与美》2024,(3):132-134
在田径运动中,跨栏跑是一个基础项目,通过科学有效的跨栏跑技术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肢体协调能力,对运动员意志品质进行培养。女子100米跨栏跑一般都是基于男子100米跨栏跑形成的,阶段划分与男子100米栏有着相同之处。因为与男子运动员身高相比,女子跨栏高度相对较低。所以,在全程跑过程中,身体重心起伏、跨栏步动作幅度都相对较小,动作比较自然,与平跑相接近。100米跨栏跑对于女子来说,不仅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要求,也需要面对诸多复杂的技术,并重视身体素质和技术之间的高度统一。为有效提升女子100米跨栏跑技术训练效果,需要围绕其技术训练方法展开进一步分析。从而推动女子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全面发展,形成统一的技术训练,不断克服心理障碍等。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竞技运动水平的高低可以用田径运动来衡量,而由田径运动当中跑、跳、投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的水平则代表一个国家田径运动的水平然而,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只有将七项全能当中的各个子项均衡发展,才能取得优异成绩。然而,各单项在全  相似文献   

20.
宋广林 《体育学刊》2001,8(4):85-86
基于大学生田径课余训练的基本条件(学习任务、训练时间、课余训练等),运用田径运动训练的原理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对大学生田径课余训练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探讨普通高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思路与规律,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